倪雷英, 沈園芬, 王曉琴, 朱大玲
(江蘇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吳江215228)
傳統的FDY 檢驗流程為經卷繞落筒后由預檢工接絲,由外檢工對表層切換槽剝絲,按照檢驗標準直接檢驗初部定外觀等級,再安排織襪,但在織襪過程中有時人為的操作不當容易造成絲餅邊緣毛絲,且外檢工在初步定等時由于絲束未打結耷拉下來,影響檢驗工的視線。基于此,我司對作業流程進行優化,FDY 經卷繞落筒后由預檢工接絲,外檢工對于表層切換槽按規定時間剝凈后,先織襪再檢驗。其用意主要在于: 在目前的生產前提下,利用現有的設備,通過流程的改進,在不新增設備、不添加人員、不增加能耗的情況下,可以降低FDY產品的外觀漏檢比例,減少人為油污等外觀問題流入下一道工序的可能性,從而增強產品競爭力,提升公司的品牌效應,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1]。以下對FDY 檢驗流程優化作具體介紹。
如圖1 所示,FDY 產品經紡絲卷繞落筒后推入物檢部進行外觀、物性方面檢測。通常情況下,FDY 產品經接絲后,由外檢剝表層絲處理,并進行外觀(需要進行測纖的產品,則剝絲后進入測纖環節)檢測,最后進行織襪、染色判等、分級、包裝。

圖1 優化前FDY 產品檢驗流程
鑒于江蘇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 《外檢工工作標準》 中3 工作內容與要求3.4 “FDY絲餅要求將所有絲頭匯集在一個絲筒內,并推至待織襪區”[2],外檢在剝絲后便只需將所有絲頭匯集在一個絲筒內,然后進行外檢。
依據FDY 產品的外觀指標 “夾結絲一律降A 級”[3],在FDY 絲餅無需打結的情況下外觀檢驗,很容易造成夾結絲的漏檢,最終因問題絲餅賣給客戶而被投訴。
如圖2 所示,FDY 產品最終定等時需要結合外檢、物性和染色情況。若按照先外檢后織襪的傳統流程,往往由于織襪過程中造成的人為問題缺少進一步檢查而導致問題絲餅流入下一道工序。

圖2 FDY 產品綜合定等
根據外觀檢驗的工作特點,在不增加現有工作量的前提下,擬定如下方案(見圖3)。
(1)設置剝絲崗位,專職進行剝絲。
①現場作業分工更精細,專業性更強;
②專職剝絲,可以縮減織襪區的等待時間,緩解外檢堵絲、織襪待機的現象。
(2)剝絲后,先織襪后外觀檢驗。
①剝絲后直接進行織襪,絲頭未經打結,不會增加織襪崗位工作量;
②織襪后外觀檢驗,由于FDY 絲餅已經打結,排除未打結的絲頭造成夾絲漏檢;
③織襪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人為問題都由外檢嚴格把關,可以減少問題流入下道工序。
(3)適當減少外檢人員數量/轉入多能工學習
①由于一車絲的織襪時間(平均40 錠/車,用時9 ~10 min)較一車絲的外觀時間(40 錠/車,用時4 ~5 min)要長很多,而且外檢不再需要自行剝絲,因此可以選用1 個外檢與2 ~3個織襪人員進行工作對接;
②減少人員、時間的浪費,降低成本;
③提升員工的多項技能,增強車間人員調動的靈活性。

圖3 優化后FDY 產品檢驗流程
表1 是優化前后質量對比(以4 條FDY 生產線為例)。

表1 優化前后質量對比%
由表1 可以看出,FDY 檢驗流程優化后,外觀漏檢率和夾結絲漏檢率都有所下降,確保了產品品質,提高工作效率。
FDY 檢驗流程的優化是一項可以大幅降低外觀漏檢的優化項目,其特點是: 人員投入量少、精細化要求程度高、人員靈活性強。在FDY 大批量生產、人員又相對緊張的情況下采用,可以明顯緩解人員壓力、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客戶對產品質量的滿意度。
[1]黃俊,FDY 生產線技術改造[J].四川紡織科技,2004(4):25-27.
[2]江蘇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SHZ 23.20.18 -2014,外檢工工作標準[S].2014-01-26
[3]江蘇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SHJ 7.46-2014,盛虹科技FDY 滌綸牽伸絲外觀質量標準[S].201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