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潔茜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桂林,541004)
在我國,高考英語寫作的命題一向都是整個社會高度關心的熱點,考題一經公布,幾乎無不被熱烈討論。寫作在高考英語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但在全國英語高考測試中,學生英語寫作的得分卻不高。寫作落后之現狀是否源于基礎英語教育及高考英語測試的誤導?本文將對2013年全國高考英語20篇寫作試題進行對比分析研究,試圖評析高考英語寫作命題質量,并希冀對高考英語寫作命題改革提出建議。
2013年是全國高考英語設置寫作題的第15年。自從1998年全國高考英語設置測試學生寫作能力的書面表達題以來,無論是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高考英語寫作題都經歷了無數的改革和調整。從2001年開始,短文改錯題被歸入寫作部分。鑒于短文改錯是間接測試寫作能力的題型,本文不將其納入研究范圍,而僅研究直接測試英語寫作能力的書面表達題。
隨著我國自主命題政策的實施和高中課程改革的推進,2013年全國共18個省份自主命制高考英語卷,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命制全國卷和新課標卷,故2013年全國合計有20套高考英語試卷。因海南和寧夏委托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全國實際有18套不同的高考英語試卷。由于海南卷、寧夏卷、新課標卷和全國卷的寫作試題相同,故本文的研究對象為17套高考英語試卷的寫作題。另外,廣東卷、北京卷和重慶卷的寫作部分均含兩個寫作任務,因此,本文合計研究寫作篇章為20篇。
本文從體裁、題材、命題形式三方面研究試題內容。
體裁方面包含說明文、散文、記敘文和議論文。說明文重于解釋,如事物的工作原理、經濟原則、統計數據、歷史事件的原因、有爭議事件(如政治、宗教)等。不論題材如何,如果說明文反映的是作者所想、所知或所信的,則按邏輯組織文章。散文在于處理知覺知識(最常見的是視覺知識),其多按空間順序進行描繪,如內外、上下、前后、左右等。記敘文的主題是一系列相關事件,如故事等,一般按時間順序組織事件并揭示其意義。議論文使用證據或邏輯推理來說理以改變讀者的思想或看法。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第七級的寫作要求是“能寫出常見體裁的應用文,例如信函和一般通知等”,第八級的寫作要求是“能根據文字及圖表提供的信息寫短文或報告”,第九級的寫作要求是“能用英文書寫摘要、報告、通知和公務信函等”,因此本文將應用文也納入體裁分析維度。
本文對體裁的分類主要依據寫作任務的實質內容,而非表面形式,并不把所有命題情境為回復書信、電子郵件、投稿和發言稿的試題歸類為應用文體裁,因為信件的體裁歸類可能是議論或說明等,若一律歸入應用文則失之偏頗。
在題材方面,根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24類話題及2013年寫作任務的話題,本文歸納為六類:日常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人際關系、風俗文化、科技。其中,學校生活指學生在學校內進行的活動或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等,如課堂教學、語言學習、演講比賽、夏令營活動、課余志愿者活動、課余植樹活動等;日常生活指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活動,如寫一篇周末你照顧生病媽媽的周記(北京卷)和寫一篇周末幫助家人做家務的周記(陜西卷)等。在命題形式方面,根據歷年高考英語考試大綱,寫作任務的情境提供形式有提綱、文字和圖畫。雖然有的試題混合了兩種形式,但本文以主要提示信息的呈現方式進行統計。
研究發現,2013年全國高考英語寫作題與往年相比,體裁類型更豐富,雖然議論文還是占主導地位,但應用文、記敘文的比例有所上升,而且寫作內容更貼近考生生活。除了考查與考生日常生活有關的話題外,多為與考生相關的社會生活及社會熱點話題,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有利于學生發揮真實水平。
從體裁統計上看,議論文所占比例最大(40%),其次是應用文(25%)和記敘文(25%),散文(5%)和說明文(5%)最少(見表1)。議論文作為最常用的體裁所占比例最大,這符合日常生活中的寫作實際。應用文涉及回復書信、電子郵件、稿件和發言稿等,這類寫作任務較為容易,不利于考查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高中生處于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價值觀開始形成,增加議論文的比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但是,議論文應控制開放性,否則易導致評分誤差。因此,本研究認為,除了減少評分人員變動外,在作文能力測試中應盡可能多采用幾道作文題進行測試,同時在閱卷時宜適當減少內容部分的權重,酌量增加結構部分的權重。目前的北京卷、廣東卷和重慶卷較符合研究結果,都各含兩道寫作題。北京卷是記敘文和議論文結合,廣東卷是散文和議論文結合,重慶卷為議論文和應用文結合。

表1 2013年高考英語寫作試題體裁統計
從題材上看,2013年寫作試題的題材較為豐富,涉及日常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人際關系、風俗文化、科技等話題(見表2),其中日常生活題材比例最大(30%),如給朋友回信(山東卷)、照顧生病的媽媽(北京卷)、描述自己或他人的一次經歷(湖南卷)、幫家人做家務(陜西卷)、孩子過度依賴父母現象(福建卷)等。其次是學校生活類和社會生活類題材(各占25%),如學校生活類的有競選英語俱樂部副主席(天津卷)、關于學校組織登山活動報道(江西卷)、學校路上(安徽卷)、討論學習習慣(四川卷)等,關于社會生活的有平凡生活(廣東卷)、江豚滅絕(重慶卷)、畫展展出場所(上海卷)等。風俗文化類也占一定比例(10%),如介紹中國結(全國卷)和介紹中秋節(遼寧卷)。人際關系類和科技類題材最少(各占5%),如為人處事(湖北卷)和火星生活(廣東卷)。
總體上看,2013年寫作題材較貼近學生、學校和家庭生活經歷,話題由圍繞學生的小生活圈拓展到家庭、社會的生活圈,鼓勵學生除了關心學校生活,更應關注家庭和社會生活。

表2 2013年高考英語寫作試題題材統計
在命題形式上,20篇寫作試題中,多達15篇為提綱形式(75%),其中重慶卷第一節和湖北卷提示信息有部分英文信息;圖畫形式則為5篇(25%)(見表3)。如果命題形式過于集中在提綱形式,可能會導致高中教學中師生忽視有關圖畫和圖表形式的寫作訓練。提綱形式用英語呈現時,要防止考生寫作時照搬原來字眼;用中文呈現時,又要防止考生寫作時直譯原文。因此,增加圖畫或圖表形式的命題有利于提高考生的謀篇布局能力。

表3 2013年高考英語寫作命題形式統計
通過對2013年全國高考英語共20套寫作試題的分析研究發現,高考英語卷在書面表達題的命制上緊扣《英語課程標準》理念。但是個別省市的高考英語書面表達題還有進一步改進的余地,有的交際情景設置不夠自然,有的開放性有待提高。據此,作者提出一些關于高考英語寫作命題的啟示和建議。
高考英語寫作試題的體裁方面應增加議論文的比例,減少考查功能有限的應用文的比例。高中學生正處于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價值觀開始形成,增加議論文比例有利于結合學生的特點考查英語寫作能力。但是,議論文應控制開放性,否則易導致評分誤差。
寫作試題的題材方面應更具多樣性,應加大社會生活方面話題的比例。學生除了學好英語課本上的知識以外,還要關注日常生活和社會熱點要聞,通過英語寫作測試的反撥作用引導學生開放思維、開拓視野,關注他人、關注社會。
可豐富寫作試題的命題形式,最好輪流使用圖畫型、圖表型、提綱型和文字型,特別是充分利用圖表作文的優勢,根據每年的實際情況決定命題形式,避免考生押題背范文,也能更好地保證試題的效度,切實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文秋芳,劉潤清.從英語議論文分析大學生抽象思維特點[J].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6(2):49-58.
[3] 李筱菊.語言測試科學與藝術[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 辜向東,高曉瑩.2007年高考英語全國卷與各省市自主命題卷書面表達題共時研究[J].中國考試:研究版,2008(12):28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