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
10分鐘可以干些什么?可以抽支煙,可以看一篇朋友圈的八卦,也可以讓百度帶來十幾萬的華夏現金增利直銷客戶,分分鐘超過很多基金公司10年積累的直銷客戶總量。BAT在金融領域舉重若輕的碰撞,帶給“金融街”太多顛覆性的認識,資本市場的邊邊角角都在這場沖擊波中尋求共振。對基金而言,當互聯網用暴發戶式的數字邏輯一次次挑逗著基金行業脆弱且疲憊的神經時,眾基金公司終于潮水般涌向互聯網的懷抱,寄希望于此獲得第二春。
銀行的不能承受之重
互聯網金融的這一場邂逅還要從銀行說起。基金行業發展了16年,銀行渠道在基金代銷領域統治了16年,然而這一格局近半年來受到了互聯網金融的強力沖擊。
曾幾何時,銀行門口基民徹夜排隊,新基金一夜售罄,比例配售,一基難求,這種盛況卻隨著熊市的到來成為基金業“美好的回憶”。近幾年的現實是,投資者信心大幅下降,尾傭攀升,新基金發行遇冷,動輒延長募集期,連銀行系基金公司也未能幸免,基金從業者苦苦破局。當烏雞插上互聯網的翅膀一飛沖天,基金業有太多的理由為之瘋狂。BAT三巨頭在基金行業的信手拈來,能否成為銀行渠道的不能承受之重?
就這樣,一場銀行的正名之戰在貨幣基金戰場吹響號角,據銀河基金研究中心統計,全行業貨幣基金品種在銀行渠道的保有份額都有所上升,華夏現金增利這只運作已10年的明星貨幣基金則成為銀行的首個高地,以破竹之勢被銀行推到千億規模,進而成為繼余額寶之后的第二只千億貨基。Wind數據顯示,2013年年末該基金規模為437億,但截止到3月7日已經突破1000億,短短2個多月的時間在400多億的基數上翻了2倍,而且這其中幾乎沒有互聯網的影子。
為什么是華夏現金增利
互聯網金融大熱之后,用戶動輒千萬計,規模動輒千億計,銀行渠道看似在這場資產規模的饕餮盛宴中被千夫所指,以輸家的姿態出現。但銀行真的就是如此不濟么?
基金本質是代客理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投資者的信任,信任的積累非一朝一夕之功,銀行在個人理財領域數十年的耕耘已根深蒂固,其能力毋庸置疑。不過各種“寶”咄咄逼人地宣布增量數據的時候,銀行端累計的天量現金理財需求也急需找到一個相得益彰的通路來承載,市場上最早的貨幣基金之一華夏現金增利就成了當仁不讓的路標。
據wind數據顯示,截止到3月12日,該基金成立10年來,持續超越業績比較基準和市場平均水平,基于多年來給力的表現,市場綜合評級連續5年給出了5星的評級。也正是華夏現金增利的良好業績,讓其成為銀行天量現金理財的通路之一。
此外,作為國內最早的貨幣基金之一,華夏現金增利已經運作10年之久,又在行業龍頭華夏基金旗下,并初步形成其聯接賬戶“活期通”的子品牌,品牌力扎實,美譽度醇厚,作為銀行的標桿性貨幣基金再合適不過。
再次,風險管理能力是華夏現金增利的傳統強項,流動性管理在關鍵時刻也經得起市場考驗,這也是核心要素。其實在考量一只貨幣基金的標準中,最重要的不是收益水平,而是其流動性管理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基金業協會的數據能更清晰地闡釋去年6月發生的“錢荒”對于貨幣基金的巨大沖擊,說明流動性管理對于貨幣基金的重要性。根據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6月,開放式貨幣型基金份額下降了2602億份,凈贖回率高達46%,為了應對其中的流動性壓力,不少貨幣基金的影子定價出現了負偏離(基金收益為負)。覆巢之下亦有完卵,當時的華夏現金增利規模不降反增,收益水平亦有上浮,使得這只老牌勁旅一時名聲大噪,被市場譽為“凈值份額雙增長樣本”。
為什么會如此?據華夏基金人士透露,該基金客戶結構中七成以上是散戶投資者,當市場缺乏好的投資機會的時候,華夏基金經常會限制千萬級甚至百萬級的申購,抵擋套利資金涌入,以保護中長期客戶的利益。這種持有人結構帶來的緩沖效應在當時錢荒中表現得很明顯,因為在貨幣基金的管理邏輯中,一旦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偏緊,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機構客戶將大幅贖回貨幣基金。
10年,讓華夏現金增利經歷了多次類似錢荒的流動性管理考驗,使其有足夠的時間成長為一只“成熟穩重”的貨幣基金,并一次次在貨幣市場風云變幻的時候表現出足夠的韌性,堅定了投資者和銀行渠道對其管理能力的信心。
最后,則是因為華夏現金增利足夠大,大了才有協存市場的話語權和談判權,收益才有保障。即使不算華夏現金增利現在的千億規模,在其400多億的時候,就已經是市場上少有的巨無霸基金,規模越大,與銀行的談判籌碼也就越大。為了重新把老百姓指縫間的散錢吸引到銀行,千億個頭的華夏現金增利應運而生。
是博弈更是倒逼的進步
基金發展的過去十幾年中,千億是基金大佬的標簽,是大多數從業者艷羨的目標,而如今,千億只是互聯網基金的起點。
之于銀行,擔憂的不應是互聯網基金對活期儲蓄的抽水效應,也不是如何與互聯網企業對抗,而應該思考在貨幣基金T+0向現金管理工具進化和衍變的時代,如何將產品與客戶的現金理財需求對接,利用互聯網的手段,將理財服務做到客戶生活中與錢有關的所有場景中。華夏現金增利聯接的活期通已經實現了實時存取、跨行轉賬、自動還貸等豐富的現金管理功能,但在這個群體性現金理財意識被喚醒的時代,只把華夏現金增利推到千億,還遠遠不夠。
互聯網金融不會一夜之間便摧毀銀行數百年經營的大眾偏好和信任,銀行要在大眾理財領域更進一步,就要把更多的產品和服務變成“華夏現金增利”,由此才是金融服務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