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
居住在一個地區,幸福不幸福,要由老百姓來評說。而不同的人,針對不同的需求,幸福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對家有孩子的人來說,幸福,就是讓孩子接受高質量的教育;對生病的人來說,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到“對癥下藥”的醫療,這就是幸福……
如何讓老百姓幸福,對政府來說,就是盡量滿足百姓需求:急百姓之急,解百姓之困,在衣食住行等多個方面,給老百姓提供便捷。
北部新區,位于重慶之北,是重慶經濟發展的一個巨大發動機。
“發展不是目的,是手段。最終目的是要改善民生,讓百姓過上幸福生活。”北部新區管委會主任段成剛這樣解釋發展和民生的關系。
那么,北部新區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究竟是怎么樣的一種生活?我們一起來看看。
李玫霖是觀鳥協會的會員,一位觀鳥愛好者,喜歡用手中的相機拍鳥。
“我還是菜鳥。”李玫霖解釋,因為自己加入觀鳥協會還不到一年時間。
但這只“菜鳥”,卻在重慶拍到了兩種鳥,一是白眉鴨,一是禿鼻烏鴉。
這兩種鳥,在重慶都是首次拍到。
這兩種鳥的拍攝地點,都在北部新區照母山。
發現白眉鴨,是去年9月10日,李玫霖在照母山看見幾只鴨子在人和水庫的湖面。起初,她以為是一群常見的小,之后,她又認為是一群鴛鴦。
她用相機連拍了幾十張。
當李玫霖在家中查閱鳥類資料時,她意識到,她拍到的并不是鴛鴦,而是白眉鴨,這也是白眉鴨在我市出現的首次紀錄!
她最近的一次拍攝到的重慶鳥類新紀錄,是在今年3月23日。
當天,她在照母山記錄下了一只橫空飛翔的禿鼻烏鴉。禿鼻烏鴉不僅以前在照母山沒出現過,在我市也是首次被紀錄!
“北部新區已經成鳥的天堂,是主城最佳的觀鳥地。”李玫霖說,北部新區照母山,作為主城最大的森林公園,綠化好,空氣好,很好地保存了原生態的環境,不僅是市民活動的最佳場所,也是鳥兒棲息的最佳場地。
李玫霖舉例,以前北部新區百林公園里的百林水庫,水質較差。后來北部新區進行了整治,現在成了白鷺的聚集地。
在主城核心地帶,除了珊瑚壩,就只有這里發現有白鷺。
李玫霖將北部新區作為了觀鳥的“主戰場”:“我到照母山至少逛幾個小時,一個月甚至有28天在山上。”
無疑,北部新區成了主城最宜居的區域之一。為了創造更為宜居的環境,北部新區目前還在對轄區內的水庫進行大整治。
在主城區56個湖庫整治任務中,北部新區占了13個。按照“一湖一策”實施方案,北部新區預計將投入1.4億元對這13個湖庫進行整治,把湖光山色,碧水藍天留在新區,留給老百姓。
北部新區今年將完成戰斗水庫、八一水庫的綜合整治任務。
環境整治的最終目標,是“要讓老百姓出門,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呼吸得到新鮮空氣。”
除了改善環境,北部新區在辦好民生實事方面,在教育、醫療等方面也下足功夫。
“幸福北部新區,就是要讓居住在北部新區的居民,生活便捷。”
王梓萌是北部新區民心佳園小學5年級3班的學生。民心佳園小學,是全國首個公租房配套小學。
今年的暑假,王梓萌有一“計劃”:創作一本兒童漫畫。
上學期,民心佳園小學免費開設了42門特色興趣班,每周四下午放學,額外增加1個小時,讓全校學生上自己喜歡的興趣課。
王梓萌選擇的是電腦繪畫。
如今,她已成了電腦繪畫“小能手”:白雪公主、美人魚等故事書上的卡通人物,經她設計,栩栩如生地出現在電腦里。
“北部新區在辦學理念上,本著讓孩子接受公平教育的理念,所有學校都一視同仁。讓孩子能上學,上好學。”
據北部新區管委會統計,過去三年,該區投入1.07億元高標準配置設施設備,音體美衛勞科六大功能室建設走在全市前列,信息化建設達100%。
今年北部新區還將投入3000萬,進一步優化提升全區教育配備,并且面向全國“引智”、“引才”,打造名師名校。同時,北部新區還充分整合重慶市優質教育資源,轄區內多所學校與市屬名校結對共建,區內兩所高中直接邀請到一中、巴蜀中學專家級骨干教師團隊負責教學和指導。
今后7年內,北部新區還將陸續新建開辦學校60所,投入80億元。
“住在北部新區,教育也在北部新區。”這是北部新區發展教育的目標。
停車要等、掛號要等、看病還要等……
只要帶孩子到重醫附屬兒童醫院看病,少不了的就是“等”。
家住北部新區汽博中心的田嘉對此深有感受:孩子生病,帶著孩子到兒童醫院,一路堵車。
現在孩子生病,田嘉不去兩路口了,直奔禮嘉:一路暢通,醫院里人還不多。
禮嘉,有今年開診的兒童醫院禮嘉分院。
禮嘉分院占地200畝,規劃床位1500張,開診后將緩解孩子看病難的問題。
兒童醫院禮嘉分院,有1500個車位,全部免費開放。
改善醫療條件,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病,這是北部新區辦好民生實事的內容之一。
北部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說,除了引進重慶醫科大學金山醫院、重慶市兒童醫院、重慶婦幼保健院等知名三甲醫院落戶北部新區外,北部新區正在對兩所區級醫院進行完善提升,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鼓勵支持設置近100家社會資本民營醫療機構。
最后要形成“小病不出社區,大病進醫院”的較為完善的醫療體系。
辦好民生實事,北部新區有“規定動作”,還有“自選動作”。
所謂“規定動作”,就是對照市委出臺的22件民生實事,里面要求北部新區必須貫徹落實的事;自選動作,就是針對北部新區群眾反映最多的吃穿住行等需求,給老百姓辦的事。
北部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段成剛說,民生實事,就是群眾有需要的事,群眾的事就是我們該辦、要辦好的事。
記者:市委市政府出臺的22件民生實事,北部新區現在辦得怎么樣?
段成剛:我們根據市委、市政府抓好22條民生實事的總體部署,對照群眾需求,今年投入8.7億元為群眾建社會養老服務站、便民商圈、醫院、學校、公園、天橋、公廁等公共服務設施。最后都要一一兌現。
記者:我們在采訪中了解到,北部新區在辦好民生實事方面,還有自選動作?
段成剛:每個地方的群眾需求是不一樣的,我們結合北部新區群眾的需求,出臺了一批區內要辦好的民生實事。
比如,我們將在3年內投入約5億元在安全、功能、景觀等方面完善社區建設,提升19個轉非小區13萬轉非群眾生活環境。今年,我們就將投入2.2億元。我們要讓居住在這些農轉非小區的居民住得舒適、住得安全。
發展的目就是要讓全區群眾共享。
記者:我們怎么來搜集群眾需求?
段成剛:什么是民生實事?就是群眾需要的事。
需要,就是群眾的愿望。只有真正掌握了群眾需求之后出臺的政策,才能真正符合民需,獲得群眾認可,為群眾謀求到真正的福祉。
我們主要從兩個方面搜集群眾需求。一是我們把干部平時在工作中收集到的群眾訴求進行匯總;二是我們引入了群眾考評制度,到社區發放《征求意見表》、電話隨訪等方式聽取群眾的意見。這能讓我們及時掌握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準確把握需要重點解決的民生問題,為制定民生實事方案提供決策依據。
記者:民生實事實施的效果,如何能保證?
段成剛:我們把民生實事納入對干部的考核。民生實事沒辦好,其他做得再好干部考核中也過不了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