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超
(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北京 000000)
原鹽在工業上的用途很廣,是化學工業的基本原料,被稱為“化學工業之母”。許多化工產品如鹽酸、燒堿、純堿、氯化銨、氯氣等均是以原鹽為主要原料生產的。
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的原鹽生產與消費大國。
自2008年以來,中國原鹽產能穩步增長,但增長率相對于2003-2007年整體有所下降。近年來,原鹽產能的增加主要源自于燒堿、純堿行業規模的持續擴張,然而受產能過剩、結構調整的影響,兩堿行業2013年的產能增速有顯著下降,其中燒堿產能增速更是達到十年來最低值。需求增速的減緩對原鹽產能產生直接作用。截止2013年底,中國原鹽產能為10 620萬t,年增長率約為6%;2013年原鹽產量為8 600萬t,同比增長4.5%。近六年來行業開工率保持在80%以上。
在中國,原鹽根據來源可分為3類,以海水為原料曬制而得的鹽叫作“海鹽”;開采現代鹽湖礦加工制得的鹽叫作“湖鹽”;開采地下天然鹵水或古代巖鹽礦床加工制得的鹽則稱“井礦鹽”。中國井礦鹽工藝以鉆井水溶汲取鹵水,進而真空蒸發結晶生產高品質鹽為主,因此又稱“真空鹽”。

表1 中國原鹽供應現狀 (單位:萬t)
中國的制鹽工業不斷發展,已經形成生產區域差異化布局的三大制鹽產業帶。其中北方沿海地區為大型海鹽生產基地,中、東及南地區為井礦鹽產業帶,西部為湖鹽生產基地,其他則為鹽資源較少地區,見圖1。
2013年中國海鹽產量為2 845.13萬t,占原鹽產量總比例的33.08%;井礦鹽產量為4 617.3萬t,占總比例的53.69%;湖鹽產量為1 137.81萬t,占總比例的13.23%。中國各鹽種產量比例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中國海鹽產量所占比例呈縮小的趨勢,而井礦鹽產量占比則保持擴大趨勢,湖鹽相對穩定。海鹽主要受到春鹽、秋鹽欠產和灘涂鹽田面積縮小的影響,產量占比持續下降。井礦鹽主要受近年來鹽化工項目的快速發展的影響,大量新建真空制鹽項目投產,產量也隨之逐漸增加。西北地區的湖鹽采取以銷定產,需求和產量基本保持穩定。

圖1 中國原鹽區域分布

表2 中國各鹽種產量比例 單位:%
原鹽按用途可分為工業鹽、食用鹽、農牧鹽和漁鹽。其中工業鹽分為純堿、燒堿工業用鹽,俗稱“兩堿工業鹽”;漂染、制革、冶金、制冰冷藏、陶瓷玻璃、醫藥等行業用鹽,俗稱“小工業鹽”。
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原鹽主要下游兩堿生產用鹽占較大比重,份額約在8成以上。兩堿行業的整體運行走勢對原鹽行業的發展起到關鍵性影響。其他工業行業用鹽及食用鹽等下游整體用鹽量占總數的2成左右。食用鹽每年的需求量保持相對穩定。2013年中國原鹽下游消費比例見圖2。

圖2 2013年中國原鹽下游消費比例
中國兩堿工業特別是燒堿工業的迅猛發展,拉動和刺激了原鹽的生產與發展。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原鹽生產與消費國,許多地區依托鹽鹵資源建設鹽化工產業園區或集聚區,原鹽成為中國化學工業最為重要的基礎原料之一。由于鹽化工主要裝置產出原料的基礎化、規模化、技術成熟等多重因素,許多化工園區涉及鹽化工產業,并通過規劃和設計,將鹽化工與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新材料化工等相結合,期望依托國內豐富的鹽鹵資源做大、做強化工園區或化工集聚區,在一定程度上拉動和刺激了中國原鹽的生產與消費。兩堿產量及兩堿用鹽量情況見圖3。

圖3 兩堿產量及兩堿用鹽量情況 單位:萬t
目前全球原鹽產量約為2.4億t/a,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鹽國家,2013年產量達到了全球總產量的36%。在世界鹽總產量中,井礦鹽產量居首位,其次為海鹽和湖鹽。
目前,世界原鹽總貿易量約為產量的20%,貿易主要集中在泛太平洋地區,澳大利亞、墨西哥每年原鹽出口量約為1 700萬t,約占全球鹽總出口量的一半,其中,大部分原鹽出口到亞洲地區。
近年來,兩堿行業的快速發展極大拉動了對原鹽的需求增長。而2003年中國原鹽產量出現負增長,直接導致進口鹽數量在2004年呈現出爆炸式上升。應該說適量進口工業用鹽,對國內市場可形成有益的補充,對穩定國內原鹽市場起到積極作用。中國原鹽進口走勢見圖4。
從圖4中可以看到,2013年中國原鹽進口量為763萬t,同比增長45.3%,達到了近十年來的最高水平。2013年,中國原鹽進口集中在上半年1-5月,尤其是海鹽的春扒工作結束前。由于春鹽尚未開始大規模供應,沿海地區形成青黃不接的局面,原鹽價格也呈現走高的趨勢,因此刺激了兩堿企業采購進口鹽的積極性。

圖4 中國原鹽進口走勢 單位:萬t
分析認為,2013年原鹽進口量迅猛增長主要受3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中國燒堿、純堿行業規模穩步增加,促使原鹽需求量也隨之上升;二是中國沿海地區,尤其是華北、華東一帶的海鹽灘曬土地面積萎縮,加之天氣條件苛刻,海鹽產量同比下降已成定局,促使東部沿海地區的兩堿企業加大了進口鹽采購力度;三是國內原鹽價格總體高位持穩,而進口鹽到岸價格具有一定競爭優勢。

表3 中國原鹽進出口統計 單位:萬t
2013年中國進口原鹽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印度、墨西哥和智利,其中澳大利亞鹽和墨西哥鹽進口量呈現比較穩定的增長,而印度鹽進口量呈現波動變化,2013年創下近年來最高值。智利鹽自2012年異軍突起,進口量激增,2013年繼續保持較高的進口量水平。

表4 中國原鹽主要進口國家數量統計 單位:萬t
雖然澳大利亞鹽和墨西哥鹽進口量穩步增長,但其占總進口量的比例卻呈現為逐步下降的趨勢。反觀印度鹽進口的情況,雖然進口量出現波動,但占總進口量的比例呈現為總體上升的趨勢,尤其在2013年更是高達32%左右,遠遠超過墨西哥鹽。智利鹽雖然近兩年才逐漸在進口鹽市場顯現,但是占比增速也不容忽視。2013年中國原鹽主要進口國家所占比例見圖5。

圖5 2013年中國原鹽主要進口國家所占比例
2013年,中國原鹽出口量為118.5萬t,同比增長17.9%。近年來中國原鹽產能增速較快,而燒堿、純堿行業的規模增速卻處于下降的趨勢,因此國內原鹽行業呈現產大于銷的局面,東部地區的原鹽企業紛紛開拓國外市場。
2013年,中國原鹽出口國家主要集中在韓國、日本以及東南亞地區的孟加拉國等。其中出口到日本的原鹽數量為51.3萬t,占總出口量的43%,位居出口量首位;出口到韓國的原鹽數量為48.3萬t,占總出口量的41%,位居第二。出口到以上兩個國家的原鹽數量已占到總數的84%。
據了解,從中國進口的原鹽在韓國和日本主要被用作化工等行業的添加劑、道路融雪劑、水產加工等,韓國還用作泡菜淹制,另外還有一部分高品質的鹽用作洗浴用鹽和游泳池用鹽。
2012-2013年國內原鹽送到均價對比見圖6。

圖6 2012-2013年國內原鹽送到均價對比
根據國內原鹽送到均價圖不難看出,2013年國內原鹽價格相比2012年大體走勢相同,但價格重心明顯下滑。分析認為,受下游兩堿行業市場影響,2013年中國原鹽市場整體表現較沉悶。特別是在7月前后,隨著海鹽集中上市,市場貨源充足,加之澳洲、墨西哥、印度等進口低價貨源涌入,對國內原鹽市場形成沖擊,原鹽價格出現了一輪較為明顯的連續走跌行情。
盡管行至年末,下游兩堿行業對原鹽需求相對穩定,但由于企業效益不佳,對原鹽價格上漲的存在一定抵觸情緒。此外,海鹽進口鹽的沖擊也將對未來一段時間內國內原鹽市場走向造成負面影響。
從2013年國內原鹽市場走勢來看,海鹽的產銷形勢好于井礦鹽和湖鹽。這主要是因為三大鹽種的地域性和成本水平不同決定的。就地域性來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業鹽雖然是一個全國統一的市場,但因原鹽是大宗物資,運費在原鹽總價內占據了很大比例,因此原鹽存在運輸半徑合理的限度。
就兩堿工業的布局看,雖然近幾年在中西部新上了不少兩堿項目,但東部沿海兩堿的產能還是很大的,這就為海鹽提供了很大的市場。由于近幾年海鹽產能萎縮,而下游兩堿擴能迅速等多重因素推動海鹽價格的高位運行。井礦鹽雖然本身成本生產較高,再加上長距離運進沿海兩堿市場產生較高的運費,無法與海鹽競爭,而隨著井礦鹽產能的持續增加,產能過剩矛盾凸顯,在產量全面超過海鹽的情況下,市場價格卻與海鹽相距甚大,井礦鹽重要生產省份湖北主流出貨價格一度達到230元/t(含稅)。
由于物流因素影響,原鹽市場區域供需矛盾突出。東北及華南地區大多兩堿企業維持正常生產需要依靠區外原鹽貨源供給。華北及華東地區部分原鹽貨源外銷至周邊地區來維持產銷平衡。局部地區供應矛盾突出,國內原鹽區域化市場走勢明顯。
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鹽業體制改革面臨著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機制的發展趨勢。如果未來國家食鹽專營政策發生變化,部分企業以食鹽和小額工業鹽為基礎的穩定利潤來源將面臨市場競爭,原食用鹽生產企業及省鹽業公司可能喪失原有的優勢地位,依靠食用鹽利潤來補貼工業鹽的企業生產結構比例將有所調整。未來幾年將成為國內制鹽企業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時期。
國內重點制鹽企業紛紛加快以原鹽資源為基礎的鹽化一體化進程,大力發展鹽化工,形成以原鹽、氯堿及下游氯、堿、氫深加工的精細化工產業鏈,以增強抗風險能力。制鹽下游的兩堿及其他化工企業逐步延伸產業鏈、配套產業,以及循環經濟使行業外的石油化工、煤炭、玻璃等行業的企業資本不斷進入制鹽行業。一些資源配套性鹽化工企業在湖鹽和井礦鹽等資源豐富的地區建廠,主要代表企業有:青海堿業、平煤神馬、江西堿業、華爾潤、臺玻、河南金山等;一些資源整合性的下游企業在有海鹽、湖鹽和井礦鹽資源的地區整合鹽場(廠),主要代表企業有:山東海化、天津渤化、云天化、哈密堿業、湖北宜化等。
目前原鹽行業沿著產業鏈方向發展是一種趨勢,特別向產品鏈的下游聯合更是必然。
國家鼓勵現有制鹽企業推廣、采用高新技術及先進適用工藝、技術和裝備進行技術改造。新建裝置及設備應按最新工藝技術要求進行優化設計。對制鹽工業亟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及先進適用技術要積極研究,加以推廣,提高鹽行業工藝、技術及裝備水平,例如:北方海鹽大型收、運、儲成套設備的應用;海鹽鹵水提取鉀、溴、鎂及其深加工的新技術;鹽田生物(鹵蟲、鹽藻、螺旋藻、輪蟲等)的增養殖和深加工技術;井礦鹽新型蒸發器及關鍵設備的研究等。
中國原鹽行業正面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時期,行業產銷一體化、集約化園區化、產業鏈延伸、上下游一體化以及多元化經營等發展趨勢,必將推動原鹽行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使得中國由原鹽生產大國逐漸向強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