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曙

在押貪官知多少,這是一個很難搞清的問題。用某些專家的話說,如果不對貪官群體進行一些制度上的調控,將可能導致“朝中無官”“獄中官滿為患”。這自然有些夸張,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貪官非正常假釋減刑現象屢禁不止,已產生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應押貪官不一定在押,讓民眾情何以堪?
“獄中官滿為患”,亦應嚴懲貪官
1月10日上午,中央紀委、監察部召開新聞通氣會,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黃樹賢在會上曬出中央紀委全年的反腐清單: 2013年,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1950374件(次),其中檢舉控告類1220191件(次)。立案172532件,結案173186件,處分182038人。
一年內18多萬名官員被查處,這個數字足以讓我們目瞪口呆。當然,其間有一部分人只是受到了黨紀、政紀處分,并未入獄受刑,但已經很能說明問題。如果要作一個統計,看看全國共有多少貪官在押,恐怕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兒。于是,反腐專家李永忠干脆建言:建立主動坦白貪官的特赦制度,否則會導致“朝中無官”、“獄中官滿為患”。
據2012年4月16日《長江日報》披露,全國判刑的省部級官員共計100多人,除了個別判處死刑者外,服刑者大多數都獲得了減刑、假釋和保外就醫。更有甚者,個別貪官甚至通過非法手段,領完刑直接從看守所回家了。
那么,貪官為何會成為最大的假釋群體呢?
根本原因有二:
一是監獄執法腐敗。有例為證。劉寶昌是丹東市監獄的監獄長,他將減刑、假釋當作重要的斂財工具。他通過向主管監獄長、刑罰科打招呼,授意或默許經辦人員在《罪犯減刑(假釋)審核表》上造假,并在明知不符合規定的情況下,批準監外執行、假釋,12次收受賄賂共計81萬元。譬如貪官許清林,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其妻子兩次向劉行賄共30萬元,一年時間就假釋出獄。 同樣,林崇中在審理期間,其家人只花了不到10萬元錢就辦好了“保外就醫”。
二是法定程序形同虛設?!缎谭ā返诎耸l規定:“對于犯罪分子的假釋,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條規定的程序進行。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假釋。”什么程序?第七十九條規定:“對于犯罪分子的減刑,由執行機關向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書。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對確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實的,裁定予以減刑。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減刑?!痹噯?,有多少貪官假釋是經過了這些法定程序?還不是由劉寶昌這樣的監獄長說了算。
1月8日,廣州中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減刑、假釋案件網上公開形成常態化作出解釋的同時,透露了三宗官員服刑弄虛作假案件,其中原江門市副市長林崇中家人買通看守所長等人獲保外就醫,逍遙牢外住豪宅開寶馬的消息深深地刺痛了公眾的神經。
此次廣州中院有關減刑假釋規定的改革有兩個亮點,一是減刑假釋裁判結果上網,市民可以登錄廣州審判網,了解和跟蹤服刑人員的減刑假釋情況。由此,廣州中院成為全國首家將減刑、假釋案件網上公開形成常態化的法院。二是嚴格法定程序,將以往減刑、假釋案件都是書面審理改革為開庭審理,凡是處級以上官員一律開庭。這兩招針對性很強,很管用。此外,筆者想補充兩點:一是以網上公開減刑假釋裁判結果推進監獄管理公開化、透明化,加強對監獄管理工作的監督;二是嚴懲監獄執法腐敗,對劉寶昌和林崇中案中的看守所長這類執法犯法的犯罪分子必須予以嚴懲。
是否應該降低貪官量刑標準
有媒體報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律師朱列玉準備提交的《關于修改〈刑法〉中貪污受賄犯罪不合理量刑規定的議案》,建議“貪污十萬處一年徒刑”。
該代表之所以主張給貪污犯減刑,是考慮到十幾年來的“通貨膨脹”因素和“居民收入普遍提高”。
何以如此關懷貪官?
朱列玉說,“1997年《刑法》規定的‘十萬元基數相當于當時農民年收入的近50倍,相當于城鎮居民年收入的近20倍。從購買力角度考慮,現在的‘十萬元大致相當于1997年的‘一萬元。”因此,他建議將刑法中關于個人貪污受賄十萬元以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修改為個人貪污受賄十萬元以上的,處一年以上有期徒刑”。
朱列玉代表的邏輯非常明顯:既然貨幣貶值了,人民生活收入提高,貪官的量刑就應該隨之“下調”。
朱列玉代表對貪污犯的“人性化關懷”不能說不需要,但是,既然貪污犯的貪污行為要得到合理的保護,那么公民的基本權利更應該得到更好的保護。
貪污,其實就其性質來說,可等同于偷盜和搶劫公私財物,更為可惡之處,他們是利用人民賦予他們的權力,進行盜竊與搶劫。
我國《刑法》規定,盜竊4千元以上不滿7千元的,處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盜竊5萬2千元以上不滿6萬元的,處有期徒刑九年至十年。15萬元以上的處無期徒刑。
我國《刑法》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對搶劫罪的量刑,并不考慮搶劫財物的數量多少。
盜竊、搶劫的量刑標準,相比于貪污罪,可謂嚴苛得多。正因為這種“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立法規定,加之權力的毫無制約,從而造成官員的貪腐成風。無論是身為律師,還是身為人大代表,都應思考自己的立場與職責之所在。
按照《刑法》規定,“個人貪污數額不滿五千元,情節較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較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法無戲言,法未廢止則應嚴格執行。
規范減刑制度,讓貪者領其罰
日前,中央政法委發布《關于嚴格規范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切實防止司法腐敗的意見》,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可能出現的司法腐敗問題進行制度上的約束。
近年來,廣東省江門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長林崇中,廣東健力寶集團原董事長、總裁張海等通過權錢交易,違法暫予監外執行、減刑等案件被媒體披露,引發關注。中央政法委出臺意見作為指導性規范,規范各司法機關在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可能出現的自由裁量以及違紀違法行為。
意見共17條,從嚴規定三類罪犯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實體條件。如,三類罪犯減刑除一般標準外,還需考察其是否主動退贓、積極協助追繳境外贓款贓物、主動賠償損失等。在刑期方面,三類罪犯減刑后刑期將最多延長5年,死緩罪犯減刑后的最低刑期延長至22年。
然而,近日廣東省高院在其網站上公示了受理刑罰執行機關提請對733名罪犯減刑的案件,其中包括因受賄1000余萬元犯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省委統戰部原副部長兼省工商聯原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黃少雄,其擬由無期徒刑減至有期徒刑18年、剝奪政治權利7年。
據悉,黃少雄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多次收受他人賄賂款共人民幣1036萬元、港幣110萬元、澳幣5萬元。2011年7月4日,潮州市中院以受賄罪判處黃少雄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按照中央政法委此次出臺的《意見》,筆者認為對黃少雄的減刑有兩點不妥之處:
其一,《意見》中明確規定,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確有悔改表現或者立功表現的,服刑三年以上方可減刑。而黃少雄是2011年7月被判刑,按照時間來算,很明顯是2014年7月才滿三年。
其二,無期徒刑罪犯減為有期徒刑后,一次減刑不超過一年有期徒刑,兩次減刑之間應當間隔二年以上。而黃少雄的減刑是直接從無期徒刑減至17年,中間并無任何間隔。
眾所周知,真正查處貪官不是在于真的要求他坐幾年牢才足以平民憤,而是這些貪污千萬的官員在牢獄中是否真正有悔改之意,清楚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這些貪官只是為了減刑做些以權、花錢“贖身”或者假意立功表現,那顯然與中央最初的意愿背道而馳,根本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如今,查處一個貪腐千萬、奢靡成性的官員,從舉證到調查到判刑十分不易。筆者希望,查處的貪腐都能得到應有的懲罰,讓他們痛定思痛,真正達到中央大力反腐的最終目的。
資料來源:騰訊網、人民網、新華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