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秀玲,張黎芳
(嘉興市婦幼保健院,浙江嘉興 314000)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常見于20~50歲婦女,其癥狀包括子宮出血和月經過多,可引起痛經、貧血、下腹疼痛、不孕和早產[1]。傳統的治療方法是開腹行子宮肌瘤挖出術,不僅手術創傷大、腹部和子宮均可留下瘢痕,而且妊娠后期還存在子宮破裂的風險。等離子雙極行宮腔鏡電切術(PKRM)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是目前國內較先進的微創新技術,該術式通過高功率汽化電流增強了封閉血管作用,減少了術中出血,從而減少了過量灌流液進入血液循環的危險[2]。具有安全性高、并發癥少、療效確切等優點[3]。2013年3月至11月,本院對42 例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成功實施PKRM,現將手術配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2例,年齡26~58歲,平均年齡35.4歲;臨床癥狀為月經期延長、經量增多、不規則流血、絕經后出血、不孕或反復流產等;按子宮黏膜下肌瘤分類標準[4]0型22例、Ⅰ型14例、Ⅱ型6 例;肌瘤直徑1.2~5.1cm,平均直徑(3.3±2.1)cm。
1.2 手術方法 采用持續硬膜外麻醉或靜脈復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用宮頸擴張條擴張宮頸至10號。放入等離子雙極汽化電切鏡,等離子汽化電極使用200~280 W 功率的單純切割電流,通過監視屏幕看到宮腔內情況,0型、Ⅰ型肌瘤先電凝肌瘤表面血管,減少出血,沿肌瘤表面將肌瘤切割成條狀取出,電凝肌瘤基底部血管;對于Ⅱ型肌瘤,先在肌瘤最突出部位縱行切開內膜及肌瘤周圍包膜,靜脈滴注催產素20U,使肌瘤逐漸突向宮腔,再用環狀電極切割瘤體大部分體積,術中用等滲鹽水灌洗,防止低鈉血癥(TURP)的發生[5],彩色超聲進行全程監護,密切觀測切割范圍及深度,防止漏切或發生子宮穿孔[6]。術中滾球電極充分電凝止血。
1.3 結果 42例手術均順利完成,術中膨宮液總量為900~3 500ml,平均1 200ml,手術時間18~60min,術中出血量平均25 ml;術中未切凈肌瘤2例,為Ⅰ型、Ⅱ型黏膜下子宮平滑肌瘤各1例,術中無子宮穿孔、水中毒及其他嚴重并發癥發生;術后住院時間3~5d。
2.1 術前護理
2.1.1 術前訪視 巡回護士于術前1d到病房進行術前訪視,查閱病歷,同時了解手術醫生的手術計劃和患者的病情。PKRM 是近幾年開展的新技術,患者對PKRM 手術方法、療效缺乏了解,存有疑慮。向患者介紹PKRM 手術的優點,手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使患者了解手術過程,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2.1.2 儀器設備及物品的準備 準備高清全套宮腔鏡攝顯像裝置及配套的內鏡,OLYMPUS UES-40等離子雙極電切儀,7mm 環形電極及滾球電極,膨宮加壓器,宮腔鏡輸液器,膨宮介質為溫熱等滲鹽水,提前1d放置在37 ℃恒溫箱里加熱。宮腔鏡手術包采用高壓蒸汽滅菌后備用,等離子電切鏡、等離子電切環等采用低溫等離子滅菌后備用。術前1d檢查各設備、儀器及手術床,確保性能完好。
2.2 術中配合
2.2.1 巡回護士配合
2.2.1.1 患者手術體位安置 安置患者膀胱截石位,頭高臀低25°,腿架高度以患者腘窩的自然彎曲下垂為準,兩腿寬度為生理跨度(45°),托腿架支撐雙小腿,雙下肢套上自制棉腳套,腘窩處墊棉墊并用約束帶固定,避免局部受壓過久損傷腘神經和腓總神經。非輸液側上肢用自身床單固定于身體一側,輸液側上肢用托手架托起外展,但外展角度不超過90°。
2.2.1.2 儀器放置與調試 手術開始前,將宮腔鏡攝顯像裝置放在手術床右側,方便手術醫生和器械護士同時觀看視頻操作,連接光源、攝像頭、電極線。采用OLYMPUS 等離子宮腔電切鏡及配套電視成像系統,外殼直徑10mm,配備環形電極及滾球電極,高頻電流發生器,設置切割電極功率220 W、電凝電極功率為80 W。
2.2.1.3 控制膨脹宮腔壓力 將膨宮液(溫等滲鹽水)掛于輸液架上,連接好輸出水管,設定入水壓80~100 mmHg(1 mmHg=0.133kPa),流速200~250ml/min[7],嚴密觀察并準確記錄宮腔灌注液的入量與出量。整個手術過程需連續灌注,使宮腔內的液體量保持動態平衡。
2.2.1.4 并發癥的監測 密切監測有無出血、水中毒、空氣栓塞、子宮穿孔、心腦綜合征等并發癥發生[8]。當手術時間過長、大量使用膨宮液時易導致水中毒,巡回護士及時向手術醫生報告灌注量和排出量,術前充分擴張宮頸,手術時間盡量不超過1h,控制膨宮壓力,監測患者血壓、心率、心電圖、脈搏氧飽和度(SpO2)。空氣栓塞也是一種致命的并發癥,膨宮前將進水管內的氣泡排凈,術前軟化宮頸,以免擴張宮頸困難,血管破裂,導致氣泡進入血管內[9],術中巡回護士保證膨宮液輸注的連續性,防止加壓空氣進入宮腔,嚴密觀察病情,發現患者呼吸困難、嗆咳、血氧飽和度下降,心前區聽診有水泡音時,立即停止手術,必要時左側臥位,加壓給氧,靜脈給地塞米松5~10mg和強心、利尿劑等。
2.2.2 器械護士配合 提前15min洗手上臺,整理器械,檢查器械性能,與巡回護士清點器械及敷料;配合醫生消毒、鋪巾,配合巡回護士接攝像系統、冷光源并套上護套,確認連接線及導管連接正確,各設備運行正常;遞擴陰器、宮頸鉗、探針,用擴宮棒由小到大逐漸擴宮至10號;排空鏡鞘與光學鏡管間的空氣后交于手術醫生進行操作,關注手術過程,及時予以器械配合;術中及時擦凈電切環上的焦痂,以保持電切效果;保留好手術標本,以供病理檢查。
2.3 術后處理
2.3.1 患者處置 手術結束后,給患者整理手術衣褲,檢查受壓部位皮膚的完整性,保持管道通暢并防止滑脫,嚴密觀察患者有無紫紺、氣促等癥狀,以及生命體征、SpO2、陰道流血情況,生命體征穩定后護送患者回病房,向病房護士交班;術后第1天對患者進行訪視,觀察病情及恢復狀態。本組1例患者送回病房時發生急性左心衰,立即給予洋地黃類強心藥救治,經及時搶救后好轉。
2.3.2 器械處理 宮腔鏡專用手術器械與普通器械分開清洗,嚴格按腔鏡器械的清洗流程進行處置和保養[10],先用流動水洗去器械表面的血跡,仔細清洗器械各關節,用毛巾擦干器械后放在多酶液中浸泡5 min,然后放入超聲清洗機中清洗10min,再用流水沖洗后用毛巾擦干器械并用高壓氣槍吹干各關節面,檢查器械的完整性,最后按器械物品滅菌要求分別送高壓蒸汽滅菌或低溫等離子滅菌。
等離子雙極宮腔鏡子宮黏膜下肌瘤電切術具有效果好、創傷小、恢復快等特點,手術配合重點是術前充分完善各項準備工作,術中合理安置患者手術體位,及時提供術中所需物品,加強術中并發癥的監測,器械護士熟悉手術部位的解剖結構,掌握宮腔鏡手術步驟、器械性能及使用,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
[1]高燕.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38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08,16(1):52-54.
[2]田茂桃.宮腔鏡等離子汽化電切除子宮黏膜下肌瘤30例臨床分析[J].貴州醫藥,2008,32(6):537-538.
[3]胡翠蓮.35例等離子雙極宮腔鏡子宮黏膜下肌瘤電切術病人的手術配合[J].全科護理,2013,11(3):609-610.
[4]夏恩蘭.婦科內鏡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24-126.
[5]Shokeir TA.Hysteroscopic management in submucous fibroids to improve fertility[J].Arch Gynecol Obstet,2005,273(1):50-54.
[6]龍愛娥.宮腔鏡下等離子電切子宮黏膜下肌瘤的臨床應用[J].醫學臨床研究,2012,29(8):1591-1593.
[7]王艷霞,孟躍進,廖予妹,等.宮腔鏡下子宮黏膜下肌瘤電切術并發癥的防治[J].江蘇醫藥,2013,39(11):1317-1319.
[8]潘結瓊.宮腔鏡電切術65例手術護理配合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2012,5(29):150-151.
[9]寇金玲.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肌瘤296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3):91-92.
[10]陳旭慧,范海霞,徐勝前.腹腔鏡下脾臟聯合膽囊切除術的手術配合[J].護理與康復,2011,10(4):36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