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紅,楊 甜,張德志,普雄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01)
卡波西肉瘤是一種軟組織多發性色素性血管肉瘤,主要見于新疆少數民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人群。目前,卡波西肉瘤的病因尚不清楚,臨床分為經典型、非洲型、同種異質移植型和艾滋病相關型4型。卡波西肉瘤可以發生在HIV感染的任何階段,但在免疫活性下降的時候更普遍,相比經典型卡波西肉瘤病情兇險,療效差,死亡率高[1]。皮膚損害常呈多發性,主要分布在軀干、頭面和上肢,口腔、胃腸道和眼結膜亦可受累,初起為紅色或紫紅色斑疹或丘疹,周圍有蒼白暈,以后增大為結節或斑塊,多見于艾滋病患者或男性同性戀者。早期小損害可手術切除,局部放射治療較敏感,化療對絕大部分患者有效。皮膚損害處注射,可能有暫時效果。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皮膚性病科收治56例卡波西肉瘤患者,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56例,男52例,女4例;年齡28~78歲,平均55.85歲;均經組織活檢、免疫組化確診為卡波西肉瘤;艾滋病相關型8例,經典型30例,同種異質移植型18例;維吾爾族46例,哈薩克族4例,回族2例,錫伯族2例,其他2例。
1.2 臨床表現 本組患者皮膚損害主要位于四肢,以下肢多見,為多部位受累,基本損害為斑片、斑塊和結節。28例患者同時具有斑塊和結節損害,以結節為主;18例三種皮膚損害形態均可見到,斑片暗紅或紫紅色、不規則形,境界大致清楚,斑塊損害清潤明顯,厚薄不一,有的表面高低不平,類似多個結節融合而成,結節大小不一,多數黃豆大小,少數蠶豆大,孤立或群集,密集處結節傾向融合;10例合并黏膜損害(包括眼瞼、口腔、鼻腔、會陰)。
1.3 治療方法 皮膚損害較少的患者采取手術切除及物理治療;皮膚和黏膜損害患者激光治療,包括氬激光和脈沖染料激光。注射α干擾素抗血管增生、抗病毒和調節免疫功能。
1.4 結果 50例患者取得較好治療效果,表現為疼痛減輕、皮膚損害創面愈合;5例破潰瘤體脫落、創面新生肉芽組織長出;1例因不能承擔住院費用自動出院。
2.1 皮疹護理 本病皮膚損害以斑片、斑塊或結節為主,當病情緩慢進展時,可出現新結節,逐漸增大,并發生潰瘍,甚至壞疽。根據病情每天換藥1~3次,嚴格按無菌技術和消毒隔離原則,先用等滲鹽水濕潤紗布后再揭開,避免潰瘍面與紗布粘連造成再次損傷,用碘伏消毒瘤體周圍皮膚后,用等滲鹽水清洗和清除瘤體表面壞死物質,然后用1∶1 000利凡諾爾溶液紗布及棉墊罨包熱敷,并用繃帶包扎固定,注意松緊適宜,避免動作過大,同時注意控制局部感染,告知患者避免搔抓皮膚,勤換衣物,換藥用物用后及時收回處理。本組5例患者皮膚損害處斑塊、結節部分融合成片甚至破潰,經上述處理1周后破潰面均已干燥結痂。
2.2 黏膜損害的護理 部分患者伴有口腔、鼻腔及會陰黏膜的損害,做好口腔、會陰及鼻部護理。口腔護理時動作輕柔,牙齦出血者用干棉簽壓迫或去甲腎上腺素鹽水含漱止血,無潰瘍者用等滲鹽水清潔口腔,有潰瘍者予制霉菌素片0.5g溶于等滲鹽水100ml中含漱;告知患者使用軟毛牙刷刷牙,時間<2min,忌用牙簽剔牙;囑患者每次進食前后用溫水或等滲鹽水漱口,進食少渣飲食,忌食過咸、過甜、過硬、冰冷、辛辣、粗糙的食物,以防口腔黏膜擦傷,多飲溫開水,食物宜溫涼,溫度<50℃。囑患者勿用手挖鼻孔和用力擤鼻,鼻腔干燥時用棉簽蘸少許液狀石蠟或抗生素軟膏涂擦,防止干燥出血,保持病房內相對濕度在50%~60%。每日擦洗會陰2~3次,密切觀察會陰部皮膚損害變化,告知患者注意清潔衛生。本組10例合并口腔、鼻腔及會陰黏膜損害,其中牙齦出血1例、口腔潰瘍2例、鼻腔黏膜受損5例、外陰受損2例,經上述護理均明顯好轉。
2.3 水腫的護理 卡波西肉瘤患者除皮膚受累外,常累及皮下淋巴結,表現為淋巴結腫大。密切觀察水腫情況,指導患者抬高患肢;限制水鈉攝入,每天攝入量不得超過1 000ml;遵醫囑使用呋塞米20mg每日肌內注射1次;每日消毒病房兩次,減少人員探視;同時避免在患肢進行護理操作,如測血壓、靜脈輸液、靜脈采血等。本組2例皮下淋巴結腫大,經上述處理均有明顯消退。
2.4 疼痛護理 由于腫瘤侵犯,疼痛是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主要癥狀。疼痛影響患者軀體、心理、社會、精神等領域,因此疼痛的護理處于重要地位[2]。護士給予患者支持、安慰和鼓勵,使患者情緒穩定、精神放松,并保證患者足夠的睡眠,以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根據疼痛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本組3例患者感輕度疼痛,予心理治療[3],教會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分散注意力,減輕疼痛。
2.5 藥物毒副作用的觀察與護理
2.5.1 化療藥物 使用環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具有細胞毒性的藥物會使正常器官受到傷害及衰竭。嚴格按醫囑給藥,及時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定期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血糖、血脂、淀粉酶及心電圖、脫發情況、消化道癥狀[4]。由于化療藥物刺激性極強,靜脈輸入此類藥物時行留置針穿刺以保護血管,靜脈輸液期間加強巡視,輸液完畢拔除留置針并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異常。本組42例患者使用環磷酰胺、甲氨蝶呤,用藥期間,定期監測肝腎功能,做好用藥告知,均無并發癥發生。
2.5.2 干擾素 α-干擾素具有抗血管增生、抗病毒和免疫調節功能[5],在卡波西肉瘤患者中應用較多且較成熟。α-干擾素副作用表現為用藥1周內幾乎所有患者都會出現流感樣癥狀,如發熱、畏寒、頭痛、出汗、惡心、嘔吐等。癥狀較輕時可不予治療,只須適當多喝開水、臥床休息,一般10d左右癥狀便可消失;癥狀重者則須服用解熱鎮痛藥,一般在給藥前服用吲哚美辛腸溶片25mg。本組患者用后均無異常反應。
2.6 心理護理 卡波西肉瘤是一種罕見的疾病,30%的艾滋病患者最初表現為卡波西肉瘤。單純卡波西肉瘤無傳染性,瘤體破潰滲液需護士每天換藥,護士在接觸患者時積極主動與其交談,加強心理護理及健康宣教,深入了解患者的內心感受,用嚴謹的科學知識解釋病情,講解治療效果,鼓勵患者樹立信心,緩解恐懼心理,以積極的態度接受治療。
卡波西肉瘤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在皮膚發病的同時有的已有全身轉移。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重視皮膚護理,做好皮疹潰瘍面及口腔、鼻腔黏膜和會陰部皮膚的護理,重視皮下淋巴結腫大的護理,關注患者疼痛程度,積極緩解疼痛,密切觀察藥物毒副作用并予相應處理,加強心理疏導,以緩解患者恐懼心理,促進疾病康復。
[1]張莉,裴園麗.25例卡波西肉瘤臨床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09,17(5):946.
[2]藺波,蔡蕊.9例卡波西肉瘤病人放射治療的護理[J].中國護理研究,2010,24(5):1278.
[3]楊芳,趙妮,丁守良,等.疼痛的護理措施[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0):4869.
[4]榮玉萍,桂希恩,張永喜,等.1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的護理[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2,18(2):130.
[5]康曉靜,石得仁.卡波西肉瘤[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6,35(1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