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華,陳秋紅,汪曉虹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杭州 310003)
多發傷指在單一致傷因素打擊下,機體同時或相繼發生兩個或兩個以上解剖部位的損傷。嚴重多發傷患者由于多伴有開放性損傷,且傷后機體免疫抑制,以及放置腔內置管和使用呼吸機等侵入性操作,極易誘發細菌感染[1]。嚴重多發傷患者一旦發生感染很難控制,易誘發膿毒癥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甚至死亡。據統計,嚴重多發傷后感染所致的死亡占全部死亡的78%[2]。2012年10月,本院ICU收治1例多發傷伴30%皮膚深層擦傷繼發感染的患者,經有效處理皮膚擦傷、營養支持、控制感染和輔助運動等,19 d后患者痊愈出院,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患者,男,40歲。因車禍致全身多處骨折、多處皮膚深層擦傷2周,繼發皮膚及全身感染、腹瀉,于2012年10月14日從當地醫院轉入本院ICU。入院診斷:肋骨骨折(左側多根肋骨內固定術后);創傷性濕肺I型呼吸衰竭,肺炎;肩胛骨骨折(左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內固定術后);鎖骨骨折(左鎖骨骨折內固定術后);踝關節骨折(右踝關節開放性骨折伴脫位術后);軟組織挫傷(背、腹、雙下肢等約30%皮膚深層擦傷),多處皮膚軟組織感染伴有表面壞死現象。持續胃腸減壓,氣管切開行機械通氣,芬太尼1 mg加等滲鹽水40 ml以5 ml/h微泵維持。入院檢查:意識清楚,體溫38.0℃,心率115次/min,呼吸26次/min,血壓162/90 mmHg,疼痛評分(NRS評分)5分。背、胸、腹部、右大腿前側擦傷皮膚局部結痂、膿性滲出,雙踝部、雙足部皮膚淤紫伴腫脹、感染,頭皮2 cm×4 cm裂開有膿性滲出。全腹膨隆,鼓音,腸鳴音未聞及。腹部CT顯示:腰椎多發椎體橫突骨折,后腹膜血腫。肺部CT顯示:兩肺條片狀高密度影,肺挫傷伴感染,兩側胸腔積液。實驗室檢查:C反應蛋白191 mg/L,白細胞計數20.2×109/L,中性粒細胞85.6%。傷口分泌物細菌培養為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患者主訴腹脹明顯,已腹瀉2 d,約1 000 ml/d黃色稀水樣便。前24 h胃腸減壓引流草綠色胃液500 ml,腹瀉后禁食。機械通氣模式壓力控制(PC),吸氣壓力25 cmH2O,呼氣末正壓(PEEP)8 cmH2O,吸入氧濃度(FiO2)40%。入院后聯合傷口護理小組、神經外科、骨科會診,討論決定予皮膚傷口納米銀敷料換藥。同時在胃鏡引導下放置鼻空腸管開通腸內營養,使用利奈唑胺和美羅培南控制感染,芬太尼、嗎啡鎮痛等治療。皮膚及全身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腹瀉、胃排空好轉,營養改善,14 d時25%擦傷皮膚愈合,15 d時脫離呼吸機,18 d時拔除氣管套管,19 d時27%擦傷皮膚愈合出院。出院后1年內隨訪,除右大腿根部1%皮膚植皮手術后愈合外,其余皮膚正常,無明顯瘢痕增生,肢體活動無異常。
2.1 皮膚護理
2.1.1 皮膚納米銀敷料換藥護理 納米銀敷料是一種功能性敷料,常用于燒傷創面,具有抗菌譜廣、無毒副作用、愈合后瘢痕少、滲出少、有利引流、保護創面、鎮痛等優點,其殺菌機制為重金屬使細菌蛋白質變性,且機體不易產生耐藥性[3]。清理傷口后用納米銀膠涂抹傷口,再覆蓋納米銀敷料,敷料每2 d更換1次,每4 h在敷料表面涂抹銀膠幫助軟化膿痂和消毒創面。納米銀敷料更換時如粘附傷口,先用等滲鹽水濕潤敷料,防止硬拉敷料引起創面出血。除納米銀敷料粘附一部分膿性壞死組織外,每次換藥時再仔細用剪刀修剪軟化的壞死創面。四肢納米銀敷料覆蓋后用無菌繃帶環形包扎固定,背部用60 cm×60 cm無菌紗布棉墊覆蓋后,用多根繃帶環繞胸腹后側面打結固定。每次換藥固定人員,由護理組長和主管醫生一起完成。雙足、雙踝部皮膚感染最重,由骨科醫生到手術室清創換藥后行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本例患者入院5 d后足部、踝部紅腫消退;入院7 d后背部、腰部、上肢、肩部皮膚全部愈合,紅腫情況明顯改善;入院10 d后腹壁、下肢膿痂大部分清除,去痂處皮膚愈合;入院14 d時25%擦傷皮膚愈合;入院第19天患者出院時,除右側大腿根部2%皮膚擦傷較深,左下肢散在創面及潛行傷口約1%沒有愈合需繼續換藥外,其余27%擦傷皮膚完全愈合,愈合處皮膚已由粉紅轉為黑灰色。
2.1.2 翻身護理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機械通氣過程中常見而又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翻身拍背促進痰液引流,保持呼吸道通暢對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很重要[4]。本例患者30%皮膚擦傷,且背部、上臂等翻身受力處均有擦傷,嚴重影響翻身治療的落實,也不利于背、腰部感染皮膚的愈合。經討論,在患者背下墊一塊1.0 m×1.5 m的大毛巾,既吸收滲液,又便于護士牽拉毛巾的四角協助移動軀體或改變體位,減少外力對傷口的刺激而引起疼痛。大毛巾使用前予高壓蒸汽滅菌消毒,有滲出后及時更換。使用大毛巾的方法既保證了翻身等治療的實施,也增加了患者配合翻身的依從性,促進擦傷皮膚的盡快愈合。
2.2 腹脹腹瀉護理 腹瀉容易污染傷口,不利于臀部和腰部皮膚傷口愈合,甚至會加重皮膚感染;腹脹、腹瀉限制腸內營養的實施,繼而影響皮膚的愈合。因本例患者大便為稀水樣便,為了保護臂部和腰部的皮膚傷口,肛門予留置7號一次性氣管插管行大便引流[5],氣囊每8 h放氣1次,每次10~15 min,導管接負壓引流袋持續引流,引流袋到400 ml左右更換,5 d后大便量減少且逐漸稠糊后拔管;同時遵醫囑用多潘立酮10 mg、莫沙比利10 mg,每日3次鼻飼促進胃腸蠕動,紅霉素0.25 g加入等滲鹽水250 ml靜脈滴注,2次/d,以促進腸道功能恢復,減輕腹脹,經上述護理,患者入院5 d后隨著腸內營養的開通,腹圍從105 cm減小至95 cm,腹瀉從每天1 000 ml黃色稀水樣便減少至450 g糊樣便,期間因留置一次性氣管插管引流稀水樣便,沒有引起肛周皮膚破損,也沒有進一步造成臀部和腰部的皮膚傷口感染加重,入院7 d后此部位皮膚全部愈合。
2.3 腸內營養的護理 禁食不利于維持腸黏膜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隨著腹脹腹瀉好轉,入院5 d 后本例患者在床邊胃鏡引導下置入鼻空腸管(8F),距鼻尖95 cm,次日用5% GS 500 ml開通腸道,之后管飼百普力從500 ml/d、速度20 ml/h逐漸加至2 000 ml/d、速度100 ml/h。腸內營養期間抬高患者上胸部≥30°,用腸內營養輸液泵控制營養液輸入速度,每4 h用20 ml溫開水脈沖式沖洗鼻腸管防止堵管,營養液的準備和實施嚴格無菌操作,防止營養液污染加重腹瀉。鼻腸管管飼期間,患者繼續留置胃管,除管飼口服藥后夾管2 h,其余時間繼續減壓,胃液減壓量從900 ml/d逐日減少至200 ml/d后停止減壓拔管,治療期間未發生反流和誤吸。
2.4 鎮痛鎮靜的護理 中國ICU患者鎮痛鎮靜治療指南(2006)[6]指出:疼痛會加重患者的病情或影響其接受治療,鎮痛與鎮靜應作為ICU內患者的常規治療。本例患者意識清楚,全身30%皮膚擦傷加多處骨折,疼痛情況嚴重,入院時疼痛NRS評分5分,予芬太尼微泵維持鎮痛,每4 h進行疼痛評估,要求NRS評分≤3分,遵醫囑根據評估結果調節芬太尼微泵劑量直至達到目標;為了減輕皮膚換藥時的疼痛,每次換藥前30 min遵醫囑使用嗎啡10 mg靜脈注射;每次翻身、更換床單時,用大毛巾協助患者改變體位,鼓勵患者主動參與,減少外力碰觸傷口引起疼痛。隨著皮膚的愈合,鎮痛劑從持續維持到換藥前間斷給藥,最后過渡到入睡前咪唑安定5~10 mg肌內注射鎮靜,舒樂安定片2 mg口服輔助睡眠。
2.5 預防感染 本例患者入院時皮膚創面分泌物培養為MRSA,血培養為耐泰能的肺炎克雷伯氏菌。予單間隔離,專人分管;所有接觸患者的物品均放在床邊,禁止與他人交叉使用;所有直接接觸患者的工作人員穿一次性隔離衣,戴手套;換藥后的敷料與吸痰用物等用雙層黃色垃圾袋收集。入院5 d后開通腸內營養,停止靜脈高營養治療,拔除右鎖骨下靜脈置管改為外周靜脈留置。入院10 d時皮膚基本愈合,經鍛煉后拔除導尿管。入院15 d時,氣管切開處間歇停機械通氣,18 d時拔除氣切套管。住院期間沒有發生深靜脈、導尿管相關感染以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C反應蛋白從入院時的191 mg/L逐漸下降至出院時的14 mg/L,白細胞從20.2×109/L逐漸下降至8.8×109/L。
2.6 輔助運動的實施 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人提出讓機械通氣患者活動起來,可以縮短機械通氣時間,減少相關制動后的后遺癥[7];也可促進胃腸蠕動,增進腸內營養的實施。因為患者多處骨折、臥床和鎮靜鎮痛,全身無力現象嚴重,每次運動前護理人員做好準備,運動中加強監護,按照患者的耐受情況和活動能力逐漸增加活動量,改變運動方式。本病例入院7 d后,根據病情給患者半坐臥位2~3次/d,每次30~60 min;鼓勵患者四肢主動運動,如舉高雙臂,雙手握1 kg握力圈,在床尾天花板上懸掛1亮色皮球,使皮球高于雙足40 cm,鼓勵患者雙腳嘗試踢球;15 d時協助患者床邊坐起,17 d時協助患者坐于床邊輪椅。
多發傷損傷部位越多,創傷后繼發感染、死亡率越高。有效處理皮膚深層擦傷,做好腹脹腹瀉的護理,積極實施腸內營養,做好鎮靜鎮痛的護理,預防醫院感染發生,輔助早期運動,提高多發傷患者救治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Vodicka J,Spidlen V,Saftranwk J,et a1.Severe injure to the chest wall-experience with surgical therapy[J].Zentralbl Chir,2007,132(6):542-546.
[2] Nirula R,Diaz JJ Jr,Trunkey DD,et al.Rib fracture repair:indications,technical issue and future directions[J].World J Surg,2009,33(1):14-22.
[3] 練祝平,黃立妮,蔡浩,等.應用納米銀敷料治療燒傷創面的研究進展[J].中外醫學研究,2011,9(34):161-163.
[4] 范曉江,胡金蘭,申桂娟,等.98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8,7(8):581-582.
[5] 黃琴紅,周淑芳,蔡亞萍,等.對大便失禁危重患者應用一次性氣囊導管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08,3(8):488-489.
[6] 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重癥加強治療病房病人鎮痛和鎮靜治療指南(2006)[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6,26(12):893.
[7] Morandi A,Brummel NE,Ely EW.Sedation,delirium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the ‘ABCDE’ approach[J].Curr Opin Crit Care,2011,17(1):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