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研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北京 100053)
僵人綜合征是指以軀干及四肢肌肉僵硬、突然刺激后激惹、睡眠后放松為癥狀的肌肉僵直綜合征,屬罕見病。該病病因不明,起病隱匿,呈進行性發展,可見于各種年齡,70%為男性[1]。臨床表現為初期腹部、軀干、肌肉陣陣酸痛,緊束感,呈非特異性和一過性,繼而累及四肢,癥狀進展時,軀干、四肢及頸部肌肉持續性或波動性僵硬,尤其腹肌呈板樣或石頭樣堅實,主動肌和對抗肌同時受累,姿勢僵硬如木頭人、蠟人狀,可因呼吸肌受累導致呼吸障礙而死亡,部分患者因肌肉劇烈收縮可致自發性骨折[2]。2013年2月,本院兒科收治1例僵人綜合征患兒,經治療和護理好轉出院,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患兒,男,3歲。因發作性姿勢異常2年余,門診擬癥狀性肌強直于2013年2月28日收治入院。入院后體格檢查:生命體征檢測正常,心、肺、腹、五官、四肢、皮膚無異常,四肢肌力正常,神經系統病理征陰性,布氏征、克氏征陰性;免疫五項:免疫球蛋白G 5.72g/L,免疫球蛋白 A 0.37g/L,免疫球蛋白 M 1.31g/L,補體C3 0.77g/L,補體C4 0.11g/L,提示免疫功能紊亂;頭顱磁共振顯示雙側蒼白球區堆成性片狀異常信號,肌電圖檢查顯示右脛前肌靜息狀態下未見異常,尿遺傳代謝未見異常,腦電圖未見異常,腦血管超聲、肝膽胰脾腎超聲未見異常。患兒智力、運動同同齡兒童,步態正常,取物玩耍自如,既往無特殊病史。母親圍產期無異常,否認毒物及特殊藥物接觸史。入院后多次出現角弓反張樣發作,表現為頭后仰、腰椎前凸、雙下肢伸直伴僵硬,哭鬧,出汗,意識清楚,或全身抱團、雙下肢屈曲,予安定4mg靜脈注射后發作癥狀消失,支持僵人綜合征診斷。2013年3月7日診斷僵人綜合征。住院期間口服氯硝西泮,并給予靜脈輸注人丙種球蛋白30g,分5d輸注,控制發作癥狀效果滿意。病情好轉后于3月20日出院。
2.1 癥狀護理 全身肌肉僵硬、疼痛是本病特征性表現,由于患兒情緒變化及外界刺激,可誘發角弓反張樣癥狀,對聲、光較敏感,突然刺激可加重癥狀。因此,為患兒安排靠近護士站的病房,以便護士能及時發現患兒發作癥狀;床頭備負壓吸引器、吸痰管、壓舌板;保持病室安靜整潔,避免強烈聲、光刺激;協助患兒取舒適體位;患兒肌強直發作時不強行搬動、不彎曲其關節,以免發生骨折,并注意觀察口內是否有分泌物或食物,以免發生誤吸或嗆咳。該患兒發作時間大多集中在7點至9點,吃早飯過程發作,發作時立即停止進食,協助患兒吐出口內食物,頭偏向一側,未發生過誤吸。
2.2 用藥護理
2.2.1 氯硝西泮 二氮卓類藥物治療本病可獲得滿意效果,并可作為診斷依據[3]。遵醫囑予氯硝西泮口服,起始量為0.15mg/d口服,3d后加至0.25mg/d,7d后加至0.45mg/d。使用氯硝西泮可出現頭暈、乏力、共濟失調、困倦、嗜睡、肌張力下降、口腔分泌物增加等不良反應,因此,用藥前向患兒及家長作用藥指導,用藥期間加強巡視,床上活動或睡覺時使用護欄,夜間盡量讓患兒在床邊如廁,以免發生跌倒、墜床等意外。該患兒用藥后未出現頭暈、乏力、步態不穩、流涎等。
2.2.2 人丙種球蛋白 患兒自身存在免疫功能紊亂,予人丙種球蛋白沖擊治療。人丙種球蛋白儲存在4℃冰箱內,取出后在室溫下放置30min復溫,以不冰手為宜;藥物現用現配,輸注前后、每瓶輸注間隔輸注等滲鹽水沖管;開始靜脈輸注速度為25ml/h,持續1h若無不良反應則逐漸加快至50ml/h;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有無發熱、寒顫、呼吸急促、皮疹、惡心、嘔吐等過敏癥狀,一旦出現上述癥狀,立即停止輸入并報告醫生,做好護理記錄。該患兒輸注5d,未發生變態反應。
2.3 疼痛護理 患兒對疼痛有比成年人更強烈的恐懼感,因此每逢檢查、治療、護理時,都會引起強烈的反應,不僅會使以后的治療更加困難,甚至會對醫護人員產生敵對心理,影響患兒的疾病轉歸和心理健康。給予患兒心理安慰,創造良好的病室休息環境,減少外周環境的不良刺激,減少不必要的操作;患兒出現疼痛時用數字疼痛評分法進行疼痛評估,出現重度疼痛時遵醫囑予安定靜脈注射以減輕疼痛,同時可實施放松治療,讓患兒看電視、聽故事或聽音樂,幫助患兒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降低對疼痛的感受性[4];患兒出現雙下肢僵直、全身屈曲發作伴輕度疼痛時給予安撫,以緩解疼痛。
2.4 心理護理 小兒正處在生長發育期,對疾病和外界刺激的反應與成人有很大差異[5]。允許家長陪護,讓家長參與患兒的治療和護理,與家長溝通,向家長了解患兒在家庭中的生活習慣及脾氣秉性,及時準確把握患兒心理特點。患兒在整個病程中意識始終清楚,僵直發作時肌肉僵痛,哭鬧不止,護士采用適宜的面部表情、目光接觸、手勢和撫摸等進行非語言交流,摟抱患兒,關心、愛護患兒,態度和藹可親,增加患兒及家長的安全感;患兒不發作時,與其親切交談、講故事、做游戲,給予心理安慰,減輕恐懼感,并教會患兒自我放松方法,鼓勵、表揚患兒。
2.5 出院指導 保證充足睡眠,避免情緒激動,注意保暖及補充營養,防止外傷,保持心情舒暢;繼續用氯硝西泮片維持治療;出院2周后,每3月至半年復查1次,查肝腎功能、血常規、谷氨酸脫羧酶抗體及肌電圖,以便及時調整藥量;如突然出現憋氣、四肢僵直、持續吞咽困難,及時就診。
僵人綜合征屬罕見病,兒童患此病更是罕見,積極治療與護理配合是疾病康復的關鍵。針對患兒病情發作的特點做好癥狀護理,密切觀察藥物的療效及不良反應,關注患兒疼痛,及時采取措施緩解,同時根據患兒心理狀態給予心理支持,減輕恐懼感,出院時做好相關指導,促進患兒康復。
[1]朱宗紅,黃葉莉,張洪霞.僵人綜合征一例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5B):45-46.
[2]陳晨,于春江,戚曉昆,等.神經系統少見病診斷與治療[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265-267.
[3]張昆林,丁里,鐘靜玫.用息寧和舒樂安定治療僵人綜合征1例報告[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1999,7(5):316.
[4]鄭青芳,王英,何斌.彈性髓內釘內固定治療兒童不穩定股骨干骨折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9,8(4):297-298.
[5]王婷婷,董慧春.小兒手外科手術150例的護理配合[J].護理與康復,2011,10(6):55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