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軍+王玉林+席永東
驅車下了馬鞍山梁,遠遠就看到高營子村部東邊“林下經濟示范區”“林果栽植示范基地”的大牌子,牌子的右側,梯田層層,綿延如帶。梯田里新栽植的寒富蘋果、安國梨、蘋果梨,根繁葉茂,郁郁蔥蔥,有的已長出小小的果實,像翠玉綴滿枝頭。果農們正在為果樹打藥滅蟲,忙得不可開交。
赤峰喀喇沁旗西橋鎮高營子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四面環山,一人一畝耕地,全是坡耕地,遇到旱年頭,連種子錢都回不來。村民們世代被貧窮困擾,盼富思富的心也隨著時間一點點被消磨掉。
得知筆者一行要了解該村林果栽植情況,果農們一起圍攏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介紹起了他們果樹的栽植情況:“看到鄰村農戶栽果樹、建大棚、種經濟作物,大把大把掙錢很是眼饞。去年我們村實施了整村推進林果業項目,可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這不村里新建了2處方塘,新打1眼大口井,蓄水池5個,配套管路4600多米。水解決了,村委會又幫我們聯系樹苗,組織我們到外地參觀學習,聘請技術人員到地頭現場指導示范,解答我們的疑難問題,現在人人都學會了果樹管理栽植技術,再有兩年果樹到了盛果期,我們也能嘗到數錢的滋味了……”
久被貧窮困擾的高營子村終于有了翻身機會,為了讓村民們徹底擺脫貧困,村里成立了興農林果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全村土地臺賬畝數為依據,與農戶簽訂“合作社+農戶”入股承包合同,土地經營權交給合作社統一管理。入社前栽植的果樹,合作社與入股社員以3:7的比例進行股份分成,新栽植果樹以5:5的比例進行股份分成,承包期限30年。合同簽定后,合作社實行四個統一:即“統一苗木,統一種植,統一澆水,統一修剪”。林間空地由土地擁有者自己經營,沒有經營能力的,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種植品種合作社統一確定。
田間,村民陳武正忙著給果樹除草,汗流滿面的他顧不上擦一把,氣喘吁吁地給我們嘮起了自家栽植果樹的經歷:“我們家很困難,房子是60年代蓋的,年久失修,地基下沉,是村里幫助我建了新房。我老伴有病,常年要吃藥,一年光藥費就一萬多,孩子結婚建房,又花了幾萬,現在真是業不頂債。今年村里鼓勵村民加入合作社,又給我們補助樹苗子,果樹園里全都上了滴灌,你說再不干,能說得過去嗎?我今年一年就新栽了7畝蘋果梨和蘋果,我算了,如果全部產果的話,年收入達到5萬元,一年就能脫貧。”
緊挨著陳武東邊的就是張效廷的果園,他當天雇了幾個人給果園除草,看到我們過來,他直起了腰,卷上一根煙,打開了話匣子,他原來有果樹14畝,都已產果,今年村里給他補助樹苗,他又新栽了10畝南國梨,現在已是村里的種果大戶。當被問到在技術方面有沒有困難時,他邊擦著額頭上的汗邊說:“今年我們村在鎮林業站的支持下,對全村林果地做了全面規劃、測量,合理定植、定穴、定干,合作社還聘請了技術人員進行夏季、冬季剪修和病蟲害防治,所以說這20多畝絕對有保障。”
在公路邊的一塊林果空閑地,堆放著一條條牛糞埂子,幾個村民正在往埂子上噴水。筆者用手抓起一把牛糞,絲毫聞不到刺鼻的味道,里面紅艷艷的蚯蚓一個勁地往外鉆。帶著疑問,筆者與干活的村民聊了起來,他們說:“隨著養牛數量的增多,牛糞在院里臭烘烘的,晴天還好說,一到雨天,牛糞尿淌得滿院子都是,很是犯愁。合作社通過外地考察學習,新引進了蚯蚓養殖項目,全部消化了我們村養牛戶的牛糞,同時還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據了解,為發展蚯蚓養殖產業,合作社又成立了蚯蚓特色養殖合作組,目前入組組員12戶,18人,42股,每股股金1萬元,養殖面積50畝,引進蚯蚓種苗3噸,于2013年4月20日全部完成下種工作,秋天產出的蚯蚓,2014年就可用于做菌種。
“我們村農業結構單一,農民只顧悶頭種地,越種越窮。村兩委班子總結多年來經濟發展的經驗教訓,認為高營子村貧窮的根源就在于缺乏致富產業,要想擺脫貧困,必須把培植致富產業放在村兩委班子工作的首要位置。我們多次召開村民大會和黨員大會進行討論,確定將林果產業發展作全村脫貧致富重點推進項目和投入對象,確立了到2015年內全村林果栽植面積達到5000畝的目標,出臺了《2013—2015年高營子村林果產業項目規劃》。”高營子村村長、興農林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田全介紹,2015年林果業及林下經濟全部達產后,年產值可達3455萬元,純收入2500萬元,人均純收入39000元。可使合作社198戶、663人受益,可使120戶貧困戶、485個貧困人口脫貧。他高興地說:“現在我們高營子村社員都說進了合作社,就進了致富門,合作社就是‘連心橋、‘致富社。”
(作者單位:喀喇沁旗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