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2013:為了寫作的閱讀

2014-04-01 20:34:30趙勇
粵海風 2014年2期

趙勇

大概是去年多半年沒怎么寫文章,今年不得不開始惡補?;厥?013年,我過眼的書不能算少,但絕大多數是為了寫作或為了準備寫作而進行的“忙讀”。我當然知道這并非最好的閱讀方式,但我卻幾乎找不出“閑讀”的時間。于是談論今年的閱讀狀況,我必須提一提我寫的那些東西了。

實際上,今年的寫作活動也是從閱讀一本書開始的,這本書就是錢振文的《〈紅巖〉是怎樣煉成的——國家文學的生產與消費》(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此書讀畢于2012年的上半年,但當時為什么讀它,現在卻記不太清晰了??赡苁怯写温犓膶煶坦鉄樝壬f,這本書的部分章節先期發表后反響不錯,甚至引起了海外學者王德威的關注。于是我給錢振文打電話,問他書出版后為什么不送我。錢唯唯,說沒把這本書當回事,且目前手頭已無存貨。我說算了,我自己買一本吧。

這本書讀過之后,我在去年6月就有了寫一寫它的沖動,但真要寫的時候已到今年年初了。起初,我只是把它寫成了個隨筆體的書評,但馬上就發現,五六千字的篇幅沒辦法把我想要表達的全部想法呈現出來。于是我開始重新琢磨,試圖以點帶面,把這本書及我的相關思考進一步“問題化”。最終,它變成了一萬四千字的論文:《對“紅色經典”做文化研究——從〈《紅巖》是怎樣煉成的〉一書說開去》(《當代文壇》2013年第3期)。

為了把這篇文章寫出點模樣,我又重讀李楊《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部分章節,細讀閻浩崗的《“紅色經典”的文學價值》(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一書。我找出了周春霞送我的《解讀紅色經典——〈春青之歌〉的文本張力與生產機制》(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年版)——當年我參加過她的博士論文答辯,這本書就是那篇博士論文。我又買回了於曼的《紅色經典:從小說到電視劇》(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年版)和姜輝的《革命想象與敘事傳統:“紅色經典”的模式化敘事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翻閱一番,想看看“紅色經典”問題在年輕學者那里是何種思路。不用說,這些書中還是李楊教授的那本最見功夫,于是我把這本書推薦給了我兒子。

此文發表之后還有了點反響。比如,5月遇《文藝爭鳴》主編王雙龍先生,他見面就說我這篇文章,還說我的文章勾起了他想讀錢書的欲望,問我能否跟作者要一本。我拍著胸脯說沒問題,但過后卻忘得一干二凈。10月復見面,他又說起此事,我才如夢方醒,便立刻買一本給他寄去。這件事情我沒跟錢振文提起過,是想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又如,9月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封來自《當代文壇》的感謝信,信中說,我的這篇文章已被人大書報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全文轉載,寄上500元以資獎勵。這件事情我立刻告訴了錢振文,我說我發財了。

寫完這篇文章,我開始琢磨一篇約稿。我想在過年之前把它寫出來,但想到這個工程不算太小,年前能否寫完心里完全沒譜。這篇約稿原本是為美國的《立場》(positions)雜志寫文章,策劃者是馬薩諸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張正平(Briankle Chang)教授和我們這里的呂黎博士。他們想與《立場》合作,在“本雅明與中國”之名下約一組論文,中國學者寫三四篇,美國、德國等地的學者寫四五篇,每篇萬字上下,最終交英文稿。我沒受過英文寫作的專門訓練,打死我也寫不出英語論文,便只好想著先用中文寫一篇,然后再請朋友幫忙譯出。而選題我琢磨再三,回到了我做博士論文時冒出的一個想法上:比較一下本雅明的《講演》和毛澤東的《講話》。

本雅明的《講演》是指那篇《作為生產者的作家——193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西斯主義研究所的講演》(“The Author as Producer: Address at the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Fascism, Paris, April 27, 1934”),毛澤東的《講話》當然就是那篇每年都要紀念一次如今仍在不斷爭議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了。有人可能會說:本雅明和毛澤東?這是哪兒跟哪兒呀,風馬牛不相及,打住吧您呢。但我卻頑固地認為兩者在一些維度上具有可比性。這個念頭在我的腦袋里存活了十多年,揮之不去,直到真要把它弄清楚、想明白、寫出來時,卻也頗費周折。我在《過年散記》中寫道:“按理說,開車與寫文章不好相提并論,但有一點是相似的:不能走彎路。路若是走錯了,那就必須推倒重來。”說的就是寫這篇文章時遇到的麻煩。

于是,我跟本雅明與毛澤東干上了。無論是《講演》還是《講話》,重讀當然是必須的,但更重要的是細讀(close reading)。為了讓這種細“細”到我所需要的程度,我找到了本雅明這篇《講演》的三個英譯本和兩個中譯本(其中一個為節譯),翻來覆去對著讀。收在《毛選》第三卷中的《講話》當然是需要細讀的,但更要讀的是它初次面世的版本(1943年,解放社出版),如此才能看清楚《講話》進入《毛選》時的增刪情況。而從1960年代開始,《講話》也開始了向世界人民“輸出”的進程,英文、法文、德文、俄文、西班牙文、波斯文、世界語、朝鮮文甚至老撾文等譯本林林總總。這些外文本中我只能看懂一種,于是我讓兒子從北大圖書館借出了《講話》的英譯本。

當然,只讀《講演》與《講話》是遠遠不夠的,這時候我需要動用庫存了。我把本雅明著作的英譯本和別人寫本雅明的相關著作文章找出來,又把《毛選》五卷,《毛澤東文集》八卷翻出來。后來干脆又讓外文局的一個朋友把《毛選》四卷的英譯本(Se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全部借出來,以便一旦引用“毛主席語錄”時,立刻能查到他的英文譯法。這當然是為了后面文章翻譯時的方便,但還有許多時候,純粹是出于好奇,我想知道經過錢鍾書等高手的翻譯,《毛選》中的某段文字、某個標題、某個說法譯成英文時的模樣。比如“思想改造”是ideological remoulding,“大眾化”是a mass style,《反對黨八股》譯為“Oppose Stereotyped Party Writing”?!凹滓冶?,開中藥鋪”那些高手沒轍了,只好意譯為“it arranges items under a complicated set of headings, as if starting a Chinese pharmacy”。我統計了一下,《講話》英文版中,“文藝工作者”被譯成literary and art workers的地方有四次,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ers的譯法有一次,而多數情況下則被譯成了writers and artists,為什么他們沒把workers貫徹到底呢?《講話》初版本中有如下論斷:“這些同志的屁股還是坐在小資產階級方面,或者換句文雅的話說,他們的靈魂深處還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的王國?!钡@些文字進入《毛選》時拿掉了“屁股”,換成了“立足點”,英譯也就成了“These comrades have their feet planted on the side of the petty-bourgeois intellectuals; or, to put it more elegantly, their innermost soul is still a kingdom of the petty-bourgeois intelligentsia”。于是我開始為我的譯者發愁:拙文轉換成英文時,該如何把“屁股”翻譯出來呢?是在bottom,buttock,backside,behind,arse,ass中選用一個,還是像翻譯勞模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同志的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豐乳肥臀》)那樣可用hip?面對種種型號的英文屁股,這時我已徹底暈菜。后來譯者在此處用asses,卻又在我后面論述“屁股”與“腦袋”的地方backside了一下。我不依不饒,覺得既已asses,何不繼續asses?譯者遂改之,并送我批注道:“Because ‘asses are very, very vulgar and rarely used in academic world, I use ‘backside to replace it; […] But I have changed it according to your suggestion.”大意是:這個“屁股”特三俗,英語學界很少用,所以我用此“屁股”取代了彼“屁股”。不過我還是按你的意思改了改。

在寫作這篇文章的所有參考書中,我應該提到高華的《革命年代》(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此書據說是作者在中國大陸出版的唯一一本書。盡管我早已讀過他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但收在《革命年代》中的許多文章還是給我帶來了不少啟發。而謝泳兄仿佛是知道我在寫這篇文章似的,4月份寄來了他的新著:《思想利器——當代中國研究的史料問題》(新星出版社2013年版)。讀完書中的那篇長文:《思想改造運動的起源及對中國知識分子的影響》,我立刻覺得自己的文章應該在“思想改造”下面加一條注釋,以此說明延安整風運動與“思想改造運動”的關系。

就這樣,一直折騰到2月7日(臘月二十七),我終于寫出了兩萬四千字。我覺得還應該寫一部分,但再寫下去我就無法回家過年了。我在這篇文章的結尾處說:“兩人復雜的思想根源這里已無法展開,當另文論述?!边@既是實情,也應該是我過年回家的理由。

需要交待的是,此文最終以《本雅明的“講演”與毛澤東的〈講話〉——“藝術政治化”的異中之同與同中之異》之名刊發于《文學評論》2013年第5期。因為版面所限,我不得不一刪再刪,只到剩下一萬六時才符合了該刊的要求(正好寫到這一塊時,山西長治的“奔走相告委員會主席”陳樹義兄發短信告我:此文已被《新華文摘》第23期轉載。真是應景)。但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英譯稿則無法在《立場》上面世了。

大概是因為我對《講話》做了一番思考,我才敢于去寫《莫言抄〈講話〉這件事》(《同舟共進》2013年第10期)這篇短文。此文寫于今年5月,此前此后,我又讀了莫言的一些作品。

今年3月的某一天,一位朋友打電話問我有無莫言的文集,我說我雖買過莫言的不少書,但手中并無成套的文集。他說:“那我干脆送你一套吧。我這里已有三個出版社出的莫言文集,挺占地方。”收到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的那套之后,我挑出了中短篇小說卷,查漏補缺胡亂讀,甚至還重讀了他的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坦率地說,重讀或新讀這些作品,并沒有喚起我在八九十年代讀莫言的那種激情。如今我翻閱今年的日記,發現里面多處與讀莫言有關,但并無振奮人心的記錄。如:“昨晚讀完了莫言的中篇《?!罚X得一般。讀到12點半?!保?月1日)“昨晚累,但后來睡不著了,起來拿出帶著的《師傅越來越幽默》,翻了一會兒。”(4月10日)“昨晚讀莫言的回憶錄《變》至12點半?!保?月11日)“昨晚失眠,讀《天堂蒜薹之歌》?!保?月19日)“中午沒睡著,讀了兩三篇莫言的短篇《天才》《神嫖》等?!保?月27日)補讀莫言作品期間,我還讀了讀莫言編著的《盛典——諾獎之行》(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也讀了讀胡繼華兄翻譯的《犬儒主義與后現代性》(提摩太·貝維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我想寫篇關于莫言的大文章,但時至今日,這篇文章還只是腦中之物。

過年返京之后,我又斷斷續續寫開了《過年散記》的系列散文,那是回家過年的后遺癥。我寫出了最讓我糾結的那篇《外甥多仿舅?》,但我卻不準備把它拿出來了。而在清明節前后,我寫的是《奶奶的記憶》。這些散文自然與讀書無關,它們是回憶,是現場記錄,或許也是對我黯淡心情的一種治療?

就是在那一陣子,我接受了兩次采訪。一次是《羊城晚報》吳小攀先生讓我談董橋。為了做好這次訪談,我找出了多年以前讀過的《鄉愁的理念》,又在網上翻了翻董橋新近出版的幾本電子書。另一次是接受了《藝術世界》雜志欒志超的采訪。起初她希望我寫文章,談一談我對沃霍爾(Andy Warhol)和波普藝術的看法,我沒敢接受,說這一塊沒積累。她退而求其次,說談1960年代的美國文化也可以。我說這一塊也只是淺嘗輒止,而且拿不出寫作時間。接著她讓我推薦人選,我一下子想到了社科院的程巍。她馬上告訴我,她之所以找我,就是程巍推薦的。但我與程巍卻并不相識,此前我只是細讀過他的兩本書:《否定性思維——馬爾庫塞思想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和《中產階級的孩子們:60年代與文化領導權》(三聯書店2006年版)。前者是我當年做博士論文時中文文獻中最重要的參考書之一,而后者我在2006年讀過后情不自禁,寫了一篇長長的書評:《中產階級:從文化整容到學術編碼》。這種從未謀面相互推薦且一下子就命中目標的方式尤其讓欒志超感到神奇。大概也是因為感嘆于這種神奇,我終于接受了她的邀請,說可見一面,請她吃飯,在飯桌上隨便聊聊。見面時我叫上了我的幾位學生想與她一起對聊,我則沒做什么準備。沒想到她在聊天時便開始錄音,最后整理出了那篇《從60年代美國說起》(《藝術世界》2013年第4期)。

這次訪談的后果有四:一、訪談結束后我立刻買回來沃霍爾的一本書:《安迪·沃霍爾的哲學:波普啟示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讀了一遍補課,由此了解這位波普藝術家的“剩余物的哲學”是怎么回事。我尤其注意沃霍爾說過的一些句子(例如:“在城市里,即便公園里的樹木都必須努力工作,因為靠它們制造氧氣與葉綠素的人數難以估計。……在紐約,你的確需要拼命,連樹木都知道。”P214),它們直率甚至有些詭異卻又充滿禪意,讓人玩味不已。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5月開始舉辦“安迪·沃霍爾回顧展”,他們邀請我去做一次公共講座。我答應考慮一下,但最終忙得沒顧上去。三、11月初,我與我兒子一起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看“安迪·沃霍爾:十五分鐘的永恒”回顧展(他主要是想去看“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那是朱青生老師課上推薦的展覽)。就是這次參觀,我又熟悉了沃霍爾的一個句子:“我只是忽然就愛上了日常物品?!保↖ just happen to like ordinary things.)四、還是11月,我收到了程巍兄寄來的新著:《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佬”:種族主義的想象力》(漓江出版社2013年版),我們也終于有了第一次短信聯系。如今,這本書已置于我床頭,我準備好好去讀一讀它了。

進入4月,外面的博士論文逐漸壓來,我已找不出多少寫作時間。這個月我讀了一本閑書:汪朗等人的《老頭兒汪曾祺:我們眼中的父親》(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汪朗說:全中國讓老頭兒服氣的小說家只有三人:魯(迅)、沈(從文)、孫(犁)。讀到這里時我玩味良久。汪朗還說:“作為子女,我們可以讓他交代寫作史、抽煙史、喝酒史,惟一不好讓他坦白的,是情史。家庭再平等,總得有個邊。”(P158)嗯,是這么個道理。汪朗又說:沈從文喜歡汪曾祺,有次給他的作文打了120分(滿分100),簡直豈有此理。記得讀到這里時,大半夜的把我笑醒了。大概這就是西南聯大的風格。我還認真讀過一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的結題成果:《趙樹理與民間文藝資源》,并破例寫出了1600字的鑒定意見。這本未來的著作從戲曲行當等視角重新解讀《小二黑結婚》等小說,認為趙樹理是將“彩旦”和“方巾丑”等戲曲丑角的塑造經驗引入小說創作,才成功塑造出了三仙姑和二諸葛等人物形象。這種解讀方式讓我眼前一亮,也喚醒了我對上黨梆子的記憶。我對這篇結題成果評價不低,卻不知道作者是誰。他日成書后,他(她)會送我一本嗎?

這時候我收到了弱水的詩集:《在時間里》(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農忙季節”,也為了不使她這本書重蹈被淹沒的覆轍(2011年她送我的散文集《如果你叩我的門》就是這樣“陣亡”的),我決定立刻讀起并在4月底寫出一篇書評。我果然完成了給自己布置的任務,并認為把她定位成《這個煙火氣和書卷氣十足的女詩人》是比較準確的。但這種“知音體”的標題我沒敢用,而是換成了《煙火氣重 書卷氣濃——弱水詩歌印象》(《文藝報》2013年10月28日)。

需要順便說一說的是關于另一本詩集的評論:《性與現代性:為一個時代神傷——楊炳麟詩集〈塵世〉中的一個主題》,那是我今年9月初讀完《塵世》之后的現場感受。因為此前已參加過楊炳麟與他的文化公司主辦的有關詩歌的兩次會議,我對他本人已不陌生,但他的詩集依然給我帶來了不小的震驚。當我又一次置身會議現場,并在謝冕、吳思敬、楊匡漢、韓作榮、唐曉渡、程光煒等詩歌評論家面前談我的讀詩感受時,我忽然覺得有些恍惚。實際上,每讀一本詩集,每聽一次這些詩歌評論家的發言,我的詩歌閱讀經驗就蘇醒一回。那是連接著我春青記憶的幾近迷狂的閱讀活動。也許我應該向王彬彬兄學習,寫一篇《詩憶》那樣的文章了。

在五六月那個“農忙季節”,我主要是在讀碩、博士論文,好像沒讀過幾本書?,F在能夠想起來的是讀過楊絳的《干校六記》,劉瑜的《觀念的水位》,陳為人的《插錯“搭子”的一張牌:重新解讀趙樹理》和余華的《第七天》。讀《干校六記》是因為參加答辯時聽杜書瀛老師說,他對楊絳的散文很是推崇,覺得好過了錢鍾書。讀劉瑜是前兩年讀《民主的細節》和《送你一顆子彈》的持續反應。讀陳為人的書我期望值挺高,卻還是讓我失望了一把。讀《第七天》的原因眾所周知,我不敢說余華寫得不好,但我確實沒讀出多少好來。讀完這部小說正好與一家出版社的資深文學編輯相遇,她說,《第七天》寫的什么呀,就父子情那段還湊合。我覺得她的判斷是準確的。

整個暑假除去十天左右在西藏外,我差不多把全部時間交給了一本教材的寫作。北師大文學院專門為師范生編寫一套教材,我主編的這本名為《文學與大眾文化導論》(將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是其中之一。教材編寫啟動于2009年的年底,當時我與幾位博士生反復討論過編寫大綱,甚至還把北師大二附中著名的語文教師何杰先生請過來出謀劃策。然而教材啟動后我卻忙別的去了,以至于我要寫的兩章內容遲遲沒能動手。暑假的時候,我覺得必須把它們寫出來了,但寫開之后沒想到卻頗不順暢。我負責的是具有總論性質的一章內容:《文學與大眾文化》,另一章是《文學經典:建構、解構與重構》,為了把它們寫出點意思,我自然是翻了一堆書,而其中新讀且對我啟發較大的是約翰·杰洛瑞的《文化資本:論文學經典的建構》(江寧康、高巍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萊斯利·菲德勒:《文學是什么?高雅文化與大眾社會》(陸揚譯,譯林出版社2011年版)和錢穆的《中國文學論叢》(三聯書店2005版)。

毫無疑問,杰洛瑞是通過借用布迪厄的“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理論來展開他對文學經典問題的相關思考的。而一旦從文化資本的視角打量文學經典的建構過程,原來簡單的事情立刻就變得復雜起來了。例如,學文學理論的人都知道新批評發明了一整套解讀文學的方法,什么“文本細讀”“詩歌張力”“意圖謬誤”“感受謬誤”等等,這固然不錯,但也很容易忽略新批評在建構文學經典時的權力運作過程。為了在現代大學中增加文學課程的文化資本,新批評家們便把晦澀難懂的現代主義詩人詩作請進來,奉為經典;又把不合他們口味的作品趕出去,讓它們淪落為街頭巷尾的大眾文化。如此操作之后,就既保證了這些文學的難度和價值,也保證了作為闡釋者的教授和批評家的價值。因此,經典爭奪戰說到底是“文化資本”的爭奪戰。由此我便想到,當一些學者非常急迫地想讓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化時,這件事情絕不可看得過于簡單,那應該也是“文化資本”的幽靈在五里一徘徊吧。

菲德勒是位后現代主義者,也是1969年因發表《穿越邊界,填平溝壑》(“Cross the Border, Close the Gap”)而轟動一時的那位作者。后現代主義理論家談論文學與大眾文化果然好玩,比如,他說:在父權時代,文學向母權大獻殷勤,恰如在基督教時代,文學在為魔鬼伸張權利?!暗补俜皆谀硞€特定的時刻界定為格格不入于文明和人文的東西,此類藝術就大唱贊歌,所以最普遍被禁忌的東西,差不多就是它最普遍的題材:比方說:吃人的沖動、亂倫、強奸和被強奸的渴望?!保≒37)因此,《俄狄浦斯王》《美狄亞》《亨利四世》和《麥克白》之所以聲名遠播,不僅是因為它們寓教于樂,而且也因為“它們以白日夢的方式,允許我們像俄狄浦斯王那樣弒父娶母、如麥克白那樣謀殺國王、像美狄亞那樣殘殺我們自己的孩子,以及似福斯塔夫那樣,滿口謊言、偷竊成性、坑蒙拐騙、喬裝改扮逃避一場正義且勢在必行的戰爭,而且還因此名揚天下!”(P47—48)他剛說過“文學的基本功能之一,即是保證博士生能有機會來展示他們的闡釋技能”(P101),馬上又說“文學的一個基本功能,便是讓我們釋放非自然的沖動,包括是不是要從我們頭腦中奪路而出的欲求”(P151)。這些說法戲謔調侃,風趣幽默,你不必全部當真,但它們至少說出了部分道理。而在這些說法中,我尤其欣賞他的如下論斷:現在的許多作家,起筆要么是寫給學院供人闡釋,要么是寫給好萊塢贏得票房。正是在這一意義上,他說小說才真正死了,因為真正的小說是無須轉譯為另一種媒介和另一種語境的。(P74)我想,以后我們在談論“文學終結論”時,還應該注意到菲德勒所謂的這種動向。

錢穆是國學大師,但他的書我卻從沒讀過。起初我只是在寫教材時以他的回憶為例,談評點文字的重要性。那時我只是在網上找到了《中國文學論叢》的電子書,匆匆翻閱。但翻著翻著我就讀進去了,立刻覺得有必要把錢穆請回家。于是我既買下了這本書,同時也買回來了《國史大綱》《中華文化十二講》《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和《八十憶雙親》。錢穆之論說之所以深得我心,不僅在于許多問題他說得通透,而且也在于他有一種大歷史的眼光,忽而古今比對,忽而中西參照。通過他的思考,許多問題會讓你豁然開朗。比如,他說中國乃詩的人生,而西方則為戲劇人生?!皯騽”囟啻碳ぃ浯缶o張,成為要趨。詩是貴于涵泳,如魚之涵泳于水中,水在魚之外圍。魚之涵泳,其樂自內在生,非外圍之水刺激使然?!保≒131)又比如,“小品在文學中有其極高境界。但不應有意專要寫小品。猶如一個人存心學裝大樣子,固不好。但故意要裝小樣子,更不行?!薄棒斞缸詈玫囊彩撬男∑贰O袼摹秴群啊分?,這和西方小說不同,還是中國小品文傳統。周作人便不如魯迅了。他寫文像要學蘇東坡《志林》一類,但東拉西扯,只是掉書袋,很多盡是有意為之,因而少佳趣。他亦因有意要寫小品,反而寫不好。”(P91,92)這種論斷是感悟之說,但我覺得背后又有充足的理據。我在教材中引用的例子是,錢穆年幼入學堂時曾遇顧先生。顧先生知其已讀《水滸》,便考其所讀內容。但考來考去發現他只讀了小說,于是便說:“汝讀此書,只讀正文大字,不曾讀小字,然否?”“不讀小字,等如未讀,汝歸試再讀之?!卞X穆聞聽此言,“大羞慚而退。歸而讀《水滸》中小字,乃始知有金圣嘆之批注。”(P142—143)這種現身說法之辭甚至讓我想到我年輕時讀《水滸》也是只讀大字不讀小字的,可惜我當時沒有顧先生。

我在8月的最后一天寫出了八萬字的教材內容,本來應該休息兩天,但想起《南方文壇》的約稿,便又不敢造次了。5月參加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揭牌儀式,我遇到了《南方文壇》主編張燕玲女士。第二天她打電話給我,說想在“童慶炳的意義”的名目下組一組文章。她想找童老師的同輩人王蒙寫一篇,找余華寫一篇,再讓我跟童老師商量,讓他的弟子寫兩篇。與童老師通報此事,童老師說,那其中的一篇就由你來寫吧。我來寫童老師自然義不容辭,但我既不想重復我先前的一些想法,也不想借助于別人用過的套路??蓪懯裁春媚??要不干脆就寫寫童老師與中國當代作家的關系吧。尤其是莫言獲獎之后,當年的“文藝學·文學創作”研究生班又不斷被人提起,何不把這一事件作為一個突破口,去追尋一下童老師在80年代后期的精神風貌?于是我給自己定下一個作文題目:《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童慶炳先生對于中國當代作家的意義》,并在幾天之內寫出一篇近萬字的隨筆。很可能我把這種寫作也當成了一種休息。

寫這篇文章,我主要讀的是童老師的書,尤其是重讀他那條《維納斯的腰帶——創作美學》(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因為此書便是當年童老師為那些作家上課的講稿。這次閱讀,我調動了我以往聽童老師講課的全部記憶,重點琢磨他如何舉例,如何把筆下文字轉換成課堂語言。我甚至還將心比心——童老師給那些作家講課時已五十有三,而我也很快就活到了他那時的年紀。我現在給學生講課時是何種狀態?我是不是由此也可以推演出童老師當年講臺上的風姿?當然,我也知道,在講臺上,我大概永遠都不是童老師的對手。因為童老師講課如同“過節”,皮鞋擦得倍兒亮,西裝穿得倍兒挺。這種裝束,甚至給遲子建留下了極深印象。她說童老師“白襯衣穿得好了,就像雨后晴空中的白云一樣悅人耳目”。而我經常是趙樹理式的行頭,弄得自己跟山藥蛋似的。我這打扮,與童老師相去甚遠矣。

我當然也說到了時為研究生班學員的莫言,且重點琢磨了一番他那篇碩士論文——《超越故鄉》。實際上,我在1999年買到并閱讀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會唱歌的墻》(人民日報出版社1998年版)時就讀過這篇文章,但我當時并不知道這就是童老師指導出來的碩士學位論文。這次重讀,我立刻就注意到開篇不久的這段文字:“最早的小說理論,應該是金圣嘆、毛綸毛宗崗父子夾雜在小說字里行間那些斷斷續續的批語。根據我個人的閱讀經驗,這些批評文字與原小說中鋪陳炫技、牽強附會的詩詞一樣,都是閱讀的障礙,我是從不讀這些文字的?!保≒219)這種說法與錢穆的反思形成了有趣的對照。當然,我也承認,此文中有許多精辟之辭,讓人深思(如“故鄉是‘血地”,“《我與地壇》里有宗教,有上帝,更重要的是有母親,有童年”等);有些話說得機智,令人捧腹(如“我認為文學是吹牛的事業但不是拍馬的事業,罵一位小說家是吹牛大王,就等于拍了他一個響亮的馬屁”)。因為莫言曾經說過:“文章中那些引經據典之處,都是童老師給我加上的?!保ā赌詫υ捫落洝?,P114)我還重點看了看那些引文,由此來推斷莫言說法的可靠性。我發現有幾處引文來自托馬斯·沃爾夫《一部小說的故事》一書,為此我還專門下載了沃爾夫的《一位美國小說家的自傳》(此書亦收有《一部小說的故事》),翻閱一番。我覺得此書莫言一定認真讀過,那些引文并非童老師所加。后來我向童老師求證,童老師記憶猶新,心直口快,說,這本書是我提醒莫言去讀,他才讀的。寫碩士論文他就讀了這一本書。

寫完這篇隨筆時,我也收到了張大姐的信息:余華的稿件已經到位,王蒙那里依然聯系不上。原來我琢磨著,王蒙先生寫一篇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因為童老師與他交情不淺,沒料到卻是這種結果。莫非王蒙沉浸于新婚之喜而無暇他顧?情急之下我問童老師怎么辦,他立刻為我推薦了何西來先生,并說他在2005年有個發言挺好,把那個改改就能用。我把童老師的意思先告張主編,又給何老師打電話商量此事,卻不知他剛剛生病出院,原本聲若洪鐘的他在電話里已是中氣不足。他說若是新寫一篇,目前的狀態已不大可能,但若是修修補補尚有余力。你把打印稿寄過來吧(由于視力不好,何老師已拒絕了看電腦)。20天之后,我派學生取回了這份修改稿,見上面勾勾畫畫增刪之處不少,立刻決定掃描存檔,作為一個珍貴的紀念。

我在9月底了結了這件事情,也順便了結了將在臺灣出版一本新書的編輯之事。而“十一”長假我則不得不完成陶東風教授布置的任務了。這兩年,東風兄把我拽進了他主持的一個課題之中。8月底他召集大家開會,說10月15日之前每人必須拿出一章內容(兩萬五千字左右),以便一本新書能如期面世。我吃了他的飯,喝了他的酒,又跟他立下了軍令狀,自然不敢怠慢。我負責的這章內容名為《紅色經典再生產:大眾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合作與沖突》,這個話題我已有些存貨,可以整合進去,但我似乎也得新寫一些內容。于是在這個假期,我一頭扎在紅色經典里,又讀《林海雪原》,在網上看由它改編的各種版本的影視作品?!都t燈記》本來不在我的寫作范圍之內,但我還是完整看完了31集的電視連續劇。我在長假期間順利完成了這一寫作任務,同時也為我朦朧之中很想寫的一篇論文積蓄了一些能量。

這時候我需要稍稍“休息”一下了,寫出《粵海風》的一篇約稿。大概是9月的某一天,我收到徐南鐵主編的來信,他說《粵海風》從1997年改版以來將出滿百期,希望我能寫點文字,以資紀念,且“體裁不限,內容不限,長短不限,說好說壞當然也不限”。本來,寫個三句半或作首打油詩也是可以“應付”一下的。但想到我與《粵海風》的交往過程,我對徐主編的認識過程,就覺得不能這么馬虎,而是應該鄭重其事,寫出一篇五六千字的隨筆。寫作《我心目中的〈粵海風〉》期間,我開始翻閱我保存的成套的《粵海風》(2006年以來)雜志,又讀《三十不惑,四十而立》(花城出版社2012年版),聽《新彩云追月·徐南鐵詞作歌曲集》,后兩個作品是徐主編年初送我的禮物。其實收在書中的那篇《剛有書讀的那些日子》我已讀過,因為此文已先期收錄于《新啟蒙年代:我的80年代的閱讀》(向繼東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一書中,那是我已關注過的一本讀物。讀著散文聽著歌,然后去想象一個我從未謀面只打過幾次文字交道的雜志主編,這種寫作于我也該是一種頗為有趣的經歷吧。

小憩完畢,我決定重返紅色經典,去琢磨一下那個朦朧的念頭——楊子榮在各種文本中的形象塑造問題。想法大體已有,但如何落實成文字,依然有些麻煩。一開始我想著能否馬上把它寫出來,并以此文參加我們中心即將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思想的旅行:從文本到圖像,從圖像到文本”(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y in Transition: From Text to Image, From Image to Text”),但馬上我就發現,急著趕稿子已趕不上趟了。我決定從容一些,先把已經寫出的三千字全部廢掉,又開始翻書讀資料了。那段時間,我的書桌上堆著《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和《智取威虎山評論選》之類的“文革”出版物,地上攤開的則是20世紀50—60年代《文藝報》的合訂本。那是我收藏的一套稀罕物,從創刊到1966年???,期期不落。我找出了陳思和先生的《雞鳴風雨》,重點重讀那里面的《民間的浮沉:從抗戰到“文革”文學史的一個解釋》一文;也找出黃子平先生的《“灰闌”中的敘述》,特意再讀其中的第四章《革命·土匪·英雄傳奇》。我還買回來了李松編著的《“樣板戲”編年與史實》(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版),馬上就對其中收錄的一則史料(洪富江丑化破壞革命樣板戲的主要手法)產生了濃厚興趣。我之所以能注意到這本書,得益于作者今年贈送我的一本新著:《紅舞臺的政治美學:“樣板戲”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翻閱之后印象不錯。而就是在今年去西藏開會時,我與他得以相識。他親口對我說,他編了一本“樣板戲編年史”之類的書,已在臺灣和大陸先后出版。

在這些書中,我需要重點談一談姚丹博士的《“革命中國”的通俗表征與主體建構:〈林海雪原〉及其衍生文本考察》(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這本書其實是在今年2月底就買回來的,而買它的原因,一是我曾經關注過《林海雪原》的電視劇并寫過文章,二是因為它也是程光煒主編的“當代文學史研究叢書”之一種,與錢振文那本寫《紅巖》的書并駕齊驅。此書來自于作者的博士論文,完成于世紀之交,當年應該下了很大功夫。又經過11年的沉淀與打磨才讓它面世,自然更是不可小覷。記得剛買回之后我就讀過一些,為了寫出這篇文章,我又把它細讀一遍。其中的一些章節給我帶來了很大啟發,也讓我閱讀時很是享受。例如,她引用李書磊說法:“小常寶唱道:‘白日里父女打獵在山嶺上,到夜晚爹想祖母我想娘?!荒芟搿锒幌搿婺?,這有意的掩蓋在今天只會引起觀眾的哄笑?!保≒166)讀到這里時,我首先就樂了半天。

這本書后面還有四篇附錄,我讀得更細。尤其是那篇《重回林海雪原——曲波訪談錄》(此文亦刊發于《新文學史料》2012年第1期),甚至激發了我寫一篇短文的興趣。結果長文剛寫畢,我就急不可待地寫了篇《蝴蝶迷長的什么樣》。

或許是因為讀得太細了,我似乎也看到了作者的筆力不逮之處,甚至覺得她當年訪談曲波“搶救”資料時,還應該設計一些更有意思的問題。據我所知,如今一些博士生為了完成自己的學位論文,采用訪談獲得第一手資料的情況已越來越多。以我之見,一旦要訪談一個人時,自己一定要做足功課,甚至要提出一些訪談對象從來沒想過或沒意識到的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問題。這絕不是故意為難對方,而是印證著一條闡釋學的原理:回答的水平取決于提問的水平。

我在開會前一天終于捋清了思路,重新開工,自然已無法提交出會議論文,只好帶著耳朵去開會,聆聽中外學者的高論。會議結束后,我們中心的幾位老師馬上要陪同幾位老外去江西師大繼續開會,順便游山玩水。本來我也在被邀請之列,但為了不中斷文脈,我臨時放棄了江西之行,憋在家里跟自己較勁。琢磨到最后一部分時,我覺得該動用一下齊澤克的理論了,于是把季廣茂兄翻譯的《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版)和《斜目而視:透過通俗文化看拉康》(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翻出來,閱讀齊澤克的有關章節和他的長篇解讀。與此同時,我還找出了4月底讀過的一篇非匿名評審的博士論文:劉昕亭的《作為政治批評的縫合式批評——齊澤克研究》,重新翻閱。

劉昕亭是南開大學的博士生,此前因為她向我約過稿,我便知道她也在為《中國圖書評論》打工,做兼職編輯。但我并不知道她在做齊澤克的博士論文,更沒料到她居然把齊澤克解讀得如此通透。這些年來,我每年都會讀一堆博士論文,這種閱讀往往是件苦差事。而一旦讀到有想法有文采的論文時,我便會兩眼放光,心花怒放,由此放慢閱讀速度,仔細品味其中的妙處。這時候,閱讀就成了學習,也成了一種享受。劉昕亭送給我的就是這樣一篇論文。記得當時讀完后我很是興奮,評議書已無法盛放我的全部感受,于是我立刻給她寫郵件,先夸她一番,同時也把一些想法和建議說給她聽,以便她以后成書時能進一步完善。

我在齊澤克理論和劉昕亭解讀的伴奏下完成了這篇文章,并最終決定把它命名為《正氣,匪氣,或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楊子榮形象塑造簡史》。但我依然拿不準我對“崇高客體”之類的理解是否準確,“崇高客體”用于解讀楊子榮是否到位。這時候我覺得我應該求教于劉昕亭了。我把此文發送給她,請她幫我把握相關概念的用法。她很快給了我回復,并為我提供了她對“原質”(Thing)的理解。

“原質”究竟是一個什么玩意兒呢?我本來應該去好好琢磨一下的,但這時候我的心思已跑到另一個稿子上了。今年4月,《名作欣賞》執行主編傅書華先生發來約請,希望我帶領博士生為他新開的“博士論壇”寫稿,話題由我設置,但“最好能結合中國當下的精神生態、思想文化問題、文學現狀等等,有一定的公眾性,為當今面臨精神困境的廣大讀者提供價值資源。文字也希望深入淺出、生動鮮活,用新的文風表現新的思想”。90年代中前期,我與傅老師曾是同一條戰壕里的戰友,且他年長我十歲,他的話我不敢不聽。于是我與我的博士生商量,希望大家能圍繞著“知識分子與新媒體”做文章。

但問題是,我也得寫一篇五千字文,與我的博士們形成互動。我找不出寫作時間,便想用2006年寫出的一篇因“敏感”而未能發表的稿子蒙混過關。傅主編心明眼亮,一下子就識破了我的花招。他寫來長郵件詳述我的稿件為什么不宜發表,并希望我寫一篇“總論性的文字冠于這組文章篇首,字數不限”。我與傅主編討價還價,問他若我不寫,這組稿件能否面世?他說不行,他可以等我。

我知道我必須得用心用力給傅老師寫一篇了。11月上旬,我決定把這篇文章寫出來。因為博士生的稿件中有人論及韓寒,有人專說莫言,我便以《作家的精神狀況與知識分子的角色扮演——以莫言與韓寒為例》為題,形成所謂的“總論”。傅老師說字數不限,我也沒跟他客氣,一家伙就把稿子寫到了一萬六千字。

又是莫言。這一次我在去年細讀過的《莫言對話新錄》(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版)派上了用場。而由于關注韓寒久矣,我覺得我對他的所作所為也相對熟悉。因為韓寒寫過《就要做個臭公知》的博文,其寫作靈感來自于慕容雪村的一條微博;又因為慕容雪村與劉瑜在年初有過對談:《“公知”如何被污名化》,慕容雪村的言論與文學作品也就進入了我的視野。而他的《原諒我紅塵顛倒》和《天堂向左,深圳往右》我今年恰好讀過,前者是我去西藏時坐在飛機上的讀物。

坦率地說,自從我十年前讀過他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之后,我就一直對這位作者心存好感。然而,閱讀他的這兩部小說,還是讓我略感失望。他在揭露,甚至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這自然值得敬重,但他的寫作又顯得過于急迫了。于是我想到了魯迅的那句名言:“我以為感情正烈的時候,不宜做詩,否則鋒芒太露,能將‘詩美殺掉?!倍伎寄?、韓寒和慕容雪村等作家的精神狀況和知識分子的角色扮演,讓我又一次意識到一個問題:公共性與文學性的復雜關系雖然在理論層面容易解決,但一旦落實成文學實踐,便總是若左或右,東倒西歪。而這一難題也是當年薩特和阿多諾等理論大家遇到的難題。好幾年前,我就計劃去清理一下阿多諾與薩特在這一問題上的理論遺產,甚至去年還復印了David Sherman的Sartre and Adorno: The Dialectics of Subjectivity,但時至今日,這本書我還沒顧上打開。

我在11月9日寫完了這篇文章,也終于了卻了一件拖了大半年的心事。這時候,我必須金盆洗手了,因為隨后的一個月里,我將面對我這輩子從來沒遇到過的一件麻煩事。我翻出來阿多諾的那篇長文:“Scientific Experiences of a European Scholar in America”(《一個歐洲學者在美國的學術經歷》),又找出了那本英文書:David Jenemann的Adorno in America,然后是苶呆呆發愣,陷入一片茫然之中。

2013年12月19日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国产精品女主播| 亚洲αv毛片|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久久黄色影院| 日韩性网站|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丁香综合在线|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a亚洲天堂|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经典三级久久|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午夜国产理论|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国产另类视频|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欧美一级在线| 国产jizz|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色综合婷婷|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香蕉色综合|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成人毛片|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婷婷六月天激情| 亚洲男女在线| 91在线视频福利|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国产网站黄|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伊人激情综合| 性69交片免费看|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色综合激情网| 亚洲永久免费网站|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综合五月天网|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99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亚洲精品va| 国内视频精品|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免费在线播放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