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娣
(云南省瀾滄縣中醫院,云南普洱665600)
異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種植在子宮體腔以外部位的妊娠,俗稱宮外孕,是當今婦科常見疾病之一,為婦科臨床急腹癥,它嚴重危及婦女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通過對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到我院就診的93例宮外孕病人給予及時診治,取得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4年間收治宮外孕患者93例,同期就診孕婦2361例,占3.94%。年齡在18~42歲,其中 <20歲,2例;20~30歲,37例;30~40歲,48例;>40歲,6例。發病20~40歲,占91.4%。
1.2 發病因素:93例患者中,有人工流產及自然流產史42例,占45.16%;慢性盆腔炎、附件類38 例,占40.86%;不孕癥14例,占15.05%;放置宮內節育器6例,占6.45%;絕育術后5例,占5.38%;有剖宮產手術史3例,占3.22%;再次宮外孕2例,占2.15%;無明顯因素21例,占22.58%。
1.3 臨床癥狀及體征:①停經及不規則陰道流血史,本組病例有64例病人出現停經及不規則陰道流血,占68.81%,部分病人停經6~8周,有20% ~30%患者無明顯停經史,大部分病人表現為不規則陰道流血,色深褐,量少,少數患者陰道流血量較多類似月經,認為沒有停經;②腹痛,76例出現腹痛癥狀,占81.72%。原因為孕卵在輸卵管內逐漸增大,輸卵管包膜膨脹緊張,出現一側下腹部隱痛或酸脹感。當胚胎逐漸增大,發生輸卵管妊娠破裂或者流產時,患者出現突然一側下腹部撕裂樣痛;③暈厥與休克,暈厥28例,出現休克癥狀16例,共占47.31%。為輸卵管妊娠破裂,急性出血導致腦供血不足發生暈厥,出血不多為一過性的暈厥,主訴可有1次或者幾次暈厥,出血多者出現休克癥狀,患者可出現面色蒼白,脈快而細弱,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癥狀的多少及嚴重程度與出血量成正比,出血越多癥狀也越迅速越嚴重,但與陰道流血量不成比例;④腹部包塊,由于輸卵管妊娠流產或者破裂后出血呈多次少量,血液凝固形成包塊,或者血凝快與周圍組織或器官發生粘連逐漸形成包塊,包塊較大可于腹部捫及,膀胱充盈時更易在腹部觸及;⑤體檢,患者可出現面色蒼白,脈快而細弱,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檢查,面色蒼白貧血貌,心率快,下腹部有明顯壓痛及反跳痛,尤以患側為甚,出血較多時,移動性濁音陽性。婦科檢查,宮頸明顯舉痛,后穹窿觸痛,子宮輕度增大,病側附件包塊或者增厚,壓痛明顯。本組患者。宮頸舉痛78例,子宮增大28例,附件包塊59例。
1.4 輔助檢查:93例患者中有79例進行了陰道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73例;B超檢查88例,其中75例提示“子宮直腸窩積液,宮旁包塊”,盆腔掃查報告“混合性包快”11例;尿HCG檢查91例,陽性89例,2例因為輸卵管狹窄妊娠破裂腹腔積血估計超過1000 mL以上,病人出現明顯休克癥狀,沒有進行尿HCG檢查而急診手術。
1.5 誤診情況:93例患者初期就診誤診為其他疾病19例,19例病例中,給予尿HCG檢查均呈現陽性反應,7例因為B超檢查雙側附件未見包快而診斷為早孕,不規則陰道流血的有4例患者診斷為先兆流產,腹痛原因待查8例。入院后3 d內確診12例,另外7例為3 d后得以診斷。
1.6 治療:目前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對腹腔內出血量多伴休克者,采用綜合抗休克措施的同時,根據生育與否切除或者保留輸卵管。輸卵管妊娠大部分采用輸卵管切除術;其中2例行輸卵管造口術,手術后給予預防感染治療。6例病例因為出血少,停經時間短,患者有生育要求的采用非手術治療,給予 MTX 分次給藥方案,MTX 1mg/kg,肌注,第1、2、5、7日,隔日1 次;四氫葉酸鈣 0.1mg/kg,肌注,第 2、4、6、8 日,隔日1次。保守治療期間給予休息,禁止性生活及盆浴等處理。
本組病例發生失血性休克16例,輸血13例;手術治療89例,保守治療6例,成功4例,另外2例保守治療期間出血多最后手術切除;輸卵管妊娠92例,其中,破裂型70例,流產型,23例;宮角妊娠1例。全部病例住院平均天數9.5 d。經醫務人員的積極治療及精心護理,本組患者全部治愈無1例死亡;搶救成功率100%。
在正常情況下,受精卵由輸卵管逐漸移行到子宮腔,在宮腔著床、發育成胎兒。在移行過程中,如果輸卵管堵塞、炎癥、狹窄或者其他因素影響均會干擾受精卵的運行及著床,形成宮外孕。宮外孕是婦科一種危險的急腹癥,主要表現為停經、腹痛、失血性休克等,如搶救不及時,將會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早期診斷是關鍵,而正常的宮內早期妊娠與宮外孕出血不多,盆腔包塊不明顯時,因為臨床癥狀上的相似(停經、腹痛、陰道流血及尿HCG均呈陽性反應)而容易誤診,本文誤診19例,誤診率為20.43%。所以對生育年齡婦女,近日內出現異常的下腹部疼痛且持續性陰道流血或有內出血者,應高度警惕宮外孕的可能。而對人流術吸出物中未見絨毛膜者,應常規將組織物送病理檢查,或進一步做血HCG檢查;本組病例有11例放置宮內節育器及絕育術后患者發生宮外孕,所以對放置宮內節育器或者已經進行結扎手術者也不能掉以輕心。
妊娠次數的增加是導致宮外孕發生的主要因素。因分娩、人流、自然流產感染或藥流后長期陰道流血而造成子宮內膜炎癥,炎癥擴散到輸卵管和盆腔而致輸卵管及盆腔炎等并發癥,均可阻止孕卵著床而發生異位妊娠[1]。因此,在臨床工作中,要加強育齡婦女的健康教育,注意避孕,減少意外妊娠,避免多次妊娠及多次宮腔操作;積極治療淋球菌、支原體和衣原體的感染。進行各種手術時嚴格無菌操作一旦發生炎癥,治療要徹底。另外,由于發病20~40歲最高,因此重點預防人群應為該年齡段的育齡婦女。該組病例放環者的發生率6.45%,原因可能是宮內節育器導致受精卵不能正常著床而增高宮外孕的發病幾率,但宮內節育器能有效減少妊娠從而也相應有效減少了異位妊娠的發生。剖宮產術后子宮內膜炎引起輸卵管損傷而導致其在宮外孕發病人群中所占比率較高[2],因此沒有手術指征者應鼓勵順產。若采取剖宮產,術后積極預防感染;鼓勵已生育婦女采用宮內節育器方式避孕,以上措施可有效避免宮外孕的發生。
宮外孕破裂是婦產科常見急腹癥之一,可引起腹腔內嚴重出血致出血性休克,如不及時診斷處理可危及患者生命[2]。所以,在病人就診時要求我們盡快明確診斷,及早手術探查止血,是救治成功的關鍵措施,對有生育要求的年輕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療;而對于發病急、出血多,發生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在糾正休克的同時立即進行手術治療,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預防和合理處理并發癥,術后給予康復指導及心理護理,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314-1316.
[2]朱燕菲.宮外孕出血性休克病人的搶救及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7(1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