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偉
(河北省承德市衛生局基本藥物采購管理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
失眠又稱“不寐”。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加劇,人們壓力的增加,睡眠發生障礙的人越來越多,失眠癥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筆者經多年臨床實踐,組方自擬安睡湯,療效滿意,現介紹如下。
1.1 臨床資料:研究病例均來自于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間就診,符合納入標準的心腎不交型失眠患者160例。按照就診時間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其中治療組男42例,女38例,年齡35-75歲,平均 54.32±6.4 歲,病程 0.5-5年,平均3.3±1.1年。對照組:男48例,女32例,年齡36-73歲,平均52.34±6.1歲,病程1-4年,平均3.2±0.8年。
1.2 診斷標準: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①失眠的主觀標準(臨床標準)為:主訴睡眠生理功能障礙;白天疲倦無力、頭脹、頭昏等癥狀系由睡眠障礙干擾所致;僅有睡眠量減少而無白天不適(短睡眠者)不視為失眠。②失眠的客觀標準根據多導睡眠圖結果判斷:睡眠潛伏期延長(長于30min);實際睡眠時間減少(每夜不足6h)覺醒時間增多(每夜超過30min)。
1.3 方 法
1.3.1 治療方法:對照組艾司唑侖1mg,每晚睡前服用,30d為一療程。治療組:采用自擬中藥方劑進行治療,30d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評價所有患者的療效。自擬中藥方劑安睡湯,組方如下:熟地黃 15g、山萸肉 15g、五味子 15g、山藥 15g、半夏12g、茯苓 15g、陳皮 15g、酸棗仁 25g、柏子仁 20g、夜交藤 15g、遠志 15g、當歸 15g、枳殼 10g、厚樸 6g、郁金 15g、當歸 15g、川芎15g、黃連10g、丹皮12g、肉桂6g。水煎,每日1劑,分2次口服,30d為1個療程。
1.3.2 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失眠臨床療效評定標準制定[2]。臨床痊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時間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顯效: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到3h;無效:治療后無明顯改善或反而加重者。
1.3.3 統計學方法:數據用 PSS12.0統計,正態分布者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臨床療效比較用,技術資料用t檢驗,P<0.05有顯著性差異。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80例患者,經1個療程治療,治愈:30例,顯效:28例,有效12例,無效6例,有效率92.5%;對照組80例患者,經1個療程治療,治愈:8例,顯效:12例,有效32例,無效28例,有效率65%。兩組有效率比較,經統計學處理(P<0.05),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某女,42歲,醫生,2010年5月就診。患者有高血壓病史10年,近一月來自覺心煩不寐,噩夢紛擾,有時徹夜不寐,心悸,顏面潮紅,頭痛頭暈,潮熱盜汗,腰膝酸軟。經服用心痛定、甜夢口服液等藥物,上癥無減輕。血壓155/100mmHg。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左心室肥厚。舌質紅、少苔,脈細數。水煎服,日1劑,連服15劑后,患者已能安然入睡。
失眠中醫又稱不寐,不寐的病名,首見于《難經》,認為老人“臥而不寐”乃因“氣血衰,肌肉不滑,榮衛之道澀”。張仲景《傷寒論》“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其病理變化總屬陽盛陰衰,陰陽失交,一為陰虛不能納陽,二為陽勝不得入陰[1],久病者多屬前者。營衛陰陽正常運作是保證心神調節寐寤的基礎;血液又是一切神識活動的基礎。心主血脈,藏神,心安則寐。故失眠主病位在心,肝藏血,脾統血,脾胃又為氣血生化之源,腎受五臟之精而藏之,上承于心,心氣下交于腎,則神志安寧,故又與肝、脾、腎密切相關。綜上,筆者得出失眠的治療大法:調陰血,安心神,健脾胃,疏肝膽,通心腎。方中熟地黃、山萸肉、五味子滋補肝腎,填精益髓;山藥、半夏、茯苓、陳皮健脾胃,以補氣血、化痰而安心神,使心有所主,神有所依;用酸棗仁益肝血,柏子仁、夜交藤、遠志交通心腎,水火既濟;當歸生血,行血以養肝;枳殼、厚樸、郁金調理氣機,疏利肝膽以解郁;久病者必淤,當歸,川芎,行氣活血以破淤;病久則煩,丹皮、黃連清心除煩去郁熱,導陽入陰而安睡。滋陰藥中佐以肉桂引火歸元。故諸藥合用則可使水火既濟、心腎交通,心火、腎水兩者泰然共處,則病人酣然入睡。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6.
[2]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