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松,趙夏,羅南
(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胸心外科,四川 自貢 643000)
·臨床經驗·
胸腔鏡肺上葉切除術后兩種胸腔引流管的應用效果比較
丁雪松,趙夏,羅南
(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胸心外科,四川 自貢 643000)
目的比較單根胸頂引流管與傳統雙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鏡肺上葉切除術后的應用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行胸腔鏡肺上葉切除+淋巴結清掃術210例,根據引流管放置方式分為單根胸頂引流管組與傳統雙胸腔引流管組。從帶管時間、引流效果兩個方面比較兩組的差異。結果兩組在帶管時間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引流效果方面,術后第1天和術后第3天,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單根胸頂引流管組只放置一根引流管,引流效果確切,更適合胸腔鏡肺上葉切除術后胸腔引流。
胸腔引流管;引流效果;胸腔鏡手術
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在我國許多胸外科中心都已經開展,胸腔鏡上葉肺部疾病切除術后傳統上安置兩根胸腔引流管,一根起到排氣的作用,一根起到排液的作用,只是每個胸科中心安置引流管方式略有不同,筆者把以上安置兩根胸腔引流管的方式稱為傳統雙胸腔引流管方式,而把一根引流管放置到胸頂的方式稱為單根胸頂引流管。實際上,目前國內國外很多胸外科中心都在常規應用單管引流,只是沒有將相關經驗加以總結推廣[1]。本文通過比較單根胸頂引流管與傳統雙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鏡肺上葉切除術后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行胸腔鏡肺上葉切除+淋巴結清掃術210例,根據引流管放置方式分為單根胸頂引流管組(A組)與傳統雙胸腔引流管組(B組),所有病例均為肺部腫瘤。A組105例中男性67例,女性38例,平均年齡57歲,其中左肺上葉60例,右肺上葉45例;B組105例,男性63例,女性42例,平均年齡59歲,其中左肺上葉61例,右肺上葉44例。
1.2 方法
1.2.1 手術方式均為胸腔鏡解剖性肺上葉切除+系統淋巴結清掃術。胸腔鏡手術均采取三孔法,即觀察孔位于腋中線第7肋間,長約1 cm;主操作孔位于腋前線第4肋間,長4~5 cm;副操作孔位于肩胛下角線第9肋間,長約2 cm。兩組都采取相同的術前、術后呼吸道管理及相同的引流管管理方式,也為同一組手術醫師進行手術。
1.2.2 胸腔引流管放置方式(1)單根胸頂引流管放置方式:采用白色軟硅膠管,直徑約6 mm,末端有4~5個側孔。從胸腔鏡觀察孔置入一根引流管,貼著后縱膈一直放到胸頂。放置方式關鍵有兩點,第一是引流管前端要放置到胸頂,第二是要貼著后縱隔放置。(2)傳統雙胸腔引流管放置方式:從胸腔鏡觀察孔放置一根引流管到膈肌角處,從胸腔鏡副操作孔放置一根引流管到胸頂。
1.2.3 拔管指征引流液量≤200 ml/24 h,無漏氣,引流管水柱波動小,術側呼吸音良好,胸部X線提示肺擴張滿意,無明顯胸腔積液。
1.3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Z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帶管時間根據我院胸外科拔管指征,單根胸頂引流管組3.3~6.9 d(平均4.1 d);傳統雙胸腔引流管組3.4~5.7 d(平均3.9 d);兩組帶管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76,P>0.05)。
2.2 引流效果肺擴張占胸腔大小的比例表示肺擴張程度,以肺擴張程度作為引流效果標準。術后第1、3天常規檢查胸部X線了解肺擴張程度。術后第1天,A組肺擴張度為57.1%~81.3%(平均69.3%),B組肺擴張度為63.5%~79.4%(平均72.3%),兩組的引流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83,P> 0.05);術后第3天,A組肺擴張度為73.6%~86.2%(平均79.2%),B組肺擴張度為75.7%~89.0%(平均81.1%),兩組的引流效果比較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Z=0.91,P>0.05)。
肺部疾病手術后需常規安置胸腔引流管,其以重力引流為原理,是開胸術后重建、維持胸腔負壓、引流胸腔內積氣、積液,促進肺擴張的重要措施,也是觀察術后胸腔有無活動性出血的重要手段。
“水向低處流,氣往高處走,氣體及液體都是流動的”,這是單根胸頂引流管放置方式的依據,即達到排氣,同時也達到排液的目的,同時肺的擴張也可擠壓氣體及液體順引流管排出。Alex等[2]對120例肺葉切除術后分別應用單管和雙管引流,通過比較,結果發現單管與雙管的引流效果一樣,且拔管后氣胸、血胸的發生率也沒有區別。
為保證氣液都能充分引出,單根引流管的放置位置非常重要,主張胸管上端置于胸頂,下端通過在膈肌水平的最低肋間且每隔2~3 cm增加一些側孔[3]。我們體會單根胸頂引流管放置的關鍵是引流管要貼著后縱隔一直放置到胸頂,相反我們認為引流管側孔的增加并不重要。胸外科醫生受傳統觀念和經驗習慣的影響相信傳統雙根引流管的效果可靠,并發癥少[4],但經過研究對比證明單根胸頂引流管的引流效果和傳統雙根引流管是無差異的。
我院胸外科采用的引流管是軟硬適中的硅膠管,在單根胸頂引流管組患者術后復查胸部X線未發現引流管在胸腔內出現打折的情況。觀察發現肺的擴張,可對引流管起到一個“擠壓固定”在后縱膈胸頂的作用,只有少數患者引流管發生移位,從后縱膈移位到肺裂中或前縱膈,但都不影響引流效果;亦發現患者無論是平臥位、坐位、半臥位都可起到引流的目的,也不會因引流管在胸腔內過長而增加感染機會和增加患者胸痛程度。引流管為偏軟的硅膠管不會因在胸腔內過長而妨礙肺的擴張。在單根胸頂引流管組,個別患者因肺部漏氣嚴重導致單根引流管引流氣體不及時而出現皮下氣腫,給予鎖骨中線第2肋間再安置一根引流管解決問題。
傳統雙胸腔引流管拔管時我院胸外科采取的方法是無論在吸氣末和呼氣末拔管都是安全可靠的[5],但單根胸頂胸腔引流管拔管時因引流管在胸腔內較長,25~30 cm,有4~5個側孔,拔管時我科采取拔管前充分與患者溝通,在用力吸氣末屏氣迅速拔管,凡士林紗布局部加壓包扎,以免導致拔管后氣胸的發生。
綜上所述,單根胸頂引流管操作簡單、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患者創傷,更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和傳統雙胸腔引流管起到同樣的引流效果,患者疼痛更輕,舒適度更好,較傳統雙胸腔引流管更適合胸腔鏡上葉肺切除術后胸腔引流,應推廣使用。鑒于目前病例數少、疾病種類相對單一,并不能完全反映單根胸頂引流管的效果及相關問題,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擴大病例數及疾病種類去觀察單根胸頂引流管在肺部疾病手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1]WatanabeA,Watanabe T,Ohsawa H,et al.Avoiding chest tube placement after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wedge resection of the lung [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4,25:872-876.
[2]Alex J,Ansari J,Bahalkar P,et al.Comparison of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outcome of using the conventional two drains versus a single drain after lobectomy[J].Ann Thorac Surg,2003,76(4): 1046-1049.
[3]Efstratios E,Apostolakis,Nikolaos G.Single or double drain after lung resections?[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9,36(2):424.
[4]Khan IH,Vaughan R.A national survey of thoracic surgical prac-tice in the UK[J].Int J Clin Pract,1999,53:252-256.
[5]倪布清,張石江.關于胸腔引流的若干問題[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2,28(9):561-564.
R655
B
1003—6350(2014)07—1029—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07.0398
2013-08-16)
丁雪松。E-mail:8100168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