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蘭芳+陶復桂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理論來源于實驗。最簡單的實驗,往往能反映出最基本、最本質、最驚人的規律,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清晰的思維體系。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學中,各種物理實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同時,能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覺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日常生活的關系,從而讓學生對學習物理更有激情,更有動力,也讓物理課堂呈現出迷人的魅力。于是當學校實驗器材不易完成課本實驗或實驗不易成功時,我們就思考改進這些實驗,其中“巧用煙霧探究奇妙的透鏡”實驗的改進經過多次實踐,覺得相當理想,故按實際授課的過程撰寫成文,與同行交流和商榷。
■
一、實驗器材
透明盛液筒、磁體(模型電動機中的器材)、橡皮筋、兩只激光筆、凸透鏡、凹透鏡、長方形鐵片、玻璃板、膠布、鐵絲網、杯蓋、火柴等。
二、準備實驗
1.如圖1所示,將長方形鐵片彎折,用膠布將透鏡固定在鐵片上。
2.如圖3或圖4所示,用橡皮筋將磁體固定在透明盛液筒略偏上位置。
3.學生試著將帶有彎折鐵片的凹透鏡,如圖3所示,用磁體吸牢在透明盛液筒內壁上。
三、實驗步驟
1.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
(1)將點燃的三根香橫放在杯蓋的鐵絲網上燃燒,如圖5所示,將帶磁體的透明盛液筒倒放在燃燒的香上面,收集煙霧。
(2)用激光筆發出的激光照射收集的煙霧,當激光路徑清晰時,用玻璃板蓋住透明盛液筒的杯口,將透明盛液筒正放。
(3)如圖2所示,兩個激光筆發出的平行光垂直于玻璃板射向凹透鏡,觀察現象,得出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4)將帶有彎折鐵片的凹透鏡換成凸透鏡,重復(3)步驟,得出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如圖3。
注意:實驗結束,玻璃板依然蓋住透明盛液筒的杯口,保存煙霧,留著完成【活動2】。
2.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3.教師借助課件展示的圖2、圖3,討論焦點、焦距概念,以便學生利用上述器材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4.指導學生看課本第67頁【活動2】: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實驗內容,然后學生接著上面的實驗借助透明盛液筒上的刻度尺或直尺,測出凸透鏡的焦距。
本實驗最大的亮點是:光經透鏡折射前后的傳播路徑用透明盛液筒收集的煙霧可清晰顯示。實驗效果明顯,能幫助學生輕松愉快地觀察到透鏡對光的作用、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學生通過接觸實物,親自操作、觀察,對透鏡的作用、焦點、焦距等會有真切的體驗,把有關知識真正學會弄懂,而不是紙上談兵、僅記住抽象的名詞。
實驗時要注意:(1)收集的煙霧不易太多,也不易太少,用激光筆發出的激光照射收集的煙霧,當激光路徑清晰即可。(2)換透明盛液筒中的透鏡時速度快些,盡量減少煙霧的散失。
本實驗最佳的效果是:透明盛液筒里有一個放透鏡的圓環,就不要用磁體了;帶有刻度尺的透明盛液筒上下一樣粗,將會使“測凸透鏡的焦距”實驗更具可行性、準確性。
注:本文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市級課題“初中理化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策略研究”實踐研究。批準號為MJGY09060。
本文也是安徽省級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物理課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實踐研究,課題編號:AD-110160,課題立項單位:安徽省電化教育館。
(作者單位 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亭頭初中)
編輯 韓 曉endprint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理論來源于實驗。最簡單的實驗,往往能反映出最基本、最本質、最驚人的規律,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清晰的思維體系。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學中,各種物理實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同時,能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覺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日常生活的關系,從而讓學生對學習物理更有激情,更有動力,也讓物理課堂呈現出迷人的魅力。于是當學校實驗器材不易完成課本實驗或實驗不易成功時,我們就思考改進這些實驗,其中“巧用煙霧探究奇妙的透鏡”實驗的改進經過多次實踐,覺得相當理想,故按實際授課的過程撰寫成文,與同行交流和商榷。
■
一、實驗器材
透明盛液筒、磁體(模型電動機中的器材)、橡皮筋、兩只激光筆、凸透鏡、凹透鏡、長方形鐵片、玻璃板、膠布、鐵絲網、杯蓋、火柴等。
二、準備實驗
1.如圖1所示,將長方形鐵片彎折,用膠布將透鏡固定在鐵片上。
2.如圖3或圖4所示,用橡皮筋將磁體固定在透明盛液筒略偏上位置。
3.學生試著將帶有彎折鐵片的凹透鏡,如圖3所示,用磁體吸牢在透明盛液筒內壁上。
三、實驗步驟
1.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
(1)將點燃的三根香橫放在杯蓋的鐵絲網上燃燒,如圖5所示,將帶磁體的透明盛液筒倒放在燃燒的香上面,收集煙霧。
(2)用激光筆發出的激光照射收集的煙霧,當激光路徑清晰時,用玻璃板蓋住透明盛液筒的杯口,將透明盛液筒正放。
(3)如圖2所示,兩個激光筆發出的平行光垂直于玻璃板射向凹透鏡,觀察現象,得出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4)將帶有彎折鐵片的凹透鏡換成凸透鏡,重復(3)步驟,得出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如圖3。
注意:實驗結束,玻璃板依然蓋住透明盛液筒的杯口,保存煙霧,留著完成【活動2】。
2.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3.教師借助課件展示的圖2、圖3,討論焦點、焦距概念,以便學生利用上述器材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4.指導學生看課本第67頁【活動2】: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實驗內容,然后學生接著上面的實驗借助透明盛液筒上的刻度尺或直尺,測出凸透鏡的焦距。
本實驗最大的亮點是:光經透鏡折射前后的傳播路徑用透明盛液筒收集的煙霧可清晰顯示。實驗效果明顯,能幫助學生輕松愉快地觀察到透鏡對光的作用、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學生通過接觸實物,親自操作、觀察,對透鏡的作用、焦點、焦距等會有真切的體驗,把有關知識真正學會弄懂,而不是紙上談兵、僅記住抽象的名詞。
實驗時要注意:(1)收集的煙霧不易太多,也不易太少,用激光筆發出的激光照射收集的煙霧,當激光路徑清晰即可。(2)換透明盛液筒中的透鏡時速度快些,盡量減少煙霧的散失。
本實驗最佳的效果是:透明盛液筒里有一個放透鏡的圓環,就不要用磁體了;帶有刻度尺的透明盛液筒上下一樣粗,將會使“測凸透鏡的焦距”實驗更具可行性、準確性。
注:本文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市級課題“初中理化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策略研究”實踐研究。批準號為MJGY09060。
本文也是安徽省級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物理課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實踐研究,課題編號:AD-110160,課題立項單位:安徽省電化教育館。
(作者單位 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亭頭初中)
編輯 韓 曉endprint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理論來源于實驗。最簡單的實驗,往往能反映出最基本、最本質、最驚人的規律,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清晰的思維體系。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學中,各種物理實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同時,能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覺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日常生活的關系,從而讓學生對學習物理更有激情,更有動力,也讓物理課堂呈現出迷人的魅力。于是當學校實驗器材不易完成課本實驗或實驗不易成功時,我們就思考改進這些實驗,其中“巧用煙霧探究奇妙的透鏡”實驗的改進經過多次實踐,覺得相當理想,故按實際授課的過程撰寫成文,與同行交流和商榷。
■
一、實驗器材
透明盛液筒、磁體(模型電動機中的器材)、橡皮筋、兩只激光筆、凸透鏡、凹透鏡、長方形鐵片、玻璃板、膠布、鐵絲網、杯蓋、火柴等。
二、準備實驗
1.如圖1所示,將長方形鐵片彎折,用膠布將透鏡固定在鐵片上。
2.如圖3或圖4所示,用橡皮筋將磁體固定在透明盛液筒略偏上位置。
3.學生試著將帶有彎折鐵片的凹透鏡,如圖3所示,用磁體吸牢在透明盛液筒內壁上。
三、實驗步驟
1.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
(1)將點燃的三根香橫放在杯蓋的鐵絲網上燃燒,如圖5所示,將帶磁體的透明盛液筒倒放在燃燒的香上面,收集煙霧。
(2)用激光筆發出的激光照射收集的煙霧,當激光路徑清晰時,用玻璃板蓋住透明盛液筒的杯口,將透明盛液筒正放。
(3)如圖2所示,兩個激光筆發出的平行光垂直于玻璃板射向凹透鏡,觀察現象,得出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4)將帶有彎折鐵片的凹透鏡換成凸透鏡,重復(3)步驟,得出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如圖3。
注意:實驗結束,玻璃板依然蓋住透明盛液筒的杯口,保存煙霧,留著完成【活動2】。
2.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3.教師借助課件展示的圖2、圖3,討論焦點、焦距概念,以便學生利用上述器材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4.指導學生看課本第67頁【活動2】: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實驗內容,然后學生接著上面的實驗借助透明盛液筒上的刻度尺或直尺,測出凸透鏡的焦距。
本實驗最大的亮點是:光經透鏡折射前后的傳播路徑用透明盛液筒收集的煙霧可清晰顯示。實驗效果明顯,能幫助學生輕松愉快地觀察到透鏡對光的作用、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學生通過接觸實物,親自操作、觀察,對透鏡的作用、焦點、焦距等會有真切的體驗,把有關知識真正學會弄懂,而不是紙上談兵、僅記住抽象的名詞。
實驗時要注意:(1)收集的煙霧不易太多,也不易太少,用激光筆發出的激光照射收集的煙霧,當激光路徑清晰即可。(2)換透明盛液筒中的透鏡時速度快些,盡量減少煙霧的散失。
本實驗最佳的效果是:透明盛液筒里有一個放透鏡的圓環,就不要用磁體了;帶有刻度尺的透明盛液筒上下一樣粗,將會使“測凸透鏡的焦距”實驗更具可行性、準確性。
注:本文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市級課題“初中理化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策略研究”實踐研究。批準號為MJGY09060。
本文也是安徽省級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物理課有效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實踐研究,課題編號:AD-110160,課題立項單位:安徽省電化教育館。
(作者單位 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亭頭初中)
編輯 韓 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