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李維定
摘 要:為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班主任就應該重視對學生的“風雨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挫折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正確對待挫折,戰勝挫折。從三個方面談出“風雨教育”的方法,使學生學會自我調控,并能積極有效地排解挫折。
關鍵詞:主題班會;集體輔導;個別教育
如今的孩子多為獨生子,是家里的“小太陽”,很少經歷困苦生活磨煉和挫折。的確國強民富,為他們順利成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值得慶幸。但若從完美的人格塑造角度,從堅強的意志品格鍛煉角度來思考問題,這又不能不說是他們人生道路上的缺憾。傳統的教育方式,只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學習期望值特高,卻忽視了其他方面的發展。一旦踏入社會,面對困難和挫折就不知所措了。
本著“人性化”的要求,現在教育界極力推崇“陽光教育”,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日漸深入人心。為了避免給成績差的學生增加心理傷害,規定教師不得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名次。一個對成績排名都不能承受的人,能夠面對日后的生存淘汰嗎?這樣的“人性化”是不是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仿佛搞“風雨教育”就缺乏人性了。殊不知“陽光總在風雨后。”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到彩虹?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學生的學習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學習的熱情也不夠,還得有堅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難,使學習取得成功。而培養意志品質的方式很多,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挫折教育。”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學生必須應對這個復雜的社會,而機遇和成就總是會垂青于那些經得起挫折,不甘失敗,對奮斗目標百折不撓的追求者。近年來,一種旨在提高孩子對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許多發達國家興起。
班主任作為學生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的主要操作者,應重視對學生的“風雨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挫折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正確對待挫折,初步掌握戰勝挫折的一些方法,學會自我調控,并能積極有效地排解挫折。如何更好地對學生實施“風雨教育”呢?
一、主題班會:培養學生勇于面對挫折的承受力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一個人遇到挫折的時候,情緒往往很低落,總認為自己是最可憐的人。中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這方面的感受會更強。在班上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向他們介紹一些英雄人物勇于面對挫折的事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講述遭受失聰挫折而努力奮起終于成為世界著名音樂家的貝多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美國女作家海倫·凱特,中國古代的屈原、孫臏、司馬遷等,榜樣的誘導使學生感受到:大凡杰出人物在其成功的背后,都曾品嘗過無數挫折和失敗的苦痛,甚至忍受了常人無法忍受的恥辱。
挫折教育就在我們身邊。有一個學生報告說自己由于口吃被其他同學起了一個“結巴子”的綽號,心里上很難受。我對這位學生說:你是不是真的口吃?他點點頭。我接下去說,這就對了,不是同學叫錯了,而是這些同學沒有禮貌,你要面對口吃的現實,糾正口吃的毛病。他們越是叫你“結巴子”,你越是要下大力氣改掉這個毛病。此后這位學生別人叫他“結巴子”時,不但不再生氣,反而對嘲笑他的同學說:“你說得對,請你幫助我矯正好嗎?”結果,這些學生不再嘲笑他,反而對他格外愛護,說話口吃時會有學生友好地提醒他。現在這位學生敢于在人面前大膽講話了,上課也敢于發言了。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學生即使受點挫折,也會很快將痛苦忘掉,并轉換成一種積極的心態。
二、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進行集體輔導
開展“尋找優點”活動,培養自信心。由學生本人找自己的優點,再由其他同學幫著找,盡可能找出更多的優點,讓其釋放光芒。這樣可使學生心情愉悅,自由暢談,連平時較自卑、極少發言的學生也會找出不少優點,現出了“閃光點”,培養了自信心。
開展“模擬咨詢”活動,培養承挫能力。讓學生把自己的苦惱寫在紙上,收集后讓每位學生扮演心理醫生,隨機抽取一張,幫助排憂解難。在幫助他人解除煩惱的過程中,達到自我調節、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心理輔導:重視個別教育
開展心理調查,建立心理檔案。針對學生自卑、自私、自負、學習焦慮、消極、厭學等方面進行調查,根據其結果設立心理檔案。日后可依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引導、教育。
巧用激勵教育、賞識教育。當學生遇到挫折而產生自卑心理時,往往會特別需要師長的激勵。因此,要巧妙地用上恰當的激勵話語,來幫助學生消除自卑心理,從而產生向上的動力。如對一些在某項競賽中因某些原因而失利的學生,我總是跟他們說聲“你以后能行”之類的激勵話語,失敗了的學生的心情很快就會輕松起來了,變成“反敗為勝”的動力。
輔以適當的懲戒教育。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差錯或過失是正常的,教師理應以寬容的態度對待錯失,以正面疏導和積極鼓勵為主。但鑒于中學生年齡比較小,對事物的判斷和處置能力不夠強,自我約束力相對較弱,實施懲戒教育也就顯得必要。采取何種懲戒方式,是一門教育的藝術。應努力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避免傷及學生心靈。尊重學生,讓學生能真切感悟到教師的真情和愛心。通過適當適度的懲戒教育,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挫折體驗,深刻認識自己的過錯,進而有所進步。
“風雨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滲入承受挫折的心理教育,正視挫折的勇氣教育,戰勝挫折的信念教育,克服挫折的行為教育,挑戰挫折的實力教育。“風雨教育”并不排斥人文化,教師要以飽滿的愛和熱情作為教育的鏈條,洋溢著濃濃的真情,以真誠貫穿整個教育的始終。從而,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感受教師的愛,感受教師的人文關懷,自覺自愿地在教師糾正自己過錯中進一步認識自己的不足,從而收獲體驗、收獲成長!
(作者單位 湖北省監利縣黃歇中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