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旦宏
交互式電子白板具有強大的教學功能,它為改進教學以及信息技術與日常課程的深度整合提供了技術實現的可能性。然而,任何有效的教學都需要精心設計,應用教學媒體和技術手段的教學也不例外,最終決定教學效果的是人們使用媒體與技術的方式,而不是媒體與技術本身。
在日常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教學設計可以有以下五個步驟:教學分析、學習目標闡明、環境與資源設計、學習活動設計和教學評價設計。其中,我們關注的重點是“環境與資源、學習活動和教學評價的設計”。
一、對教學資源的設計
對教學資源的設計可以分為對白板軟件內置資源的設計和對本機中或網絡上資源的開發與設計。
白板軟件內置資源庫為物理學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與素材,其開放式的框架也為我們自主開發或校本開發資源提供了強大的支持。課前,教師可以針對教學目標與內容在內置資源庫中選擇合適的素材或資源。對于一般素材,要進一步考慮其加工利用方式;對于直接可利用的資源,要設計其呈現方式。
例如,在“透鏡”一課中,我課前把繪制的各種透鏡添加到圖片庫中,課上讓學生進行分類拖動;在歸納分辨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方法時,各種方法可以隨意拖出,這樣的設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很強的隨意性和針對性。
另外,白板在其配套軟件的支持下,為我們提供了計算機界面工作模式、tracebook等模式。這些模式可以使我們方便地調用白板內置資源和計算機本機資源,并且可以隨意切換,為我們在課堂上展示資源、組織活動提供了更多便利。
二、對學習活動的設計
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的教學具有如下特征,比如,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學生提供在不同情境中練習所學內容的機會,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給學生提供及時的反饋,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情境,重視學習過程中社會交流的作用等。其中的許多特征都是在充分交互的前提下才能有所體現。白板的硬件功能和軟件功能為增強課堂上的各種交互提供了廣闊平臺。
在白板環境中,交互活動的設計包括人—機活動設計與人—人活動設計。人—機活動指教師或學生利用感應筆對白板和計算機進行一系列操作,人—人活動指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互活動。
例如,在簡單電路的相關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白板的感應筆對仿真物理實驗室中的器材進行操作,邊進行仿真實驗邊講解;學生也可以在白板上進行操作,學習電路的連接、進行電路的設計;教師和其他學生也可以對電路進行修改。這樣的交互活動實現學習過程中的對話協作,展示、共享自己的學習成果等,從而讓課堂教學“動”起來、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互動教學中學習。
三、對教學評價的設計
交互式白板可以對課堂整個教學過程所有操作信息進行記錄,這些記錄是開展過程性評價、真實性評價的依據之一。
例如,在有關光現象的作圖復習中,我們可合理利用電子白板引導學生完成以下評價:(1)自我評價。學生把自己的作圖與交互式電子白板上的要求進行對比,看哪里已達到要求,哪里還有不規范的地方,從而改進自己的作圖。(2)過程評價。讓學生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現場作圖,老師就學生在白板上作圖過程中的小細節進行評價,針對共性問題,以點帶面地加以引導。(3)交互評價。其他學生對白板上的作圖自由地發表各自的見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有效的發揮。
在交互式電子白板環境中,教師的角色、資源的組織呈現方式和教學評價方式都發生了變化。作為一線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與現代教育理念相配合的教學設計才能稱其為好設計,而與好設計相配合的白板利用也才能稱得上是成功有效的白板利用。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馬杭初級中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