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縣委黨史辦

1934年1月27日,冬日的暖陽普照著紅色蘇區,在瑞金沙洲壩的中央政府禮堂里,一個帶著濃重湘音的雄渾聲音在回蕩——“興國的同志們創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們稱贊他們為模范工作者!”在全國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如此高度地評價興國。無獨有偶,周恩來也曾對興國極為稱贊:“中國外國不如興國,南京北京不如瑞金。”興國如一顆璀璨的明星,閃耀在中華大地的上空。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光的流逝絲毫未減它的光彩。1992年春,鄧小平“南巡”時回憶起蘇區的工作,對時任江西省委書記的毛致用和省長吳官正說:“蘇區的工作,興國是第一,瑞金是第二。”
“第一”,成為了蘇區興國的代名詞;“模范”,成為了興國響當當的名片。在興國,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曾經生活和戰斗過;在興國,為發展壯大紅軍隊伍,我們黨和中央紅軍創造了第一個中央紅軍兵工廠、第一個紅軍總醫院、第一所紅軍軍醫學校、第一個軍區——江西軍區,地方部隊“興國模范師”也第一個整師上前線;在這里,為繁榮中央蘇區的社會經濟建設,誕生了第一個中央造幣廠;在興國,為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問題,產生了中央蘇區第一個消費合作社、第一家中央蘇區農具生產合作社;在興國,蘇區的干部們密切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生活,在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社會經濟、擴紅參戰、文化教育等方面創造了“第一等的工作”。興國,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燦爛的一頁”。
興國是中央蘇區的發祥地,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早在大革命時期,江西三杰之一的袁玉冰就在家鄉興國撒下了革命的火種。1926年9月17日,興國縣第一個中共組織在瀲江書院成立。大革命失敗后,陳奇涵、胡燦等一批共產黨人,在羊山龍華寺、靈山冰心洞等地秘密集會,迅速恢復了黨的組織,并建立起紅色武裝,點燃了武裝暴動的熊熊烈火。1928年冬,紅旗第一次插上了興國城。
對興國,毛澤東偏愛有加,從1929年到1933年,他曾7次來到興國,進行革命實踐。1929年春,毛澤東率領紅四軍來到興國,親自指導興國成立了紅色革命政權。此后,興國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進行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并被毛澤東盛贊為“中央蘇區土地革命斗爭的最先進區域。”就興國,毛澤東還進行了大量的社會調查,并留下了《興國土地法》《興國調查》《長岡鄉調查》三篇光輝巨著。可以說,對一個縣作出縣、區、鄉三級全面翔實的調查,興國是毛澤東農村調查中唯一的一個。
“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目著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燈籠。”這首原創于興國的經典紅色歌謠,再現了蘇區興國干部艱苦奮斗、與群眾血肉相連的好作風,創造了“十大模范”,成為黨的群眾路線“活的榜樣”,蘇區精神的典型代表。群眾真心夸贊:“共產黨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們想到了。”1934年1月,在全國“二蘇”大會上,毛澤東總結了興國的模范經驗,親自授予興國“模范縣”稱號,并欣然題寫“模范興國”四個大字贈給興國代表,還號召“要造成幾千個長岡鄉,幾十個興國縣。”由此,“模范興國”傳誦神州大地。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亡國滅種的生死關頭,興國人民責無旁貸,舍生忘死,前赴后繼,浴血沙場,用血肉之軀鋪就了一條勝利之路。
當年,只有23萬人口的興國縣,一切奉獻了革命戰爭,參軍參戰的就有93000余人,直接參加紅軍的達55000多人,幾乎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當紅軍。為革命犧牲的烈士達50000多人,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達23179名,僅犧牲在長征路上的烈士就計有12038名,真是“萬里長征路,里里興國魂。”在后來的全國烈士統計中,興國籍烈士數占了全國烈士總數的1/60,江西烈士數中的1/l 0,為全國各縣烈士總數之首。興國人民所飽受戰爭之創傷,幾十年都難以撫平。直到現在,興國縣還有烈士遺屬數萬名,“兩紅”人員數千人。1980年4月,聶榮臻元帥在興國參觀烈士陵園時,面對興國人民在革命戰爭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不禁揮毫寫下了重重的一筆:“在中國革命戰爭中,興國的人民貢獻殊多,犧牲很大,對興國的革命先烈更值得我們永志不忘。”
興國,是一塊充滿絢麗色彩的紅土圣地。“小小興國縣,將軍一大片”。新中國成立后,興國縣又有了一個別名——將軍縣。在1955年至1965年期間,被授予解放軍少將以上軍銜的興國籍將軍就有56位,在贛南3位上將中,興國就有肖華、陳奇涵2位,真可謂是將星璀璨。將軍們為共和國拋頭顱,灑熱血,金戈鐵馬,南征北戰,他們以驚人的勇氣和過人的智慧挑起了中國革命的大梁。
歷史鑄就輝煌。因為蘇區這一光輝的歷史,興國形成了蘇區模范縣、中央蘇區紅軍縣、革命烈士第一縣、共和國將軍縣、毛澤東農村調查最多的縣和蘇區干部好作風發源地、紅色機構主要駐設地、中央蘇區反‘圍剿主陣地、紅軍長征出發地以及人民軍隊發展壯大的搖籃“五縣四地一搖籃”的無限榮光。
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戰爭的硝煙早已在浩瀚的時空中消散,但“模范興國”的精神卻沒有堙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反而在歲月的打磨下愈顯光華。在新的歷史時期中,興國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正以飽滿的熱情,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大力弘揚蘇區精神和蘇區干部好作風,解放思想,奮力推進蘇區振興發展,為再創新時期的“第一等工作”,為努力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奮勇前進。(執筆 丁志操)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