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訓金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加上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留守、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其養老問題,特別是貧困地區養老問題日益突顯,形成一個十分緊迫的社會問題,需盡快采取措施予以解決。
一、瑞昌市農村老齡化現狀
為了摸清區老齡化發展的具體情況,我們對瑞昌市貧困鄉武蛟鄉當前的老齡人口狀況進行了實地調查,結果顯示:武蛟鄉共有7個行政村,68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3464戶,14721人。60歲以上老年人4291人,占總人口的29%。60-69歲2416人,70-79歲1474人,80歲以上401人;其中,貧困老人724人,空巢老人129人,“三無”、孤寡老人12人。目前,每個鄉鎮只有一個敬老院,僅解決五保老人就十分吃力,其他老人根本無法顧及。現實情況表明我國社會養老機構十分欠缺,而且農村幾乎是空白。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且今后一段時間老齡人口還有大量增加的趨勢。
二、目前農村養老幾種模式分析
1、居家養老。居家養老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養老方式。一家人居住在一起,吃喝拉撒都由晚輩照顧長輩,這就是傳統的“養兒防老”的居家養老模式。
如果農村家家戶戶都生活在家鄉,在家耕作,這種模式無可厚非。可是現在的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人均田地少,資源貧乏,在家耕田根本不能養家糊口,所以青壯年勞力紛紛外出賺錢,留下老人在家,無依無靠,于是就產生大量老年問題。而且居家養老對于留守、空巢老人來說,是一個無奈的選擇,老人的衣、食、住、行、醫都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必須有其它方式來替代。
2、互助養老。近幾年河北等一些地方開始探索一種“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即“集體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務”,是由村委會利用集體資金、閑置房產或租用農戶閑置房產設施,村集體量力而行地承擔水、電、暖等日常運轉費用。“互助服務”是由子女申請、老人自愿入住,衣、食、醫由本人和子女保障。院內老人年輕的照顧年老的,身體好的照顧身體弱的,互相幫助、互相服務,共同生活。
農村互助養老模式是介于居家養老和社會養老之間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既有敬老院等社會化養老的特征又類似于傳統養老習俗,養老費用又低,是比較符合國情的一種養老模式。它解決了“空巢”老人無人照管、孤獨無助的問題。但是,缺點是無償服務一時尚可,久而久之,恐怕難以持續。再者,一般村級集體沒有可靠的資金來源,水、電、暖等日常運轉費用,是一筆很大的開銷,長期下去,村級也無力負擔。
3、有償養老。這是目前社會養老有償服務的一種比較普遍的養老模式,且只有縣一級城市才有。老人的日常生活由專人護理,缺點是費用比較高,一般農村老人生活習慣和經歷與城市老人不同,缺乏共同生活的基礎,難以相處,而且經濟上也難以承受。
三、瑞昌市武蛟鄉上湖村“復合型養老模式”的探索
以上提到的三種模式,各有利弊。于是我們想利用三種模式的優點,探索一條適合不同需求層次、多種模式相結合新路子。我們通過爭取政府立項,在武蛟鄉上湖村建立一個“福壽居養老服務中心”,按不同層次要求,分別提供相應的服務,以該中心為主體建立覆蓋全村所有老人的立體服務網絡。我們稱這種模式為“農村復合型養老模式”
這種模式一是不改變老人居住環境,讓老人在自家住居,能夠生活自理的,可以自己在家居住,自己做飯洗衣,白天可以到中心去參加棋牌娛樂,如有病痛或生活不能自理,打一個電話,福壽居養老服務中心就馬上派人去上門服務,而且24小時隨叫隨到。這是滿足一些家庭條件差一些的老人的需要,讓他們在需要幫助時,能夠得到各種及時的服務。這部分服務,若是由志愿者提供,就不收費;若是鐘點工提供服務,就只收工時費,中心基本不收費。二是對于居住在福壽居的部分老人,組織一些情趣相投、性情相合的老人,一起吃住在中心,生活上彼此互相照顧的,中心只進行一些日常組織管理和簡單服務,收取水電住宿和一點低償服務費。三是純有償養老。這部分老人家庭條件比較寬裕,希望老人得到比較好的照顧,就安排專人護理,除收取住宿、伙食、水、電等費用外,還要適當收取一些管理和服務費用,用這部分收入,維持整個中心的正常運轉。
由于帶有公共服務性質,中心的娛樂場地和設施一律不收費,中心還不定期舉行棋牌、球類等娛樂比賽,或者每年組織老人出外做短程旅游,以此活躍老年人生活,讓老年人健康生活、安度晚年。
四、福壽居養老服務中心服務宗旨
“福壽居養老服務中心”本著“尊重群眾意愿、依據實際需求,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講求實效、持續發展”的宗旨,體現自愿、自治的公益性特點,突出實惠的特色。該養老服務中心能滿足農村不同層次老人的不同需求,既要保障農村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又減輕農村老人家庭負擔,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
五、上湖村“福壽居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概況
上湖村“福壽居養老服務中心”目前主體工程已完工,即將投入使用。中心有一幢主樓、二幢副樓。占地總面積約2600平方米,建筑面積共計3360平方米(主樓2430平方,一副樓480平方,一副樓450平方),主樓內設66間房、有148個床位,每間房28平方米設兩個床位,房內配備電視、空調、衣柜及獨立衛生間;副樓內設配餐室、醫務室、閱覽室、娛樂室、工作室等,戶外有健身場所和健身活動器材。可同時為148位入住老人和全村60歲以上老人提供全天候服務。
六、福壽居養老服務中心服務對象和內容
(一)服務對象。“福壽居養老服務中心”服務對象為居住在本鄉60周歲以上老年人;居家養老則重點服務本村60歲以上老人。根據老年人的不同情況,分別提供無償、低償、有償服務和志愿服務。
(二)服務內容。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為重點,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行、助急等服務;同時兼顧老年人的多種需求,提供文化娛樂、學習教育、聊天、心理咨詢、代購代辦等服務。
1 安全保障服務。在中心居住的老人,由中心集中管理,安全無憂。居家養老戶主要通過建立相應的聯系制度,充分發揮助老服務員、中心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的作用,通過定期打電話、走訪、探視等形式,加強對“空巢”老人等的幫扶聯系。同時建立相應的應急救助機制,在老年人遇到意外情況時,能得到及時、快捷、有效的救助和幫助。
2 生活照料服務。主要包括日間托老、購物、配餐、送餐、陪護等特殊照料的服務和洗衣、打掃衛生、家電維修等一般家政服務。
3 醫療保健服務。主要由村、鄉、市三級醫院組織專業人員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復護理、心理衛生、臨終關懷、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檔案、開設家庭病床等服務。
4 文化娛樂服務。主要為老年人提供學習和活動場所、體育健身設施和組織健身團隊等,組織引導老年人參加學習培訓、書法繪畫、知識講座、圖書閱覽等;積極引導老年人參與各類文體活動。
5 精神慰藉服務。主要為老年人提供鄰里交流、談心溝通、心理咨詢、聊天等服務。
6 其他方面的服務。主要是根據老年人不同年齡及不同生活狀況提供與之相適應的其他各類服務。有條件的地方可設立應急救助服務熱線或結合家政服務熱線等開展為老年人的服務。
武蛟鄉上湖村“福壽居養老服務中心”,是一個服務本村,輻射全鄉,以集中管理為主體,兼顧全村60歲以上老人的農村養老大平臺。使農村老人住有溫室、玩有場所、生活有規律、服務有保障,真正享受“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幸福晚年生活。
責任編輯: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