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都縣對坊鄉扶貧和移民辦
寧都縣對坊鄉位于寧都縣南端,昌廈公路貫穿全境,距縣城32公里,版圖面積142.43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68個村民小組,共有6167戶28799人,其中貧困戶2523戶9749人。
對坊鄉在貧困人口識別工作中按照“一個目標、兩權運作、三榜公示”的運行機制,取得了較好成效,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
一、明確一個目標
開展貧困人口識別工作,主要目標是實現社會資源合理有效分配,確保國家扶貧政策到位、項目到位、資金到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實行兩權運作
實行群眾行使評議決定權,干部行使監督否決權。以行政村為單位由群眾公開推選組建群眾評議小組和干部監督小組,小組成員名單均在村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后報鄉黨委審批。
1、群眾評議小組行使評議決定權。實行“9+2”模式組建評議小組,評議小組由3名公道正派的老黨員、老干部代表,3名德高望重的宗族代表,3名貧困戶代表(其中1名婦女代表),2名一般村干部(非書記、主任),共11人組成,其中由3名貧困戶代表架起評議小組與受益群眾溝通的橋梁,2名一般村干部實現上傳下達職能。其職責是宣傳扶貧政策、組織農戶申請、審核申請內容、確定評審結果。
2、干部監督小組行使監督否決權。監督否決小組人員組成:鄉駐村領導、駐村干部、村支書、主任,支部委員以及2名公道正派村民代表共7人組成。其職責是對評議小組在貧困人口識別工作進行全程監督,對評選出的貧困人口不符合條件的行使否決權。
三、落實三榜公示
為了更好地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激發群眾的積極性,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確保貧困人口識別工作在陽光下運行,分三個階段將工作情況進行張榜公示。
1、群眾申請公示。各村在召開全鄉貧困人口識別工作動員大會后,進行廣泛宣傳,使扶貧政策家喻戶曉,申請程序人人皆知。由群眾自主向群眾評議小組提出書面申請,群眾評議小組將申請人名單在村組進行一榜公示,接受群眾評議監督。
2、評議結果公示。評議小組對申請人提供的材料進行審核,對申請人的家庭情況進行調查,對符合條件的申請人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民主評議,按貧困程度進行排序,群眾評議決定小組報干部監督小組審核后,將名單在村組進行二榜公示。
3、審核批準公示。經二次張榜公示群眾無異議后,由村兩委報請鄉黨委政府和上級部門審核審批,在審批過程中,堅持“四不批”原則:一是家中有公職人員的不批,二是家有新房的不批,三是家有小車的不批,四是家有違法亂紀的不批。批準結果在鄉、村進行第三次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并設立舉報電話。
四、完善政策救濟
為了切實保證貧困人口識別工作的公平公正,維護貧困群體的合法權益,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完善政策救濟機制。成立鄉評議復審小組,由每個村推選一名公道正派、責任心強的村民代表作為鄉評審復議小組成員。對鄉審批結果有異議的農戶可以向鄉評審復議小組申請復議,由鄉評審復議小組進行復議,進行無記名投票,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確定結果,當面答復申請人,同時做好政策宣傳解釋工作。
對坊鄉實行“一個目標、兩權運作、三榜公示”的貧困人口的識別機制,充分發揮了群眾的主體作用,有力強化了干部的監督職能,加強了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真正做到符合政策的對象一戶不漏,不符合政策的對象一戶不扶。發揮了扶貧資金的最大效益,保障了貧困農戶的合法權益,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社會風氣,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多年來,全鄉沒有發生一例因貧困人口的識別工作導致的信訪案件。
責任編輯:劉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