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若翊
平頂山市豫建建筑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467000)
工業遺產的保護研究
許若翊
平頂山市豫建建筑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467000)
介紹了工業遺產保護的歷史發展,討論了工業遺產保護的意義,說明了工業遺產的概念和組成,明確了工業遺產的價值,總結了當代工業遺產保護的幾種常見模式,結合平頂山市的現狀對其工業遺產保護工作提出了建議。
工業遺產;概念;保護;再利用
世世代代的歷史文物建筑,飽含著從過去的年月傳下來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傳統生活的見證。從這一角度來看,工業文明所產生的工業遺產與歷史文化遺產具有相同的內涵。這些工業文明的遺存,包含建筑、機械、車間、工廠等,與金字塔、長城、故宮、古羅馬斗獸場以及原始人的壁畫一樣,同為人類文明發展的足跡和記憶,是全人類共同的遺產。
然而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生產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會發展的速度一日千里,建造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容易,推倒重建的成本甚至低于修繕保護的成本。于是大量的工業遺產——我們這個時代的足跡,由于非自然的原因——我們不經意的擦除,消失了。這種情況如果不進行有意識地遏制和改善,那么在歷史長河中,工業時代必將成為一個幻影般的時代,毫無實物證據地游蕩在歷史書籍里。
工業遺產具有歷史的、科技的、社會的、建筑的和科學的價值。
工業遺產作為工業活動的見證,記錄了相對完整的工業時代的歷史信息,是工業考古學珍貴的實物資料,凝結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價值,這些價值普遍存在于工業遺產當中,而不僅僅限于那些獨特的遺址。
人類的許多社會習慣,皆來源于當時、當地的主要生產生活方式,如普遍的靠右行駛習慣即來源于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和變遷。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工業遺產承載了普通人們的生活記憶,提供了重要的可識別性感受,這是工業遺產所具有的社會價值。
許多工業遺產以建筑、區域規劃的形式出現,這些建筑和工業區本身就包含了當時建筑設計和規劃方面的技術與審美考慮,因而具有建筑與美學的價值。
工業遺產作為文化遺產的一種,天然具有文化內涵。利用這一優勢開展旅游項目,或將其改造為城市游憩空間及商業區域,賦予工業遺產新的功能,在對工業遺產進行保護的同時,也兼顧了經濟性的原則。
世界范圍內,工業遺產保護工作已日趨成熟,并且涌現了不少成功的范例。我國工業遺產保護雖然尚處于探索階段,但是各地也有了一些成功的改造工程,如北京的798藝術區、上海的楊樹浦老工業區改造項目等。研究和借鑒這些成功的案例,對工業遺產保護工作有巨大的意義。
成功的工業遺產保護案例說明,對遺產最好的保護就是再利用。保護與再利用并非矛盾,保護并不等于禁止使用,合理地再利用是對工業遺產的最好保護。再利用不僅可以發掘這些工業遺產新的價值,而且帶來的收益用于保護遺產,產生了良性的循環,避免了浪費。從單個工業遺產保護的再利用方向看,當今世界上常見的工業遺產保護模式可大致分為四類。
3.1 博物館模式
工業遺產建筑作為歷史發展的見證,本身就具有博物館的屬性。建立主題博物館,通過博物館的形式展示工業設備和工藝生產過程,從中活化工業區的歷史感和真實感,同時還能激發社會參與感和認同感。如2008年6月上海江南造船(集團)公司利用老廠區裝焊車間建設的江南造船博覽館,是2010年世博會展館之一,而廠區其他大部分建筑也被保留作為世博會企業館。世博會后,老廠區被改建成中國近代工業博物館群長久保留。
3.2 公共游憩空間模式
對于一些占地面積較大的工業遺產,運用景觀設計的手法將其改造為公眾休閑公園是一種常見的做法。如德國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就是很好的范例,該公園原為一座大型煤鐵工業基地,1985年停產后被改造為一個以煤鐵工業景觀為背景的大型景觀公園。另外,廣東中山歧江公園堪稱國內工業遺產保護和再利用的一個成功范例。公園是在始建于1953年的廣東中山粵中造船廠基礎上建設的,適度保留了原有廠房和機器,并創造出現代人的休閑娛樂空間,使之成為一個公共性游憩空間。
平頂山地區地下富含煤礦,1953年國家大規模開發平頂山煤田,1954年成立平頂山煤礦籌備處,1956年成立平頂山礦區委員會,1957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平頂山市??梢哉f,平頂山市的建立和發展,是我國六十幾年來工業化、現代化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側面。
平頂山市的建立是以采礦等重工業為中心產業進行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重工業城市,城市中有大量的各類廠房、車間、礦區、工業設備等,大部分還在發揮作用,少量已經廢棄。這些被廢棄的廠區、車間、礦區等,或長期空置,或被推平,改變用地性質后建為商業區或住宅小區等。
作為以煤炭起家的重工業城市,平頂山市和德國老牌工業區魯爾工業區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它們皆有豐富的煤鐵礦藏資源:平頂山市原煤總儲量103億噸,占河南省總儲量的51%;魯爾工業區煤炭可采儲量約220億噸,占德國全國90%。其次,它們都以采煤工業為起點,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發展了煉焦、電力、煤化學、機械制造等工業,形成內部聯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區工業綜合體:平頂山市具有規模以上企業893家,職工人數47.85萬人,占全市人口10%,其中以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平高集團、舞鋼公司、姚夢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企業,涵蓋采礦、煉焦、煤化學、機械制造、電力等重工業領域;德國魯爾工業區以采煤工業起家,發展了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工業的發展,并在大量鋼鐵、化學產品和充足電力供應的基礎上,建立發展了機械制造業。最后,作為高度集中的工業基地,隨著礦藏能源的枯竭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兩者區域內皆出現或將出現大量的工業遺產。如何應對這一情況,妥善保護工業遺產,將是平頂山市面臨的一個問題。
前人之事,后人之師。通過觀察研究魯爾工業區的工業遺產保護戰略和措施,可以為平頂山市未來的發展轉型提供寶貴的經驗。
1)建立明確的政府管理主體。工業遺產保護是一項復雜細致、涵蓋廣泛的工作,其中難免出現行業交叉等情況,這時一個明確獨立的機構進行統籌管理就變得尤為重要。根據魯爾工業區的經驗,在工業遺產保護工作確立之初,區域管理委員會即建立了專門的機構負責。
2)編制總體性、戰略性、前瞻性的保護計劃。對一座城市而言,工業遺產保護不只是多個時間、空間上孤立的遺產保護個案,還要形成長期整體的規劃思路,各個單體之間配合協調、相互呼應、一脈相承。如此有助于形成整體、規范的保護機制,做到遺產景觀在點線面上的和諧統一。針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利用,魯爾工業區的區域管理委員編制了區域綜合整治計劃,提出了從整體和局部兩個層次多目標的區域綜合整治和振興計劃。魯爾工業區工業遺產保護的成果也表明,一個總體性、戰略性、前瞻性的保護計劃,使魯爾工業區成為在商業、環境保護、旅游開發等領域具有強勁競爭力的工業遺產保護區域。
3)形成完備、長期有效的法律、規范。無規矩不成方圓。作為一種社會工作,工業遺產保護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過法律手段得到有力保護。
[1]李蕾蕾.逆工業化與工業遺產旅游開發:德國魯爾區的實踐過程與開發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02(3):57~65.
[2]姜曄.工業遺產保護初探[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
[3]邢懷濱,冉鴻雁,張德軍.工業遺產的價值與保護初探[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