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濱媛
(海河水利委員會信息中心,天津 300170)
隨著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不斷深入,政府網站已逐步成為政府政務公開、形象展示和對外服務的主要窗口,成為政府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平臺,在建設服務型政府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1999年政府上網工程開始實施,隨著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各級水利部門大力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積極開展政府網站建設,政府網站建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十二五”水利信息化發展以及近期出臺的中央八項規定對政府網站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網站也在不斷調整,轉變辦網觀念,以滿足水利信息化的發展要求。
水利信息化就是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水利信息資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和服務,全面提升水利事業活動效率和效能的歷史過程。
“十二五”水利信息化發展要著力做到“從局部單一發展向整體全面推進轉變、從信息技術驅動向應用需求帶動轉變、從信息資源分散使用向共享利用轉變、從片面強調建設向建設與管理并重轉變、從滿足日常需求向提升綜合決策支撐能力轉變”,全面實施“金水工程”,加快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
近年來,我國社會信息化發展不斷加快,電子政務深入推進。政府網站作為信息化建設的一部分在水利信息化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網站是提高政府執政能力的體現,是電子政務績效水平的展示窗口。政府網站的建立可以提高政府服務的透明度;一系列政務公開信息實現網上辦理、監督和審批,可以促進辦事效率的提高,增強與百姓的親和力;政務網站也有效地規范了管理行為,同時為廉潔行政建設起到了促進作用。幾年來,水利行業政府網站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為推進水利行業政府網站系統的電子政務管理和發展、提升電子政務績效和為民服務能力,2009年末,水利部辦公廳、信息辦針對水利行業政府網站進行了測評。測評范圍包括7 大流域機構網站、31 家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水務)廳(局)網站和5 家計劃單列市水利局網站,共計43 個網站。測評內容為水利行業政府網站信息公開、在線服務、公眾參與、網站設計、網站管理5個方面。
流域機構中長委、淮委、黃委為前三名;省級網站中江蘇、福建、上海為前三名;計劃單列市寧波、深圳為前兩名。按照總得分情況,流域機構網站得分相對較低,不及省級網站第十名的得分水平,整體水平落后于各級地方網站。究其原因,是由于流域機構在在線服務、公眾參與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各省級水利網站與公眾結合程度高,參與性強。流域機構工作相對單一,局限性明顯。從7 大流域機構網站分析,在信息公開、網站設計和網站管理三方面無太大差別,水信息網的網站設計在7 大流域機構網站中排名第一,但在線服務和公眾參與方面處于落后地位,這也是水信息網的薄弱環節。
水利行業網站的發展大體可以分成4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網站建立期,時間從1998年至1999年。這一時期,水利部網站和水信息網相繼成立,這兩家網站是水利行業最先建立的網站。
第二階段為網站快速成長期,時間從1999年至2002年。這一時期,行業網站和政府網站蓬勃發展,網站數量激增。
第三階段為網站成熟期,時間從2003年至2009年。這一時期,更多的網站向政務公開型、服務型網站轉型。
第四階段為網站轉型期,時間從2010年至今。這一時期,行業首次網站績效評估后,網站的實用性和政務公開功能被深化。
目前,水利部、流域機構和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政府網站已全部建成,近3/4 地市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建有網站,初步形成了以水利部網站為中央門戶,涵蓋流域、省級及地市級的多層級水利行業政府網站體系。
(1)水利部網站,為權威的水利政府網站。按照“信息公開、在線辦事、公眾參與”3 大功能劃分,開設政務公開專區,完成了政府門戶網站的轉變,在第六屆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排名中第一次進入前十名,成績顯著。
(2)水利部各司局網站,為職能清晰的業務網站。水利部各司局依托水利部網站或中國水利報網站建立了自己司局的信息發布子網站,遵循“子站獨立、主站綜合、共享平臺、子主聯動”模式,與水利部網站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了權威的水利門戶網站。
(3)流域機構網站,為流域形象代言網站。流域機構都建立了立足本流域的門戶網站,充分利用網站優勢將本流域的新聞信息、水情數據以及政務內容集中展示。
(4)中國水利報網站,為水利行業新聞性網站。依托中國水利報強大的新聞采編隊伍及廣泛的通訊員隊伍建立起來的媒體網站,其新聞的深度和廣度無可匹敵。
從1999年政府上網工程開始,我國電子政務從無到有,從單點到聯網,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并日臻完善。特別是辦公自動化、業務系統和政府網站取得了顯著性發展,電子政務方面的新知識和宣傳新思路也都深入人心。電子政務無論是政府文件、社會輿論、政府管理創新還是社會服務,都與公務員息息相關,與公眾的生活密不可分,與企業服務和監管緊密相連。電子政務已經成為政府工作發展的重要動力,推動政府改革和管理創新,也為建立服務型政府提供創新的動力來源。
目前,電子政務正在步入深水區,與以往電子政務的發展特點存在著重大的區別。現在的電子政務發展不單純依賴于技術,而是越來越多地牽涉機制和體制,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需要電子政務來作支撐,而電子政務的發展也需要改革來推動。因此,電子政務發展的推動力已經主要不是靠技術,而是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當前電子政務發展的潛力和動力還有非常大的空間可以發揮,電子政務在行政領域的作用和重要性還需要進一步增強。
水信息網自1999年創辦以來,在按照水利行業門戶網站定位開展信息服務工作、努力擴大自身影響力的同時,肩負海委門戶網站的職能,積極做好海委對外宣傳工作,不斷擴大信息服務的深度和廣度,為促進海委和海河水利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水信息網的發展大致分為3 個階段:一是水利行業門戶網站。1999年底,水信息網成立,成立之初的定位為水利人的網上家園。水信息網也一直按照這個辦網方針,在互聯網發展的初期為水利行業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服務,同時也贏得了較好的聲譽和影響力,在水利行業多個大型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兩網并行階段。2003年,海委開始了政府網站建設的新探索,在繼續辦好水信息網的同時,又創立了海河水利網。經過近2年的探索,海河水利網將海委政府網站的框架基本確定下來,為今天水信息網海委板塊確定了基礎。三是兩網合一階段。2005年,海委決定整合2 個網站的優勢資源,建立新的水信息網。整合后,新網站的信息量比原先增加30%以上,同時原海河水利網內容借助于水信息網平臺得到更多關注,信息的瀏覽率增加50%以上。
辦好水信息網,有利于促進海委依法行政、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對加強海委自身建設和推進各項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堅持統籌規劃、協同建設的原則,以政務公開、政務新聞、公共服務和互動交流為主要內容,將水信息網建設成為海委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載體、開展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提供水利行業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和推進水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水信息網要圍繞建設海河流域水利保障體系與構建和諧海委,充分發揮作為海委對外宣傳主陣地、主渠道和主窗口的作用,強化宣傳服務意識,突出重點宣傳內容,不斷提高新聞宣傳工作水平。
制定并不斷完善水信息網建設管理制度,組織開展水信息網建設管理工作考評,加強統籌協調和監督檢查,及時解決水信息網建設和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完善新聞發布流程,進一步明確新聞采編程序和審核程序,提高稿件質量。在海委系統各部門、各單位設立通訊員,在流域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設立聯絡站,定期培訓和考核。加強對網站采編人員的培訓,完善激勵機制,在水信息網各個板塊投稿都要按照一定的標準給予獎勵。
按照安全規范和技術要求,完善水信息網的安全基礎設施,制定完備的安全策略和應急預案,加強安全技術和手段的應用,近期正在實施的海委重要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項目將防網絡攻擊、病毒入侵、網頁篡改和系統故障等風險的安全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提高。同時,要明確職責分工,建立健全責任制,形成多層次的完備的安全責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