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李敬武 趙 磊
隨著公司“三集五大”體系的全面建設,公司組織架構、管理體系和工作流程正在進行大變革、大調整。后勤工作亟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由分散管理向集約管理轉變、由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轉變,做到“四個堅持”,全面提升后勤管理和服務保障水平。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后勤管理科學化既是一個繼承已有后勤科學管理成功經驗和成果的過程,也是一個沖破妨礙發展的陳舊思想觀念,革除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規定,進行開拓創新而不斷發展的過程。在后勤管理科學化過程中,重點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轉變管理觀念:
一要樹立“大管理”思想。后勤具有大系統、大時空特點,后勤管理科學化是全方位、全時制、全員額的管理科學化,因此,必須以“大管理”思想統攬全局。后勤“大管理”,重點是緊密結合后勤管理特點,對人和物實行全面、系統的管理。因為后勤管理并不僅僅是簡單的管錢管物管人管事,其更重要的一項職能是對后勤系統各要素、后勤活動各領域以及后勤建設各環節進行計劃、組織和控制,以正確把握后勤建設方向,理順后勤建設中的重大關系,促進后勤系統的協調運轉,加快后勤建設發展的步伐。
二要加強后勤管理自身特點、規律的研究。在公司后勤管理科學化過程中,要立足現實和存在的問題,圍繞后勤管理自身的特點、規律來探索。后勤部門要按照國網公司“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堅持“三化”(集約化、扁平化、專業化)方向、提升“兩效”(效率、效益)的原則要求,從傳統的思維模式中解脫出來,結合單位實際,不斷深化集團化、集約化、精益化、專業化、社會化后勤保障理論研究,用理論的先進性,帶動和促進全面建設現代后勤實踐活動的深入發展。
三要克服完全依賴信息化的思想。毫無疑問,信息化的廣泛應用,對于提高后勤管理科學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后勤保障能力是后勤人員、物資、設施設備等要素有效配置后系統整體功能的體現。后勤設施設備的信息化程度再高,如果離開了科學的管理,其作用也難以發揮。因此要克服片面追求和依賴信息化設施設備等硬件思想和做法,不僅要重視硬件建設,更要重視軟件建設,特別是要通過提高后勤管理科學水平,發揮其乘數效應,來大幅度提高后勤保障的效率。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科學發展觀的價值基礎,也科學地回答了發展的目的問題,即發展說到底是為了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從管理思想的發展趨勢看,以人為中心的管理——“人本管理”越來越被重視,成為挖掘人力資源發展潛力的重要手段,并且已經在管理實踐中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公司后勤人本管理是以“以人為本”的思想為指導,使后勤人員與其他后勤要素有機結合,達到后勤保障效能最大化和后勤人員全面發展的管理活動。人本管理不僅僅是關心人、激勵人,更重要的是開發后勤人員的潛能,使個人奮斗目標與公司建設的總體目標協調一致。堅持人本管理,構建和諧后勤,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后勤人員創造活力。后勤人員是后勤系統的主體,后勤人員素質是構建和諧后勤的核心,后勤各種關系的和諧,與后勤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息息相關。因此,必須盡可能地整合后勤建設過程中的各種關系,凝聚所有力量,努力激發各級后勤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各級各類后勤人員各盡所能,以實現構建和諧后勤的目標。重點做好:在人才培養上要有前瞻性,有長遠規劃;在后勤人才選用上突破論資排輩傳統觀念,不拘一格選拔使用真正優秀的后勤管理人才;培養后勤人員的創新能力,激勵和鼓勵后勤人員積極主動進行后勤創新活動。在人才環境建設上,營造和諧氛圍,建設拴心留人干事的環境,縮小后勤人才與其他專業管理人才之間的待遇差距。形成正規、嚴格、寬松、和諧的管理環境。其次,協調好后勤各種關系,創造和諧的內外部環境。后勤的全面、協調發展要求后勤建設要在公司建設中統盤考慮,統籌兼顧,后勤各要素的發展應與公司建設總目標相一致。只有當后勤全面、協調發展,后勤保障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得到實現,這也是構建和諧后勤的基本途徑。
信息化后勤是“兩個一流”現代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核心思想是用信息化手段重新編組、調度和使用后勤力量,改變傳統的后勤保障模式,實現公司資產全壽命周期可見性,形成從供應源到需求地的無縫連接,建立精確、靈敏的后勤系統,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為公司發展提供“適時、適地、適量”的全面保障。最終目的是建設精確高效的信息化后勤,使之與整個公司體系融為一體。在實施精確管理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是搞好信息規范化管理。信息化后勤建設的核心是通過信息集成來提高保障效能,因此信息質量(包括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時效性等內容)是信息化后勤的生命線。公司在提高后勤信息化程度和信息質量上還有很多基礎性工作要做。主要包括后勤信息的標準化以及采集、處理等。嚴格執行后勤統計法規、數據上報程序,確保人員、車輛等信息統計,辦公物資消耗與補充,房產及小型基建等信息的真實和準確。
二是加強需求精確管理。精確后勤管理的含義應為:“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和用最少的勞力、手續、費用向公司員工提供正確的保障的科學。”可見精確后勤是一種理想的模式,現實中后勤很難做到,但這是后勤管理所追求的終極目標。首先,要對后勤保障任務、時間、地點等的計劃性進行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對保障需求的反應速度,包括預測、預算制定等內容。通過對需求的精確管理,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率。其次,要創建公司后勤需求管理制度。后勤需求管理制度的建立應以需求管理信息為中心,主要包括:后勤需求人員管理、需求信息收集、需求分析、需求決策和責任追究制度等。
三是保障過程精確管理。這是實現精確保障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科學的決策、計劃、組織和控制來實現。關鍵在于信息集成,就是后勤各保障部門、各保障環節之間互聯互通,通過需求預測、優化保障資源和程序減少保障流程時間,進而提高保障過程的精確程度。要提高后勤資產可視化程度,利用成熟的RFID技術,加強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
后勤管理科學化的本質在于提高后勤保障效能,因此,通過成本管理,實現資源有效配置,提高保障效率,是應有之義。同時,堅持成本管理,對于實現后勤資源的節約,降低公司運行費用,建設節約型后勤也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經濟效益始終是企業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標,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中應該樹立宏觀成本效益觀念,實現由傳統的節約、節省觀念向現代效益觀念轉變。企業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動應以宏觀成本效益觀念作為支配思想,從“投入”與“產出”的對比分析來看待“投入”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盡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創造盡可能多的使用價值,為企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節約型后勤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包括節約觀念、節約型主體、節約型制度、節約型體制、節約型機制、節約型環境,等等。實施節約型后勤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必須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當務之急,應采取以下三個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節約意識,培養節約型后勤隊伍。只有養成節約的習慣,造就一支節約型的后勤隊伍,才能把節約型后勤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做到人人都樂于節約,自覺節省。二是實施科學管理、運用先進技術。在強化節約意識的基礎上,把轉變管理方式,依靠科技進步作為節約資源的基本途徑。三是以規章制度為保證,嚴格消耗監控。將節約帶來的收益與個人收益有效掛鉤,對于浪費行為的懲罰要落到具體責任人身上。同時通過及時信息反饋,建立有效的閉環控制體系,保證規章制度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