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強
(遼寧省白石水庫管理局,遼寧 朝陽 122000)
對城鎮河道生態治理與水土保持問題進行探究
李 強
(遼寧省白石水庫管理局,遼寧 朝陽 122000)
現代工業的發展,使得我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城鎮化建設速度也在不斷地加快,較高的城市化水平使得人們對于水資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地增多。但是,現今我國城鎮河道的河道管理方面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而水土保持作為我國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根本措施,其也是當前我國河道治理的根本,是水資源有效利用與保護的基礎。因此,當前要改善我國河道治理的現狀,就要從河道的水土保持入手,并探究河道管理的生態治理方式,從而從根源上改善我國城鎮河道的基本治理情況。
城鎮;河道治理;生態治理;水土保持
河道是一個城市各項基礎設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現今我國城鎮化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人們對于水資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河道治理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從而制約了城市河道的功能與景觀發展。
水土保持,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維持生態平衡、保證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措施。同時,水土保持還是提供水資源利用效率、保證城鎮河道有效治理的基礎。因此,當前我們要從根源上改善我國城鎮河道的治理情況,就要從水土保持入手,并結合當前發展的主流模式,即生態治理,對我國城鎮河道進行有效治理與應用,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城鎮河道的功能性與美觀性[1]。
現今我國城鎮河道的治理問題,大都體現在水體嚴重的污染與河道淤積,以及其所造成的生態環境失衡等多個方面。
同時,又由于我國大部分城市都處于丘陵地帶,這些河道都相對較淺,與平原地區的城鎮河道相比,有著流量小、順著等特點,這些特點也決定了其生態系統的脆弱性[2]。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我國城鎮化速度不斷加快,其對水資源的大量消耗以及不到位的城鎮河道保護、治理工作,使得現今我國城鎮河道的保護與治理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不僅影響著城鎮河道的美觀性,對于其基本的使用功能也有著極其惡劣的影響與危害[3]。
當前我國城鎮河道急需治理的原因主要有3個方面:
2.1 城鎮河道的自凈能力降低
河道大都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而現今我國的城鎮河道均使用水泥襯底。盡管其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河道的外觀,但是由于其割裂了水體與土壤的聯系,使得河道水體與土地、生物與環境想隔離,從而使得城鎮河道的自凈能力在不斷地降低,并進一步降低了河道水體的使用功能性[4]。
2.2 阻礙了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現今,我國提倡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而當前我國城鎮河道的開發、治理,其忽視了對河道與人之間關系的協調性,從而忽略了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河道生態系統。
2.3 洪澇災害的危害增加
我國的城鎮河道被裁彎取直,使得束窄加深;硬化覆蓋也讓河床的透水面積大量減少。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河道的泄洪功能,從而降低了河道的防洪功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水土保持是河道治理的根本,現今我國城鎮河道治理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都是表面現象,而以往我們針對這些表面現象所進行的整改措施,盡管在短時期內能夠發揮一定的效果,但是其仍沒有改變我國城鎮河道治理的根本情況。
因此,要徹底改善我國城鎮河道的現狀,就必須從根源上尋找解決措施,逐步改善我國河道的環境狀況[5]。
3.1 注重綜合效益,改善河道生態環境。
在我國城鎮河道的綜合治理中,除了要做好基本的河道疏浚與護岸建設,對于河道的綜合效益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河道兩側的堤頂建設防護林能夠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
同時,對于河道治理,我們還要注重對河道景觀的美化。建設一批疏浚達標、道路配套的河道治理樣本路段,以明確河道治理的綜合效益目標,從而為進一步城鎮發展奠定良好基礎[6]。
3.2 注重水資源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
對于河道治理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其關鍵步驟在于對水資源的管理。而其具體措施大體可以分為3點:
1)坡面滲蓄、工程攔蓄,以確保地表水向土體深層的轉化,并保持在地下。因高度落差所形成的水力勢能,能夠在旱季將上游的地下水轉換為下游的地表水,從而使得河道的用水量保持穩定,以提高我國城鎮河道水資源的利用率。
2)減少河道淤積,從而延長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以增加工程效益,并減輕河道的防洪負擔。
3)避免點源和面源污染通過徑流匯入河道,從而減輕河道水體的富營養化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污染。這對于我國城鎮河道的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以及水利景觀的建設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對于水資源的有效管理也能夠進一步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7]。
不夠科學、合理的水資源管理對于河道的使用功能與基本治理都有著一定的負面影響,其不僅會降低河道水資源的合理分配效果,其對于水土保持的生態效果也有著一定的限制作用。
另一方面,水土保持也是水資源管理的支撐,只有建立于水土保持上的水資源管理才能夠真正地改善我國城鎮河道的治理情況,從而使得河道使用能夠適應當前我國的城鎮化發展與建設情況。
對我國城鎮河道進行生態治理的意義在于利于我國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發展和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迫切要求。
4.1 利于我國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發展
我國水利工程的建設與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而現今我國的農田水利也從單純地溫飽型農田水利,發展為經濟全面的小康型農村水利,并最終成為當前的綜合型農村水利工程。
而各個階段的農田水利的發展與我國河道治理的目標、方式都各不相同。但是,在現今的水利工程建設中,其都不能較好地適應河道治理的目標與方式,從而降低了河道的使用功能與水利工程的使用效果。
因此,要建設、發展有效的水利工程,就必須注重河道的生態治理。
4.2 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迫切要求
現今我國河道的生態治理,不僅能夠提高河道的基本使用功能,還能夠改善河道環境,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水生物多樣化,并進一步提高河道水體的自凈能力,從而保護河道的水環境。
同時,現今城鎮河道的生態環境建設是水利工程建設、發展中體系水環境的重要方式,所以,城鎮河道的生態治理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反映城市的人文性。
5.1 尊重自然原則
城鎮河道生態治理的基本原則,就是對自然環境的尊重。
在對河道進行生態治理時,要極為注重對河道中河流自然形態的保持,并結合有關知識,保證河道水體自凈能力與自我調節能力的發揮。
5.2 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原則是當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的基本原則,因此,在我國河道生態治理中,可持續原則依舊是治理過程中的基本遵守原則。
只有認真履行可持續發展原則,才能夠確保足夠的河道水面率、水體容量,以及水土的循環流通。從而進一步保證整個河道的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與保護,從而實現河道的整體綜合效益的提升。
5.3 統一協調原則
對于河道的生態治理,我們還要發揮生態系統的美學作用,將美學融入到河道的生態治理中,從而使得治理后的城鎮河道生態環境能夠與環境協調統一,并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景觀。
5.4 社會功能原則
對于城鎮河道的生態治理,在滿足基本的使用功能,像是防洪、排澇等,也要使其具有一定的休閑娛樂性,即滿足人們可親水的休閑娛樂空間。
6.1 加強河道的規劃設計
對城鎮河道進行合理規劃和設計是發揮河道基本使用功能、提高河道生態治理效果的重要途徑。在河道的生態治理過程中,設計人員要利用現有河道對主流河道進行確定,并加以引導,然后再將彎曲的河道裁彎取直為順直河道。
這些工程步驟的有序進行都是建立于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上的,同時,對于建設單位的審核問題,我們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6.2 河道設計的多樣化
在對河道進行規劃時,我們還要注重對河道設計的多種結合方式,比如說,讓適合魚類生存的魚巢塊體或是適合蛙類生存的兩棲塊體護岸等等。
同時對于護岸的設計還要考慮到河道中水體的流動特點與生態系統,從而在進行河道生態治理時,各種合適、有效材料的選取與有針對性的方案設計等,以保證人們與各種水生生物對水環境的基本需求。
6.3 保護河道,建設生態河流
對于生態河流的建設,我們要從維護河流健康、建設生態文明做起,首先要從人與河道共同和諧發展的高度出發,加強對河道生態環境的保護,規范人們的行為意識。同時,對于河道資源的開發、利用,要實行“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保證在合理開發利用河道資源的同時,保護河道生態環境的穩定。
6.4 生態治理與水土保持工程的有效結合。
對于河道的生態治理,也充分結合水土保持工作,從而真正地建設生態河流。而結合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態治理措施,具體要從兩個方面來實施。
1)在對河道的生態用水量進行實地考察之后,對城鎮生活、生產以及生態用水進行合理統籌,建立完善的生態用水機制,從而實現保證河道生態穩定的合理用水計劃。
2)對于各項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我們要將其充分地融入到河道生態治理的各個治理環節中,從而保證在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礎上,實現生態治理工程的有效性。
我國城鎮河道的現狀治理、改善是一個繁雜的長期系統工程,以往我們所采取的治理措施,盡管具有一定的治理效果,但其對于河道現狀的改善效果仍是不佳。
因此,我們要對城鎮河道的現狀進行分析,確定根本原因,從而從根源上改善我國城鎮河道的生態環境狀況。水土保持是改善我國城鎮河道的基本有效措施,因此,我們從水土保持方面出發,制定相關措施來改善河道環境。同時,對河道的生態治理也是我們改善河道環境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要注重對水土保持工作與生態治理措施的結合,以切實提高治理措施的有效性,改善我國城鎮河道的環境狀況。
[1]李世文,鄒吉寶.淺談河道管理存在的問題與生態治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02):183.
[2]沈全順.芻議如何進行生態河道治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03):123.
[3]解云翔,解云霞.城市河道生態化治理設計初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24):169.
[4]徐劍鋒.河道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生態治理建議[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23):49-50.
[5]吳穎.河道生態治理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46):37-39.
[6]劉剛,吳立新.論河道的生態治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44):126.
[7]聞太平.對加強河道水土保持問題的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1(08):93.
1007-7596(2014)10-0158-03
2014-04-19
李強(1973-),男,吉林磐石人,高級工程師。
TV8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