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程向紅
1石家莊建工集團有限公司(050000)2石家莊萬成民用建筑設計有限公司(050000)
設計與施工
淺談磚混結構墻體開裂原因及預防
張斌1程向紅2
1石家莊建工集團有限公司(050000)2石家莊萬成民用建筑設計有限公司(050000)
根據磚混結構房屋的特點,詳細分析了磚混結構房屋開裂的原因和規律,提出了在不同條件下預防磚混結構房屋開裂的處理措施。
磚混結構;開裂;分析預防
目前,造成磚混結構墻體開裂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原因有兩點:1)溫度變化;2)地基不均勻沉降。這里就如何防止磚混結構墻體開裂談一些看法。
當溫度變化時,由于材料熱脹冷縮,房屋各部分構件將產生各自不同的變形,引起彼此制約而產生應力。因屋面混凝土與墻體的線膨脹系數不一致,屋面變形較大;屋蓋和墻體之間構造處理不當,會使墻體受拉,當其剪力和拉應力大于墻體的抗剪抗拉強度時,墻體便被拉裂。這類裂縫普遍是在建筑物的頂層兩端內外縱墻上,呈“八”或“X”型,有對稱性,但有時僅一端有,輕微者僅在兩端1~2個開間內出現,嚴重者會發展至房屋兩端1/3縱長范圍內,并由頂層向下幾層發展。剛性屋面平屋頂、未設變形縫及隔熱層的房屋,更易發生這種裂縫。溫差裂縫的輕重程度與屋頂保溫情況、室內外溫差和施工質量有關,如砌體砂漿標號太低,只考慮砌體的抗壓強度,砂漿標號越到上層越低。另外,房屋越高變形越大,墻體開裂情況越嚴重。
為了防止溫度變化引起墻體開裂,可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下列措施:
1)適當調整溫度伸縮縫間距。《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規定,對有保溫層或隔熱層的屋蓋每50m設一道伸縮縫,無保溫層或隔熱層的屋蓋每40m設一道伸縮縫。這個規定是從整體結構考慮的,但對溫差較大且溫度變化頻繁地區和嚴寒地區的房屋不適用,特別對于冬天有嚴寒、夏天有酷暑的地區,伸縮縫的最大間距除應滿足《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中的規定外,伸縮縫的間距不宜大于30m。
2)當屋蓋和樓板不在同一標高時,如錯層房屋,應在錯層處縱橫墻相交點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并設雙道圈梁與構造柱相連,以幫助墻體抵抗拉剪應力。
3)適當加大屋面層圈梁和房屋四角構造柱的配筋,提高頂層砌體的砂漿標號。
4)當有女兒墻時,女兒墻的抗風構造柱應與樓層的構造柱上下連通。
5)在建筑物兩端1~2個開間內或總長1/4范圍內的屋面板底設置滑動支座,讓其自由伸縮。
6)做好屋面保溫隔熱層,這是最關鍵的一點。傳統的做法是設一道架空隔熱板,但效果不理想。采用種植屋面、儲水屋面,將屋面做成太陽能集熱器,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或其他能量,這樣既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又能取得非常理想的隔熱效果。
磚混結構房屋墻體開裂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基礎不均勻沉降引起建筑物橫向不規則變形。當建筑物的主體剛度較差,基礎不足以調整因沉降差而產生應力時,磚混結構墻體的薄弱部位便產生不同程度的拉應力和剪應力,當墻體的抗拉抗剪強度不足以抵抗變形應力時,墻體便會產生裂縫。基礎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裂縫一般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發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豎縫。引起基礎不均勻沉降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1)房屋建于土質差別較大的地基上。
2)建筑物基礎深淺不一。
3)房屋相鄰部分的高度、荷重、結構剛度差別較大,基礎處理不當,造成不均勻沉降。
4)房屋建于軟弱土質上,如在淤泥、淤泥質土、雜填土,即使上部結構均勻,但壓縮模量較小,強度較低,變形較大,荷載差異,也會引起不均勻沉降。
5)建筑物平面形狀復雜,立面變化過大,長度過長等,也會產生不均勻沉降。
根據以上原因,在建筑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應結合地基基礎的具體情況,做好以下預防措施:
1)當房屋建于土質差別較大的地基上,或房屋相鄰部分的高度、荷重、結構剛度、地基基礎的處理方法等有顯著差別時,應在差異部位設置沉降縫,以減少因基礎不均勻沉降在墻體內引起的應力,避免墻體裂縫。《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規定,沉降縫寬度一般應大于5cm。為避免上部結構在地基沉降后相互頂撞,房屋較高時沉降縫寬度應加寬,最大可達12cm。
2)將門窗洞口上的鋼筋混凝土過梁與內墻鋼筋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連續過梁,以增強房屋整體剛度。
3)盡量避免用軟弱土層做持力層,若無法避免,可調整上部結構剛度,或采用筏式基礎,以減少建筑的沉降。
4)房屋的縱墻宜貫通,橫墻的間距不宜過大。
5)對于地基持力層不均勻的建筑物,應根據實際情況,將局部基礎適當加深或加寬。或將局部設計成板帶基礎,降低基底應力,盡量達到地基均勻沉降。
6)在施工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對地基土的擾動,做好排水處理。建筑物四周建好散水坡及排水地溝,避免地表水浸泡基礎而引起局部下沉。
7)設計時嚴格按規范設置構造柱和圈梁,必要時可增加圈梁道數,以提高上部結構的剛度。當建筑物屋層較高且大時,在窗頂增設一道圈梁,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