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靜
(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水土保持監督站,遼寧 朝陽122000)
分為2個方面進行闡述:
楊郊鄉缸窯村聯合采石場位于葫蘆島市連山區楊郊鄉缸窯村北部,行政隸屬于楊郊鄉。連山區楊郊鄉缸窯村聯合采石場開采項目屬建設生產類項目,為續建生產類工程。采石場中心坐標:E120°37'12″,N40°50'02″。
采石場坐落在缸窯村—白楊村鄉級公路北約0.38 km處,該鄉級公路的南東端與葫蘆島至六家子縣級公路在高和尚溝處相交。至采石場有村級公路相通,交通條件便利。
2013年10月,為辦理采礦權延續手續,連山區楊郊鄉缸窯村聯合采石場委托沈陽一方正和工程技術咨詢有限公司完成了《連山區楊郊鄉缸窯村聯合采石場(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庫號:2013YP12)。
連山區楊郊鄉缸窯村聯合采石場的采礦權人為葫蘆島市連山區樹江采石有限公司。經濟類型為私營企業。
開采礦種為建筑石料用灰巖。開采方式為露天開采。生產規模10 萬t/a。礦區面積為0.14 km2。采礦許可證證號:C2114022010097120077197。
項目區屬遼西低山丘陵區,該區屬暖溫帶,屬大陸性半濕潤半干旱季風氣候區。海拔在150 ~420 m,總體上北高南低,無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發生的歷史,地質條件簡單。
項目區多年平均降水量619 mm,多年平均氣溫9.2 ℃大于等于10 ℃平均積溫3 609 ℃,年平均日照時數2 801 h,年蒸發量1 933.2 mm,無霜期172 d,最大凍土深1.12 m。平均風速3.8 m/s,多年平均最大風速18.25 m/s。
項目區屬華北、東北植物區系,植被類型主要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主要樹種有刺槐、松樹、低矮灌叢,地表植被多為灌木林地,林草植被覆蓋率約為35%。
項目區土層較薄,土壤類型主要是棕壤。地表構造由上至下由粉土、碎石及風化巖組成。本區地震烈度為Ⅵ度,項目施工按Ⅵ度設防。
楊郊鄉經濟發展條件良好,經濟結構以工業為主農業為輔。
鄉鎮企業發展較早,私營工礦企業發展迅速,主導產品有鉬、鐵礦石、鉬精砂、氧化鉬、鐵粉和水泥等。
農業以大田作物為主,林業、菜業為輔,主要作物有玉米、高糧、谷子等,水果有蘋果、李子、梨、棗等。
該區地處楊郊鄉缸窯村,屬石灰窯子流域,總流域面積3 125.33 hm2,水土流失面積2 480.23 hm2。土壤侵蝕模數為2 675.3 t/km2·a,屬中度侵蝕,土壤侵蝕類型為水力侵蝕,水土流失以面蝕和溝蝕為主。
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確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的公告》確定該區屬于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
項目區主體工程位于山坡疏林草地,不占用農地,項目區不屬于生態脆弱區、泥石流易發區、崩塌滑坡危險區,項目區內沒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確定的和已建的水土保持重點試驗區和監測站點,不占用基本農田,在工程選址上沒有水土保持制約因素。
擬建設石場距離居民區較遠,生產過程中如遇暴雨洪水沖刷,有誘發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現象的發生概率極小。
生產過程中要注重石料的堆砌、廢棄石料的排放等情況的監測工作,避免遺留地質災害隱患,保障項目區內的人民群眾及工礦企業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1]。
該項目主體工程布局合理,建設施工中各種防護措施符合水土保持要求,項目區沒有水土保持設施遭到破壞,并做到了挖填土石方平衡,主體工程表土剝離、坡面擋護及截排水等措施,制約了水土流失進一步擴大,具有顯著的水土保持功能,從水土保持角度出發,該項目可行。
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為15.17 hm2,包括工程建設區和直接影響區,其中工程建設區14.00 hm2,直接影響區1.17 hm2。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分區共分為4個分區:
1)開采防治區11.7 hm2。
2)生產堆料防治區1.6 hm2。
3)生活管理防治區0.3 hm2。
4)交通道路防治區0.4 hm2。
總占地面積為14.0 hm2。
項目工程在建設及生產運行過程中,對原地貌形態、地表土壤結構和地表植被造成破壞,降低或喪失了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產生的水土流失量較大。
如不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將加大下游河道排放的含沙量,增加河道淤積,加大防洪壓力;也使礦山周邊區域內土壤趨于貧瘠化,土地生產力降低,可利用土地減少。
加之在暴雨和洪水作用下,山體有產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可能,對周邊生態環境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2]。
經綜合分析采石場續建及生產運行過程中,共擾動原地貌、堆放、占壓土地和損壞地表植被面積14.0 hm2,沒有損壞水土保持設施;建設期無棄土產生。
項目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發生在開采區、生產堆料區、生活管理區和交通門路區,水土流失防治的重點是開采區和生產堆料區。
造成水土流失主要時段應為建設期1 a、植被恢復期2 a及運行期7 a,水土流失預測時段共計10 a。水土流失預測總量11 615.07 t,新增水土流失總量為3 369.71 t。
本項目水土保持措施分為開采防治區、生產堆料防治區、生活管理防治區及交通防治區共4個分區進行總體布局。
水土保持工程采取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相結合的方式,本方案設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包括臨時編織袋擋墻400 m,需裝土編織袋9 600個,裝土384 m3,設置臨時排水溝150 m,挖土方42 m3。
建設期共需人工清理整地0.50 hm2,覆土2 800 m3。
共植龍爪槐樹35 株,栽植柏樹42 株,需撒播草籽52 kg,種植草皮200 m2。
閉礦期需回填清理整地13.1 hm2,覆土2.66 萬m3。
直播種草12.13 hm2,植樹0.97 hm2,需撒播草籽798 kg,栽植槐樹11 905株,爬山虎1 210株。
建設生產類項目的水土保持監測時段應從施工準備期開始,至投產后2 ~3 a。
本工程水土保持監測時段包括施工準備期、施工期及運行期。
水土保持監測施工準備期從2013年12月—2014年3月,施工期從2014年4月—2014年8月結束,運行期監測從2014年9月—2016年9月。
項目工程水土保持監測采取調查監測法、地面觀測法和巡查監測法[3]。
該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總投資估算111.345 萬元,主體工程已包括的水土保持工程投資約10.0 萬元。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新增投資101.345 萬元,主要包括6 項:
1)工程措施55.503 萬元。
2)植物措施10.391 萬元。
3)臨時工程3.135 萬元。
4)獨立費用19.671 萬元。
5)基本預備費4.435 萬元。
6)水土流失補償費8.21 萬元。
通過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防治責任范圍內水土流失總治理度100%,擾動土地整治率100%,土壤流失控制比為0.7,攔渣率98%,林草植被恢復率100%,林草覆蓋率86%。
截至方案各項措施充分發揮效益后,年保水2.03 萬m3,年保土469 t。
因建設施工過程中擾動強烈地段的水土流失得到徹底的治理和有效的控制,使周邊生態環境向良性方向發展,促進了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水土保持工作的順利進行。
本方案設計深度為可行性研究階段。工程計劃2014年4月開始至2014年8月建設完畢投入使用,方案設計水平年為投產年2014年。
本次項目總運行年限為7 a,水土保持方案服務年限為7 a,確定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等級為二級。
該項目主體工程沒有水土保持制約因素。主體工程擋土墻及截排水等各種防護措施基本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制約了水土流失進一步擴大,具有顯著的水土保持功能,主體工程建設方案可行[3-4]。項目建設生產及運行過程中,擾動地表、損壞植被,以及主體工程對棄土石渣及礦料的堆存及開挖裸露面防護不足,從而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通過本次水土保持措施進一步實施,恢復了防治責任范圍內的植被,增加了土壤保水、保土性能,減少地表徑流。
使項目區因建設施工及生產過程中擾動強烈地段的水土流失得到徹底的治理和有效的控制,使項目區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周邊生態環境向良性方向發展,促進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水土保持工作的順利進行。從水土保持的角度分析,則該項目可行[4]。
建議水土保持方案經上報審批后,在主體工程初步設計文件中,應將批復的防治措施和估算納入,單獨成章;并進一步復核擋土墻的安全穩定要求;對水土保持措施進行修改時要到市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水土保持方案確定的各項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均應在工程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階段予以落實,編制單冊或專章,重大變更需按規定程序另行編制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措施實施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方案設計進行施工,盡量避免因施工不當對周邊地區土壤和地表植被的損壞,避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項目建設單位應將施工管理、水土保持專項監理、監測等方面的要求納入招、投標書中。
承擔水土保持監理任務的人員需具有水土保持監理工程師或監理員資格。水土保持監測任務的單位需具有水土保持監測資質,使因工程建設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理,以確保水土流失治理達到防治目標。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GB50433—2008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范[S]. 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GB50434—2008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S]. 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
[3]艾曉燕,高玉華,林海鷹,王喜良. 水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分析和探討[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00,38(02):98 -99.
[4]鄧莉婭,趙丹. 花園水庫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分析評價[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1,39(04):23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