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 偉
(海城市南臺水利服務站,遼寧 海城114200)
海龍川水庫位于海城市南部距市內40 km之遠的山區,位于岔溝鎮龍川村。工程于1958年3月開工建設,1958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該水庫屬于小(2)型水庫,是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養殖、供水等綜合利用的水庫。
工程施工期間所需的水泥、鋼材從鞍山市購買,柴油從當地的石油供應部門采購。混凝土粗骨料和石料自接文鎮石場采購,運距約40 km;細骨料自海城河料場采購,運距約40 km。
工程區內河水及地下水均滿足混凝土的拌制以及養護的要求,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拌制混凝土及其他生產用水僅作沉淀處理即可,生活用水由附近村內井水提供。
施工用電采用50KW 柴油發電機解決。生活用電由村內照明電解決。施工對外通訊以固定電話為主,移動通訊作補充,對講機作為現場通訊。
海城屬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主要氣候特點是降水偏多,主要集中在7、8月間,夏季平均氣溫較高。流域多年平均氣溫8.7 ℃左右,氣溫年內變化較大。
流域內多年平均降水量703.6 mm。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較大,降雨在年內分配極不均勻,雨量多集中在夏季,6—9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2%以上。
流域內多年平均蒸發量1 659.4 mm。流域內多年平均日照對數2 624.5 h,5月份最多,多年平均為268.4 h。
流域內冬季受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下及地形影響,最大風速為20 m/s,其相應風向為SSE。
海龍川水庫壩型為黏土心墻壩,心墻與壩殼之間沒有反濾層及過渡層,壩體上游干砌石護坡出現大范圍塌陷變形,局部塊石滑動或丟失。沿壩基與壩肩滲漏的可能性很小,壩下游沒有發現明顯滲漏點。
溢洪道襯砌底板及擋墻已部分老化、破損,底板下方局部存在礫砂墊層。右側擋墻上方邊坡略陡,表層碎塊石穩定性差。輸水洞鐵管周邊壩體沒有出現變形和滲漏。左壩肩部位因修路降低了原壩肩高度,現低于壩頂高程約1.5 m。
1)上游護坡砌石拆除。
上游護坡砌石拆除采用人工拆除,利用率為30%的塊石,用于上游護坡砌石砌筑,其余拋至死水位以下。
2)漿砌石拆除。
防浪墻漿砌石全部拆除,采用人工拆除,人工裝塊石5t 自卸汽車運輸至棄渣場,平均運距1 km,拆除棄渣人工裝運膠輪車運至上壩路處。
3)碎石墊層、反濾層及護坡塊石。
由自卸汽車將材料運到大壩附近,人工搬運至工作面,人工鋪填和砌筑。護坡塊石每層石料之間應錯縫塔砌,縫間用片石塞縫。
4)鋼筋混凝土防浪墻。
混凝土拌制采用0.4 m3混凝土攪拌機,運輸采用膠輪車,1.1 kW插入式振搗器和2.2 kW平板式振搗器聯合振搗。拆模時間控制在滿足混凝土強度達到28 d強度的75%,拆模后及時灑水養護。
5)壩頂路面及上壩路。
砂石料由1t 自卸汽車運至壩頂及上壩路。內燃壓路機12 ~15 t震動碾壓實,左壩肩上壩路口處用黏土回填壓實。
6)下游壩坡清理。
下游草皮護坡平整翻修。人工撒草籽。草皮護坡選用易生根、能蔓延、耐旱的草類,鋪植均勻,撒水護理。
1)混凝土拆除。
漿砌石擋墻拆除采用挖掘機拆除,底板混泥土,用風鎬拆除、人工清底1.0 m3挖掘機裝5 t自卸汽車運輸至棄渣場,平均運距1 km。
2)漿砌石拆除。
漿砌石拆除采用挖掘機拆除,1.0 m3挖掘機裝5 t自卸汽車運輸至棄渣場,平均運距1 km。
3)土方開挖。
土方開挖采用1.0 m3挖掘機,留出保護層人工挖出到設計標高。刺墻土方用人工開挖。回填土運至附近堆放。
4)石方開挖。
石方開挖采用手風鉆鉆孔,人工裝藥,電毫秒雷管,低能導爆索聯結起爆,采用1 m3挖掘機裝5 t自卸汽車運往棄渣場平均運距1 km。
5)漿砌石砌筑。
砂漿使用0.4 m3混凝土攪拌機現場拌制,運輸采用膠輪車,平均運距100 m,人工砌筑。
6)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拌制采用0.4 m3混凝土攪拌機,運輸采用膠輪車,1.1 kW插入式振搗器和2.2 kW平板式振搗器聯合振搗。拆模時間控制在滿足混凝土強度達到28 d強度的75%,拆模后及時灑水養護。
1)漿砌石拆除。
漿砌石拆除采用1.0 m3挖掘機除,底板用風鎬拆除,人工清底,1.0 m3挖掘機裝5t 自卸汽車運輸至棄渣場,平均運距1 km。
2)漿砌石砌筑。
砂漿使用0.4 m3混凝土攪拌機現場拌制,運輸采用膠輪車,平均運距100 m,人工砌筑。
海龍川水庫對外交通以防汛公路為主,并就近與各鄉、縣級公路連接。施工臨時道路包括輸水洞進場路、棄碴場道路和廠區內臨時交通道路。輸水洞進場路、棄碴場道路為單車道,路面為砂石路面,路面寬度為3.5 m,路基寬度為4.5 m;廠區內臨時交通道路為砂石路面,路面寬度為3.5 m,路基寬度為4.5 m。
根據水工樞紐的布置情況及廠區交通情況,在溢洪道入口附近設置一混凝土拌和系統,混凝土拌和系統距泄洪道出口和輸水洞出口大約100 m處,采取集中布置方式,即供水、水泥、骨料等均靠近拌和站。
選擇0.4 m3混凝土攪拌機2 臺,日生產能力為200 m3/d,滿足施工要求。采用2 臺9 m3/min的電動移動式電動空氣壓縮機供風,用于石方開挖和混凝土施工。
本工程施工用電量不大,同時本工程永久用電負荷較小,施工用電采用50 kW柴油發電機解決。施工供水包括工地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
施工用水來源于水庫,工區建一座蓄水池,采用17 kW的深井泵將水庫內的水抽至蓄水池內,Φ 100 mm的PVC 管輸水滿足施工用水,生活用水使用當地深井水。
工程施工通信由施工場地內部通信和施工場地對外通信組成,根據工程施工布置情況,為了節約投資,提高施工通信質量采用場區內通信以對講機作為主要手段,移動通信作為對外通信的補充。
根據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將施工場地劃分為3個區:主體施工區、輔助企業區、施工管理及生活福利區。
5.2.1 主體工程施工區
主體工程施工區為工程的主要施工區,包括攔河壩、輸水洞、溢洪道,還包括管理房等,以及生產和生活的附屬工程[1]。
5.2.2 輔助企業區
包括混凝土拌和系統、鋼筋加工廠、木材工廠、骨料堆放場、鋼筋堆放場、木材堆放場和工地試驗室、施工機械停放場等。還包括水泥庫、工具和材料倉庫以及綜合倉庫。
5.2.3 施工管理及生活福利區
包括辦公室、施工住房、食堂、浴室、職工活動室等。根據工程規模以及施工總進度安排的施工強度,經過計算并優化,需新建施工臨時設施100 m2。
本工程包括主壩改造、溢洪道改造、輸水洞改造和其他配套工程等。
本著對開挖料和棄料能利用的部分盡可能利用的原則,合理充分地利用開挖料和棄料,經分析計算,溢洪道消坡石方渣料部分用于上壩路路基,其余棄置于渣場;工程棄渣場位于主壩下廢棄坑內,不需額外征地。
工程施工臨時占地主要為施工臨時建筑、施工臨時道路和臨時堆渣場的用地,其范圍和面積由施工組織設計確定。其中施工臨時建筑、土料場用地及施工臨時道路均位于水庫管理范圍內,不需再另行征地。
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L303—2004)的規定,將本工程的施工總工期分為工程籌建期、工程準備期、主體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完建期4個階段。
6.1.1 工程籌建期
工程籌建期的主要目的是為主體工程開工創造條件,具體任務是水庫5月份結合灌溉開始放水,8月末水庫放空。在此時期內項目法人進行施工規劃,完成招標、投標工作,為施工單位進入現場施工創造條件[2]。
6.1.2 工程準備期
工程準備期為,第一年8月工程準備期內完成的主要項目有場內供風、供水、通訊系統,砂、石加工系統,混凝土拌和站及主要施工輔助工廠,修筑場內施工道路等。
6.1.3 主體工程施工期
本工程的主體工程包括主壩改造、溢洪道改造、輸水洞改造、防浪墻改造和其他配套工程等。根據本工程的樞紐規模和特點,溢洪道改造和輸水洞改造為施工關鍵線路,其它項目在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主體工程總工期為9個月,即第一年9月初至第二年的5月末。
6.1.4 工程完建期
工程完建期為第二年6月份。拆除施工臨時設施、清理施工場地,整理工程資料。
本工程總工期11個月,其中主體工程總工期為9個月。本流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內溫差較大。本工程的混凝土澆筑和大壩填筑的施工受氣象因素影響比較大,因此,低溫季節和降水量較大時不安排施工。年內各月的平均有效施工天數按25 d計算。第一年8月末水庫放水至死水位。9—12月完成棄碴場道路、上游干砌石拆除、砌石護坡;防浪墻拆除;溢洪道拆除重建等。第二年4—5月壩頂路、下游壩坡清理、防浪墻重建、輸水洞出口重建及出口閘閥更換、管理房新建、新建交通道路。
通過對水庫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等主體工程的施工方法等進行研究和分析,為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施工組織保障。
[1]李楊. 東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施工組織設計[J]. 中國科技信息,2012(07):77,95.
[2]徐成良,王金華. 宮山嘴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施工組織設計[J]. 水利科技經與濟,2011(01):98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