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宇
(海城市防汛抗旱中心,遼寧 海城114200)
海城市位于遼寧省南部,遼河下游左岸,遼東半島北端。城鄉交錯、人口密集、工農商兵相加,經濟增長快速,經濟總量、生產總值、人民生活水平均高于其他縣區。要充分認識到境內水資源天然擁有量與現實開發利用已經出現失衡的狀態,今后要優化配置,實現水資源總量控制、提高用水效率、加強水功能區納污限制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1]。
本次調查評價的內容與以前的成果相比,其主要特點是細化到各鎮區,并以一個鎮為單元,揭示該鎮目前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提出該鎮現狀存在的問題,建議未來水資源的開發方向[2]。
海城市多種地貌類型兼有,東部為山區,中部是平原,西部沿河。全區河流縱橫,田野肥沃,形成了優越的地理環境。水資源開發利用呈總量尚有富余,局部超采的格局,這與各鎮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相符。此次評價中,山區主要側重于對水資源利用具有實際意義的山間河谷平原區和地表河流的資料編寫;平原區主要側重于水資源利用量和污染程度的評價;西部沿河是目前全市現存少數富水區,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聯系緊密易污染,評價主要側重于水環境保護的分析。
生活用水量根據人均用水定額乘以人口總數算得。定額按照現狀居民用水水平、排水設施等相關因素確定,城市按103 升/人日;西柳、騰鰲、牛莊等鎮政府所在地城市化程度高,按70 升/人日;農村居民按64 L/人·d計算;農業用水根據畝均用水定額、多年平均水庫供水量、大河提水水量,并參照水利普查數據統計得出;工業用水量依據年度統計結果得出。農業用水量隨水資源的豐枯更替而變化;工業用水量隨區域內工業發展規模水平及用水效率變化而變化,但二者在一定時段內水量增減幅度不顯著,可以采用現狀統計數據。生活用水量隨經濟發展、居住條件的改善,必然逐年上升,采用現狀統計數據時應考慮到。地下供水井的統計,因涉及面廣、工業取水戶的瞞報和水井報廢新建等原因使得統計數據不夠準確。農業取水許可均已過期,未更新,本次統計工業和生活取水許可證。地表水以開發利用率衡量,地下水開發程度均以地下水可開采量為基準計算得出。
三產用水、生態用水、建筑用水及禽畜用水,在地下水總供水量占一定比例,劃分到各鄉鎮,因用水規模小,在各鎮取水總量中占比重低,不足以說明開發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各鎮區水資源總量采用遼寧省第二次水資源評價成果,精度較高,在今后一定時期均可使用。現狀數據的收集與2011年開始的水利普查時段同步,為了能更準確反映海城地區水資源開發現狀,調查時段延至2012年底。
水資源作為動態資源,它的開發利用也處在不斷變化中,現狀的統計數據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更新、補充并加以完善。
農業灌溉期地下水現狀用水量占地下水可開采量的比例偏高,地表水開發利用率很低。農灌期(豐水期)大量的地表水白白流失的同時,超量開采地下水。因農灌期現狀地下水取水量過多,使該鎮區地下水超采的鎮有響堂、八里、牌樓、馬風、岔溝、感王、騰鰲、中小、望臺等計9個中小鎮超采量最多;使該鎮區地下水開采率超過80%的鄉鎮有孤山、毛祁、西柳、耿莊等4個鎮,總計13個鎮,占全地區50%以上。目前,全市農業灌溉井取水許可正均已過期,不能年審,致使計劃用水量的實施、實際用水量的統計以及節約用水管理措施的落實等都難以完成。種植成本、作物種類、豐枯水年的變化以及農水部門推廣節水灌溉的普及程度成為制約農業用水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水資源管理部門對農業灌溉用水的管理程度不足,未來應逐步探索和制定出適合農業用水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工業用水量相對以往變化幅度不明顯。東四管理區因有開發區的并入測算,工業用水量最多。牌樓、感王、西柳、騰鰲等鎮年用水量超過70 萬t。這些鎮區工業發展較快、位置集中,用水多時,會造成周邊地區地下水水位下降。英落鎮因礦產品加工行業用水較少,雖規模大,用水量相對不多,但天然水資源量較少,應厲行節水以保證工業發展需水量。接文、溫香兩鎮基本無規模工業,用水量少。生活用水量近幾年增長迅速。在南臺、牌樓、王石、西柳、感王、牛莊和騰鰲等城市化程度較高的鎮區生活用水量增長明顯。隨著農村飲用自來水的普及,必須加強節約用水及管理。農村自來水水源地27個鎮區僅有7 處有取水許可證。由于缺乏對多數農村自來水水源井的管理,給今后節水工作的開展造成了很大困難。天然水資源總量除去大屯和甘泉鎮,水資源總量為54 796.5 萬m3。海城地區總計算面積為2 566.41 km2。總人口按109.49 萬人計,人均水資源量為500 m3。耕地面積按11.05 萬hm2計,公頃均水資源量4 950 m3。 現有農田灌溉面積3.024 萬hm2。天然水資源總量騰鰲鎮最多為4 523 萬m3,海州最少為296.5 萬m3。地表水天然水資源量孤山鎮最多為4 401 萬m3。地下水天然儲量溫香鎮最多為4 917.9 萬m3,海州、興海和響堂最少,不足260 萬m3。地下水可開采量溫香鎮最多為5 164.5 萬m3,接文鎮最少,僅為48.2 萬m3。
東部山區王石、牌樓、八里、馬風、英落、析木、孤山、岔溝、接文、毛祁共計10個鎮區,均為開采平衡區。中部平原興海、海洲、響堂、東四和開發區、西柳、感王、南臺共計7個區域8個鎮,3個超采區,4個平衡區。西部沿河牛莊、中小、耿莊、望臺、騰鰲和東四方臺、溫香、西四、高坨子共計8個區域9個鎮,3個尚有潛力開發區,5個開采平衡區,在望臺、耿莊、牛莊汛期地表水水量較大,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東部山區水質最好,中西部逐步回升,耿莊鎮五道河下游最差。
水利工程西部配置較好,東部次之,中部最少。僅有三座中型水庫和一座小(一)型水庫目前供水。小型水庫均屬個人管理,養殖為主,未供水。全市共有8 家提水站,現狀設計供水能力16 182 萬m3/a,是西部沿河各鎮種植水田的主要地表水供水水源。
按行政分區統計各類取水總量,能夠比較清晰反映該鎮的用水情況,便于制定水量控制方案。但區域水資源分布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按行政分區不能準確反映地表水、地下水的補給量。所以在八里、中小、接文等鎮雖地下水超采,仍為平衡區。
應加強對農業用水、生活用水的監控,以及進一步強化工業取水戶的取水許可的管理。加強對地表水,即對各個河段水量分配、取水地點的審批、參與排污口的管理等。加強對具有代表性地段,如高取水區,工業集中區,河流交匯處等的水量和水質監測。隨著農村基層水利服務站的建立,將對農業井灌用水量、提水站供水量及農村生活用水量的統計有很大幫助。全面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在各鎮區的水資源管理中發揮最大作用。
[1]胡魁德,邢久生,龍興. 江西省水資源調查評價概況[J].江西水利科技,2005,31(02):110-112.
[2]高念東,楊兆義,張志敏. 淀區水資源水質調查評價[J].北京水利,2000(0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