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殿君
(錦州市松山新區小凌河保護區管理所,遼寧 錦州121000)
凌海市土地總面積2 696.22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積579.7 km2,占土地總面積的21.5%。吳楚莊園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區位于凌海市白臺子鄉興隆村南部,園區總建筑面積10 000 m2,園區內分布6個商務區:賓館服務區占地面積3 000 m2左右,辦公樓區占地面積3 500 m2左右;科普教育、培訓、拓展訓練區,占地面積15 000 m2;水面垂釣與游樂區水面面積30 000 m2。畜、禽養殖場區占地面積1 500 m2;山間為水果采摘區,占地面積150 hm2。
按照規劃設計的要求,采用本地區小流域治理成功經驗與外地先進治理經驗相結合,同時結合沈陽農業大學有關水土保持方面的科研成果,采用綜合治理,山上水保林和生態修復,山腰果樹連片,山下修建蓄水方塘,溝內修筑土石谷坊,河道砌筑夾板河,所有建筑周邊場地全部硬覆蓋,層層攔截。在實施中采取點、線、面相結合,按照先治上后治下,先治坡后治溝,先毛支溝后主溝的順序,山、水、林、田、路、景、園綜合治理,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耕則耕,同時,依托園區水土資源優質環境,開發新項目、新產品[1]。示范區的建設,形成了完整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具備了抗御較大自然災害的能力。
示范園區內建設水土流失監測站已被國家納入監測網絡點。監測站設有8個種類徑流小區,具體分為農業水平梯田觀測區,果樹臺田觀測區,水土保持混交林觀測區,魚鱗坑整地造林觀測區,水平槽整地造林觀測區,生態修復觀測區,高耕作觀測區和無工程裸地觀測區,觀測場內設置有氣象觀測場地。在觀測場下方自然溝道出口設徑流卡口一處。由專業技術人員長期管理、觀測,搜集分析降雨、氣象、泥沙等數據,同時建檔立案。
在示范園區的山上山下各個水土保持功能區立標志石碑9 塊,采用中、英文對照,介紹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名稱、設施內容、功能及作用等;沿路兩側設立水土保持效能、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法規等宣傳教育標示牌。在培訓拓展中心,設立了10個櫥窗展板,專門展示示范園區各項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建設與保護的發展過程,同時展示示范園區從治理前到治理后的變化歷程。
示范園區已栽植各種果樹12 萬株,其中蘋果樹11.5 萬株,品種種類有8 種,葡萄0.5 萬株,全部來自遼寧省果樹研究所提供的優質高產品種。幾年來,在省果樹專家的指導下,果樹生長與生產管理都嚴格遵照有機產品生產方式進行,使生產出的果品個大、色鮮、味美、口感好,大大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在此基礎上,錦州吳楚莊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周邊4個村屯的農民成立了果業生產合作社,把莊園果業生產與管理的成功經驗傳授給當地百姓,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積極帶領當地群眾發展果品生產,使果農的單位面積產值平均增加1 500元以上,示范園區的特色生產對周邊村屯真正起到了輻射作用。
吳楚莊園示范園區內共完成果樹梯田150 hm2,營造水土保持林1 200 hm2,修農業梯田10 hm2,生態修復926.1 hm2,河灘造地16.7 hm2。建圍欄20 km,谷坊110 座,治理小河道5.5 km,橋涵5 處,過水路面1 處,修塘壩1 座,挖方塘4 座,泥沙沉淀池1個,維修小(2)型水庫1 座,蓄水池3個,果樹全部實行節水灌溉,園區作業路全長/22.5 km。從山上到山下,從溝頭到溝口,實現了層層攔截,起到了保水保土作用。
2.6.1 生態效益
通過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生態效益得到明顯改善,林草覆蓋率提高到85%以上,每年可攔蓄地表徑流225.61 萬m3,保土7.63 萬t,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
2.6.2 經濟效益
2009年和2010 兩年,園區培訓業務收入就達到350 萬元;綠色有機食品雞、豬、魚、蜂、水果、雜糧、雞蛋等銷售收入100 萬元。估算水土保持林年木材蓄積量可達4 000 m3,現市值可達200 萬元。2011年初至10月末各項收入已達420 萬元。由此看出,示范園區內年收入正處于大幅度增長狀態。
2.6.3 社會效益
示范園區建設不僅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而且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生存條件,農村環境得到整治,解決了當地農民再就業難的問題,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幾年來,凌海市吳楚莊園水土保持示范園區,在面向全社會的同時,注重對中小學生開展水土保持各方面的科普教育實踐活動。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教委正式與莊園簽定了中小學生科普教育基地協議,同時由市委宣傳部、教委、水利局等多家單位及全市中小學生代表300 人參加了開班儀式,協議規定莊園每年義務講解接待全市中小學生4500 人次,確保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的全面開展,市水土保持管理處派專業技術人員實地為中小學生講解水土流失的發生、發展,如何治理,為什么治理,治理成果展示等,使學生認識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性,水土保持的功能性。在做好面對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的同時,凌海市政府經常組織村民代表、鄉鎮水利技術人員到示范園區參觀學習,進行技術交流與培訓。
幾年來,在示范園區內,建立了固定宣傳碑9塊,上面文字采用中、英文對照形式,路邊設立固定宣傳牌30 塊,大型廣告宣傳牌3 塊,固定宣傳櫥窗10個,長20 m,廣泛宣傳水土保持工作,宣傳綠色示范園區。示范園區外,為提高綠色示范園區的知名度,增加旅游流量,廣告牌遍布錦州地區,主要設立在交通要道兩側。另外,利用先進的網絡平臺及報刊進行廣泛宣傳,將示范園區的建設成果與經驗傳播出去,讓社會認知。
經過多年的綜合治理,吳楚莊園現已成為國家AAA 級旅游景區和錦州市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拓展訓練是遼西地區最大的場所。人們在業余時間到莊園參加形式多樣的休閑娛樂活動,可以培養素質,磨煉意志,陶冶情操。根據各類人群的需求,還增加了獨具特色的系列自產農產品,更加使游人留戀忘返。
莊園始終堅持以科技為先導,在各項工程中融入現代化的理念,引進人才和技術。如今,職工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40 名,占員工總數的60%以上,其中不乏農、林、水等各業人才,具有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保證了企業的健康發展。同時,與遼寧省農科院、沈陽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開發有機果品、蔬菜、畜禽和水產品等,很多類別的有機產品得到了省級認證,實現了水保成果的轉化,使園區在許多領域得到了突破。
[1]王遠杰,宋曉明,李靜華. 駱駝山水土保持生態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實踐與探索[J]. 現代農業科技,2007(24):227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