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瑾斌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150080)
阿什河流域水資源保護與綜合治理分析
石瑾斌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150080)
阿什河流域水資源保護與綜合治理是水資源保護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根據阿什河流域水環境現狀及存在的中下游水污染嚴重、西泉眼水源地保護區急需治理、水生態亟待修復和防洪工程薄弱等問題,分析了西泉眼水源地保護區治理、河道清淤、河道生態修復和濱水緩沖帶污染防治等規劃和治理內容,對該流域的水資源保護規劃方案進行了探討。
阿什河流域;水環境;水資源保護;綜合治理
重點流域水資源保護與綜合治理是水資源保護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選取重點流域(區域),開展水質和水生態等綜合問題進行分析,針對該流域存在的問題,選擇入河排污口布局與整治、內源治理、岸線生態保護與修復、水源地安全保障等治理措施,實現科學治理,促進水資源保護。
本文根據哈爾濱市水務局、阿城區水務局、尚志市水務局等單位提供資料和相關規劃對阿什河流域水資源保護與綜合治理進行探討。
阿什河流域位于松花江右岸,是松花江一級支流,發源于尚志市帽兒山鎮尖山砬子,流經尚志市、五常市、哈爾濱市的阿城區、香坊區、道外區,于哈爾濱水泥廠附近注入松花江。阿什河干流總長213 km,流域總面積3 581 km2。
根據《哈爾濱市環境質量概要(2012年)》(哈爾濱市環境保護局,2013年3月),2012年阿什河水質總體狀況為輕度污染,但其入江口內斷面為重度污染。在6個監測斷面中,Ⅲ類斷面比例為50%,Ⅳ類為33.3%,劣Ⅴ類為16.7%。
按年均值評價,雙河十二組、西泉眼水庫出口、馬鞍山水文站斷面符合Ⅲ類水質,阿城鎮下和伏爾加橋斷面符合Ⅳ類水質,阿什河口內斷面劣于Ⅴ類水質。阿城鎮下和伏爾加橋斷面達到水體功能區規劃目標,其它斷面均未達到水功能區規劃目標。阿什河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和化學需氧量,其年均值分別為1.72 mg/L、6.36 mg/L、20.3 mg/L、分別超出Ⅲ類標準 0.7倍、0.1倍、0.02倍。
1)中下游水污染嚴重。阿什河中下游接納了大量的城鎮廢污水,加上兩岸化肥、農藥所造成的面源污染,加劇了阿什河水質污染程度。
2)西泉眼水源地污染較重。水庫壩址上游流域范圍內存在多處點源與面源,污水多為直接散排,對水源地水質直接造成威脅,且水庫上游林木采伐影響水源的持續供水能力。
3)水生態亟待修復。阿什河上游西泉眼水庫灌溉用水和設計供水導致下游生態需水得不到保證。
4)防洪工程薄弱?,F有堤防防洪標準低,且堤線設置不盡合理,兩岸堤距忽窄忽寬,既占用了土地資源,又不利于洪水宣泄,且灘地阻水物逐年增多,阻塞河道,行洪不通暢,影響防洪安全[1]。
西泉眼水源地保護區劃分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準保護區,3區面積分別為54.13 km2、223.97 km2、873.39 km2。
一級保護區實施封閉式管理,拆除所有與保護水源無關的建筑物、對姜家屯、三道關屯(白家屯)、三余屯進行搬遷、建設水源地隔離防護、退耕還林、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等工程。
二級保護區內建設污水處理廠2座,即平山鎮和松峰山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垃圾填埋場,對二級保護區內的垃圾進行收集,衛生填埋到垃圾處理場。對文化旅游區及科技園區,按照相關的法規要求進行嚴格管理。對礦山企業進行生態恢復建設。在二級保護區進行界標、交通警示及宣傳牌的建設。建設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同時應該對二級保護區內的貂廠采取關閉措施。關閉后,拆除建筑物,對場地進行消毒、平整、植樹造林,恢復植被。
對準保護區內的帽兒山鎮規劃建設生活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和生產垃圾近期采用垃圾車運出流域外,遠期結合準保護區的規劃,建設垃圾填埋場,并進行水土保護、生態修復等工程。
阿什河下游主河槽部分河段淤積嚴重,特別是近些年隨著兩岸社會經濟發展,大量工業及生活污染物不斷排入阿什河,由于阿什河上游來水較少,因此大部分時段污染物基本都經主河槽進行排泄。隨著污染物的不斷堆積,河底已經淤積了一定厚度的淤泥質底泥,不但影響到了主河槽的排洪能力,而且由于污染物的堆積,為以后水質的改善帶來了很大的障礙。規劃對下游主河槽的底泥污染物進行清除,底泥清除厚度按0.5 m控制。
結合《哈爾濱市阿什河干流防洪與水生態修復規劃》,阿什河流域水生態修復工程規劃包括堤內防護林、堤外防浪林、河道綠化工程及城市生態護坡工程。
針對阿什河主河槽,兩側堤防線以內均納入濕地生態建設范疇,盡可能遷出工廠、企業,適當保留農地、經濟林,對原有濕地、林地、植物群落予以保護。
建設堤內防護林和堤外防浪林,堤內防護林設20 m寬,堤外防浪林設30 m寬起到防風固沙,降低風速,調節氣溫和濕度、改良土壤、凈化空氣,并起到了防浪護堤、延緩沖刷、提供搶險料物等作用。
建設大型生態斑塊,根據阿什河沿線根據地形,整合水泡子地與溝渠,在主河槽布置河口生態修復區、長江路生態修復區、成高子鎮生態修復區和伏爾加下游生態修復區,形成具有生態意義的城市生態網絡。
生態護坡采取采取植物-工程護坡技術,通過植物的生長活動,達到根系加筋,莖葉防沖蝕,能有效的抑制暴雨徑流對邊坡的侵蝕。可以采取鐵絲網與碎石復合種植基、土工材料固土種植基、三維植被網、水泥生態種植基等形式。
濱江帶植被緩沖帶的林-灌-草復合凈化系統包括人工防護林灌帶、人工強化草濾帶和人工強化濕生凈化植物凈化帶3部分,在濱江50 m內布設,在此區域結合現有土著植被類型,加強覆蓋率和多樣性。其中人工防護林灌帶以耐貧瘠、濕生環境的柳樹為主,兼覆多年生經濟作物胡枝子,構建方法采用直播、移苗和分殖(扦插、壓條)3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人工強化草濾帶以當地優勢的耐貧瘠、多年生根系發達且草層緊密的草地早熟禾和剪股穎為主,構建方法采用直播和草皮覆栽兩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濕生植物凈化帶以多年生高凈化效能濕生植物蘆葦和香蒲為主,兼插景觀觀賞凈化植被美人蕉和鳶尾,構建方式以營養繁殖體移栽方式為主。
截流溝沿濱江帶防護林帶布設,截留徑流區排水集中至濕地系統中處理,在截流溝內也可設立沉砂池,消減泥砂污染,也可種植水生植物,增加凈化效果。
阿什河流域水資源保護與綜合治理是水資源保護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根據相關資料針對阿什河流域突出的水源地安全保障、水污染嚴重、水生態系統破壞等問題的綜合治理方案進行了探討,對采用的規劃內容必須進行論證,以達到技術上可靠、經濟上合理的目的。
[1]郭雙.阿什河干流哈爾濱段河道整治與開發利用灘地的建議[J].水利科技與經濟,2006(04):235-236.
TV213.4
B
1007-7596(2014)07-0101-02
2013-12-06
石瑾斌(1981-),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工程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