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姣雯
(昆明煤炭設計研究院,昆明650011)
露天煤礦外排土場地水土流失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王姣雯
(昆明煤炭設計研究院,昆明650011)
在露天煤礦經營管理中,應該加強對露天煤礦外排土場的水資源可持續保護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水土流失狀況,對改善當地露天煤礦水土流失狀況有很好的推進作用。以下文章對貴州地區某露天煤礦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剖析露天煤礦外排土場地水土流失的成因,并研究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露天煤礦;外排土場;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貴州地區某露天煤礦屬于新建工程,其設計生產能力為10 Mt/a,其開采境界為地表東西寬5~6 km,南北長其6.7~7.6 km,面積為33.9 km2,且該煤礦的計劃開采量機生產能力為3 Mt/a。該露天煤礦內地貌由造剝蝕地形、侵蝕堆積地形以及剝蝕堆積地形組成,其露天礦西北部是低緩丘陵區,屬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該煤礦地區的春季風大,夏季為溫熱雨集中,年均降水量達到294.74 mm,年均蒸發量為1794.64 mm。
對于貴州地區某露天煤礦,其當地的自然條件比較惡劣,在一年四季之中風沙暴雨較多,而對于這一地區的土壤類型也和其它地區的土壤結構存在明顯差異,且露天煤礦的土壤結構也較為松散[1],在長期大風的環境下會使得這種土壤極易被風、暴雨以及水流帶走,造成露天煤礦外排土場地水土不斷流失。再有就是由于露天煤礦外排土場地的風蝕現象,導致地表土壤揚失,并且使得其土層變薄,降低耕地肥力,逐漸也將會導致草場退化,嚴重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1]。
對于露天煤礦管理中,其水土流失問題中也有一部分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主要就是人們對當地水土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并且對于當地的水土資源開發中,也沒有合理的科學技術方案,人們對露天煤礦外排土場地的水土資源也沒有保護意識,從而導致對露天煤礦外場地的過度墾荒,以及當地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對當地水土流失置之不理,從而造成當地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導致貴州露天煤礦的水土流失現象越來越嚴重。
由于露天煤礦中沒有健全機構管理制度,沒有把保護當地水土資源放在首位,并且還缺乏監督管理手段,對煤礦外排土場地中的水土保持置之不理,管理人員都沒有水土保持理念,并且也認識不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因此也就缺乏在施工中對水土資源的保護,這樣不僅會影響煤礦周邊的生態環境惡化,也將會降低露天煤礦的質量水平。
在露天煤礦經營管理中,做好對煤礦外排土場地的水土保持工作,不僅可以有效降低煤礦因風沙、氣候等自然因素的侵害,還可以有效保障露天煤礦周邊的生態壞境,依據水土保持理念進行煤礦經營,還可以使水土保持理念深入人心,為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做出貢獻,降低煤礦周邊的水土流失,減少煤礦周邊沙漠化的發生幾率。同時,在煤礦外排土場地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采取防風固沙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煤礦外排土場地的抗風、抗旱、耐沙埋能力,提高露天煤礦外排土場地的使用壽命,不僅是利國利民的事業,同時也是為后代造福,確保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必經途徑。因此,針對貴州露天煤礦,也應該做好相應的水土保持工作,以降低煤礦外排土場地周圍的水土流失,保護好水土資源,改善當地的水土流失狀況,降低因水資源短缺而對國民社會經常產生的影響。而且,保護水土資源,還可以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有助于保持當地的水土資源,具有實際的價值意義[2]。
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防治煤礦排土場地的水土流失情況。
應該制定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體系,結合露天煤礦工作的特點和環境特征,預防為主,以防治結合,可以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當地的水土保持工作。針對煤礦外排土場地,確定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范圍,并且針對高陡邊坡采取防護措施,降低邊坡沖刷、風蝕以及山體失穩滑坡的形成,并可以根據立地條件,及時的對煤礦排土場地周圍進行植樹、植草綠化工作。還應該考慮到水上流失、水蝕、風蝕、重力侵蝕、人為侵蝕、土壤流失等因素,做好周邊周圍的生態保護工作,減少水土流失的發生,保護生態環境。
為保障露天煤礦外排土場地水土保持的有效實現,可以在周邊做好綠化工程建設,選擇易護理、具有觀賞價值的綠化樹木,并針對質邊坡、土夾石邊坡以及嚴重風化石質邊坡,可根據邊坡高度以及巖土、環境條件等因素,采取撒草籽以及噴播植草護坡措施,從而大大對露天煤礦外排土場地迅速綠化、穩固邊坡目的。并設置路基排水系統,建截水溝、排水溝等排水設施,降低水對排土場地的侵害,提高排土場地的使用壽命。可以采取沙棘、紫花苜蓿等牧草,在該地區進行種植,不僅可以防風防沙,還可提高當地的生態環境;并且也可以選擇草皮等根系發達、莖矮葉茂的耐旱草種,不僅能降低水土流失的速度,還能有效保護排土場地的水土,避免水浸淹、沖刷而產生水土流失。
在露天煤礦外排土場地的水土保持工作中,還應該強化對當地工作人員的教育工作,使他們可以形成一定的水土保護觀念,多給工作人員宣傳水土資源的重要性,普及水土保持的科技知識,從而可以使工作人員積極參與到水土資源保護工作中。還應該使工作人員認真學習環保知識,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并且還應該做好對于施工場地的水土保護管理工作,對于場內交通設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同時,還應該在露天煤礦經營管理中,提高對煤礦排土場地的可持續利用意識,應用水土保持監測技術,合理開發當地地下水資源,保持水土安全,使施工人員認真學習環保知識,重視環境保護工作,成立以項目經理為主的水土保持小組,成立環境保護小組,做好環境保護,降低水土流失。
具體做到:①收集當地的常規氣象資料,了解當地的氣候特征,重點調查當地的年均氣溫、極端氣溫、年均降水量以及年平均蒸發量,做好對露天煤礦外排土場地的水土流失預測工作,對于苗木種植、人工種草、土方筑埂、水平溝等,改善當地惡性壞境,形成良性循環,保持水土,降低風化,并都應該有詳細的記錄,做好水土保持工作。②為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可以應用生物措施及工程措施保持當地水土資源,可以利用植物根部的吸附力減少水土資源的流失,不僅可以有效減輕溝道侵蝕,還可增加地表植被覆蓋率的形式,保護水土環境,增加當地植物覆蓋面積。③政府部門應該合理的開發當地的水土資源,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并出臺相關政策去嚴格控制樹木采伐,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健康。④還應該建立水土保護組織,做好水土保持規劃工作,定期清理生活垃圾、生產廢水,并完善廢水處理系統,降低廢水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污染,嚴禁亂砍亂伐沿線植被,從而可以營造良好的外部施工環境。
[1]劉春雷,王金滿,白中科,等.干旱區草原露天煤礦土地復墾技術分析[J].金屬礦山,2012,07(18):41-42.
[2]單儒嬌,宋子嶺.淺析露天采礦引起的生態破壞及其防治[J].采礦技術,2012,24(32):54-57.
TD824
B
1007-7596(2014)07-0199-02
2013-12-04
王姣雯(1981-),女,貴州遵義人,工程師,從事煤礦水土流失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