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冬平
(黑龍江省防汛抗旱辦公室,哈爾濱 150001)
黑龍江省旱情信息采集系統設計方案
吳冬平
(黑龍江省防汛抗旱辦公室,哈爾濱 150001)
干旱災害是黑龍江省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每年都給城鄉居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制約黑龍江省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目前中國的旱情監測體系還很不完善,不能滿足當前抗旱減災的需要,國家防總在前期工程建設經驗成果基礎上,采用當代國際新技術,加大了建設力度,把旱情信息采集系統作為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二期工程建設中的重要內容,黑龍江省作為產糧大省,是建設項目的重中之重。旱情信息的特點是信息種類多、涉及部門多、信息來源渠道廣。文章介紹了黑龍江省旱情信息采集系統設計方案。
干旱災害;旱情信息;土壤墑性;采集;傳輸;處理;設計方案
旱情信息采集系統主要對旱情信息中的土壤墑情信息和抗旱統計信息進行設計和建設。抗旱統計信息報送流程:縣級旱情統計單位通過遠程登錄填報或本地編輯遠程傳輸的方式報送到省級,并集中存儲在省級數據庫中;地市級旱情統計單位(地市防辦)通過遠程登錄對所屬各縣統計單位進行匯總、審核或修改,填報或本地編輯遠程傳輸的方式報送到省級;省級(省防辦)匯總、審核或修改全省上報的數據,并通過遠程傳輸的方式報送到國家防辦。省水情中心向省級旱情中心實時傳送墑情監測信息,縣(區)和地市級防辦可通過省級旱情中心進行網絡下載或查詢共享墑情信息。
干旱災害是黑龍江省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每年都給城鄉居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制約黑龍江省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干旱災害表現出頻次增高、范圍擴大、持續時間延長和災害損失加重等特點。同時,旱災影響范圍已由原來的農業為主擴展到工業、城市、生態等領域,工農業爭水、城鄉爭水和國民經濟發展擠占生態用水現象越來越嚴重。許多地區經常出現春夏連旱或夏秋連旱,或春夏秋三季連旱,甚至出現全年干旱乃至連年干旱,給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的損失和影響。
但與防洪減災工作相比,我國的抗旱減災工作嚴重滯后,特別是作為抗旱減災的重要基礎,我國的旱情監測體系還很不完善,不能滿足當前抗旱減災的需要。國家防總在前期工程建設經驗成果基礎上,采用當前國際新技術,加大了建設力度,把旱情信息采集系統作為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二期工程建設中的重要內容,黑龍江省作為產糧大省,是建設項目的重中之重[1]。
旱情信息的特點是信息種類多、涉及部門多、信息來源渠道廣。旱情信息主要包括抗旱基礎信息、實時旱情信息和抗旱統計信息和旱情綜合信息,涉及氣象、水文、水資源、農業、工業、社會經濟以及遙感和歷史災情信息等。這些信息是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門防汛抗旱指揮和防洪調度決策必不可少的依據。
旱情信息采集系統是主要由抗旱統計上報系統、固定墑情采集子系統、移動墑情采集子系統等內容組成。其中抗旱統計上報系統由縣級、地市級旱情信息統計單位以及省級旱情中心(防辦)組成,主要采集、匯總各種統計上報的旱情信息[2]。
2.1 設計內容
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二期工程旱情信息采集系統主要對旱情信息中的土壤墑情信息和抗旱統計信息進行設計和建設,其它水文信息由水情部門在日常報汛工作中解決,各級抗旱業務應用系統中涉及的其他旱情信息主要通過各級防汛抗旱綜合數據庫建設解決,或從同級或上級綜合數據庫中調用。
旱情信息采集系統設計內容包括抗旱統計上報系統、固定墑情采集子系統及移動墑情采集子系統的信息采集、傳輸、處理等,涉及從信息采集節點、縣級、地市級旱情信息統計單位、省級旱情中心(防辦)和水利部等工作環節。
2.2 設計原則與目標
旱情信息采集系統建設內容是在充分調查分析了當前及今后抗旱管理對旱情信息的需求基礎上,繼承前期工程有關建設原則和經驗成果,充分利用現有信息資源,按照先進實用等原則進行設計。
旱情信息采集系統的建設目標是:完成建設覆蓋全省及農墾總局的旱情信息采集系統,擴大墑情監測站(點)的建設范圍,初步建成旱情信息采集體系。旱情信息采集系統主要包括抗旱統計上報系統和墑情監測系統建設。其中,抗旱統計上報系統是基于現有的抗旱統計制度,建立基于網絡技術平臺的抗旱統計上報系統;墑情監測系統建設是以固定墑情監測站和移動墑情監測點相結合,初步建立墑情采集與傳輸系統,提高墑情自動采集傳輸和應急移動監測能力。
2.3 建設任務
旱情信息采集系統主要對旱情信息中的土壤墑情信息和抗旱統計信息進行設計和建設,其它水文信息由水情部門在日常報汛工作中解決,各級抗旱業務應用系統中涉及的其他旱情信息主要通過各級防汛抗旱綜合數據庫建設解決,或從同級或上級綜合數據庫中調用。
旱情信息采集系統主要對土壤墑情監測信息和抗旱統計信息進行建設,并規范旱情信息的報送內容和標準化要求,其信息類型主要包括數據、文字、報表、圖片、視頻等。
2.4 系統總體設計
旱情信息采集系統是旱情監測體系架構中旱情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旱情監測體系主要由監測站網、采集傳輸系統、信息存儲服務系統和運行保障系統等部分構成,其基本構架參見圖1。

圖1 旱情監測體系架構示意圖
旱情信息采集系統由抗旱統計上報系統、固定墑情采集子系統、移動墑情采集子系統等組成。旱情信息采集系統信息流程設計見圖2、圖3。
3.1 抗旱統計信息報送流程
縣級旱情統計單位通過遠程登錄填報或本地編輯遠程傳輸的方式報送到省級,并集中存儲在省級數據庫中;地市級旱情統計單位(地市防辦)通過遠程登錄對所屬各縣統計單位進行匯總、審核或修改,填報或本地編輯遠程傳輸的方式報送到省級;省級(省防辦)匯總、審核或修改全省上報的數據,并通過遠程傳輸的方式報送到國家防辦。
3.2 墑情監測信息報送流程
固定墑情采集子系統和移動墑情采集子系統分別由固定墑情監測站、移動墑情監測點組成,主要采集土壤含水量等監測信息,墑情信息采集傳輸的流程遵循水雨情信息報送的業務流程,所有實時墑情信息都要求從水情分中心進入水利信息網絡系統實現網絡傳輸,原則上推薦由監測站(點)報送到水情分中心,水情分中心報送到省水情中心的模式,也可由監測站(點)直接傳送到省水情中心,再通過網絡傳送給所屬的水情分中心。省水情中心向省級旱情中心實時傳送墑情監測信息,縣(區)和地市級防辦可通過省級旱情中心進行網絡下載或查詢共享墑情信息。

圖2 旱情信息采集系統建成后信息流程框圖

圖3 旱情信息流向設計示意圖
國家防辦已經初步建立了抗旱統計管理系統,集數據管理、數據上報、統計分析以及上下級間公文傳輸等功能為一體的管理系統。系統服務于縣級、地市級、省級、國家四個級別的相關部門,由各個基層單位填報數據逐級上報,上級單位匯總、修正接收到的數據并生成分析報告,為各級領導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依據的實用軟件。但是,隨著行業管理的深入,該系統的任務逐級下達、數據逐級上報模式的局限性日益顯現,為節省投資、方便管理,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統一完整的旱情信息直報系統,實現各類建設信息的在線采集,建立統一的旱情信息共享與交換的平臺,為決策者快速準確地了解形勢、分析判斷方案利弊,輔助做出正確決策提供支持。
[1]黃明良.拉西瓦水電站接入系統與西北750kV電網建設方案的研究[J].電網技術,2005,29(13):20-25.
[2]胡亮,王娜,樊祥傳,等.東北電網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必要性分析[J].東北水利水電,2013(02):1-2.
DesignofInformationCollectionSystemforDroughtinHeilongjiangProvince
WU Dong-ping
(Heilongjiang Province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Office,Harbin 150001,China)
Drought disaster is one of the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It has impacts o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living and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very year to varying degrees,severely restricting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At present China drought monitoring system is not perfect,can not meet the current needs of drought resistance and disaster reduction.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in the early stage National headquarters of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Office uses the new technology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speeds up the construction,takes drought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ystem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two phase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the State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Command System.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a major grain producing province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information is the information types,involves many departments,information source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scheme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ystem of drough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rought;drought information;soil moisture;acquisition;transmission;treatment;design scheme
1007-7596(2014)10-0028-03
2014-03-04
吳冬平(1970-),男,黑龍江勃利人,高級工程師。
TV877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