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云,周 浩,趙鳳偉
(1.遼寧省農村水利建設管理局,沈陽 110003;2.遼寧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沈陽 110003)
遼寧省水資源信息化現狀
張 云1,周 浩2,趙鳳偉2
(1.遼寧省農村水利建設管理局,沈陽 110003;2.遼寧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沈陽 110003)
文章簡要分析了水資源信息化發展的必要性,介紹了遼寧省水資源信息化的發展過程、現狀,詳細分析了遼寧省水資源信息化建設取得的寶貴經驗和成績,同時也指出了存在的7點不足。并對遼寧省水資源信息化發展提出了4點建議。
水資源;信息化;遼寧省;發展建議
隨著國家對水資源的日益重視,對水資源信息化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通過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數據庫技術及信息通訊技術來增強水資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已經成為水利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水利行業工作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標準。
遼寧水資源信息化發展包括3個過程:
1)20世紀80年代后期,遼寧省剛開始應用水資源管理及水環境監測數據管理系統。其系統建立在小型機和分級基礎上,而且價格昂貴、使用困難、界面不友好,同時也不便與外部進行數據交換。
2)20世紀9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水平的迅速發展,SQL網絡數據庫等網絡技術的應用,水質監測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開始出現,并且有了統一的瀏覽器界面和以Web服務器為中心的在水環境監測管理體系網絡技術的應用。
3)進入21世紀,數字化、信息化已經是整個社會必然的發展趨勢,對水環境監測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來說,通過大量歷史數據來建立各類問題的研究數據模型,對數據進行深入發掘和分析、多系統融合的信息一體化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1]。
隨著國家信息化進程的推進,遼寧省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管理的相關工作的也得到了有序進行,相繼出臺了關于水資源信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水資源信息化建設也取得多方面的成績,如水資源信息化基礎設施環境建設有了明顯改善,各市和流域范圍都對監測站網體系進行整體規劃和建設,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績。
以“金水工程”為代表的全國水利信息化建設不斷發展,涉及遼寧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信息化項目主要業務系統包括:
1)水利廳辦公自動化及電子政務系統、防汛抗旱指揮系統、農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統、水土保持監測與管理信息系統、水庫移民管理信息系統、水利工程數據庫、水利空間背景數據庫、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
2)開發了遼寧省取水許可管理系統、完成了遼寧省取水遠程實時監測網絡系統[2]。全省范圍建設水質監測數據省級中心和市級分中心,并可以對數據庫進行數據存儲和檢索,能夠及時和準確的反應水環境信息。
3)遼寧省防汛抗旱實時工情信息采集系統、遼寧省國家基礎水文數據庫、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自動化系統等基礎水資源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
這些項目和工作為全省水資源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盡管遼寧省水資源信息系統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7個方面:
3.1 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
遼寧省水資源數據大多儲存在基層水利單位,應用系統沒有統一的技術開發標準和規范。并且由于各部門的業務需求不同,業務之間相互獨立,開發建設的信息應用系統基于不同的平臺,采用不同的數據格式,對后期管理造成諸多困難。
3.2 沒有實現信息共享
信息存儲交換共享困難,沒有形成可以共享的公共資源,已開發完成的應用系統往往只考慮局部需求,而忽視公共信息資源的建設。難以可持續有效開發,抬高了系統開發成本,也難以為各級政府和全社會提供水資源共享信息。
3.3 沒有統一管理導致重復建設
目前,水資源信息化建設項目還存在著各自為政的現象,信息孤島問題依然很嚴重,直接導致水資源信息化整體建設水平低、重復建設現象嚴重,水資源信息資源比較分散,開發利用效益不高,整體效果難以體現。
3.4 信息化程度低
水環境監測、管理和分析評價工作目前仍依賴于人工,仍沒有對全省水環境質量實現信息化、網絡化的管理。
3.5 缺少配套資金應用程度不足
由于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剛剛起步,各地的建設水平參差不齊,往往僅局限于區域性的試點建設,同時還受到建設資金來源的制約,缺少相應的軟硬件支持,系統應用的覆蓋面不夠,并且管理維護比較薄弱。
3.6 缺少相應技術人才導致系統功能不能充分發揮
我省部分水資源基層單位對水資源信息系統的后期維護和運行重視程度不夠;地方主管部門沒有設立專門的維護資金,加上沒有形成高素質、穩定的運行維護隊伍,最終導致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不能充分發揮預期的效益,反而成為管理單位的包袱。
3.7 各個水資源信息化系統維護更新存在困難
早期部分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設備已經開始老化,缺少備品備件,部門水資源信息系統已經無法正常運轉,迫切需要更新換代,急需對現有水資源信息系統進行整合管理,這些問題已經成為我省水資源信息化發展建設的燃眉之急。
具體包括4個方面的內容:
4.1 總體規劃統一標準
從水資源管理的需求出發統籌做好總體規劃,保證技術架構的一致和各類數據標準規范的統一,避免出現低水平重復建設,保障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實現各市縣水資源業務的定量化、精細化管理。
4.2 整合資源共享利用
應按照水利信息化建設要求,所有信息基礎設施都必須按資源共享的原則建設和應用,在科學分析充分調研的前提下,保證現有水資源信息進行補充和完善,在充分整合各類水資源相關信息的基礎上,強化水資源基礎信息的優化配置和共享利用,實現效益最大化。
4.3 加強管理重視專業人才
要探索一套科學有效的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相適應的工作模式和運行機制,要加強水資源信息化的日常管理和維護,要有專項資金保障系統建設的有序發展和系統的正常運轉。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掌握先進信息技術、熟悉水利專業知識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4.4 增加投入注重系統可持續開發
各級政府要增加對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重視對現有水資源信息化項目的管理與維護。對既有水資源信息系統按需求進行進行升級和滾動開發,實現水資源信息系統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
[1]宋永平.遼寧省水資源監測能力現狀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41(06):180-181.
[2]歐承建.四川省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必要性分析[J].四川水利,2013(02):2-5.
1007-7596(2014)01-0259-02
2013-12-06
張云(1969-),女,河北撫寧人,工程師,從事水利工程施工與管理工作;周浩(1982-),男,吉林九臺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趙鳳偉(1977-),女,遼寧普蘭店人,工程師,從事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
TV21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