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哲

讓我們一起祈福,為馬來西亞航空MH370航班,為機上239名乘客和機組成員,為他們的家人,為那些徹夜忙碌的搜救者,還為那些因為關心或不得不關心而在等待中備受煎熬的人。
從2014年3月8日凌晨2點40分MH370航班失聯至今,我們依然真心相信奇跡。
作為以追蹤真相為己任的媒體人,我們早就習慣于面對各種各樣的不可知,習慣于將大多數不可知看作自己必須接受的挑戰,甚至習慣于因為種種不可承受的因素而放棄接近真相的努力。然而馬航MH370航班的失聯讓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一點我們始終還沒有習慣:那就是用更專業的精神,直面飽含著如許焦慮、殷切,渴望被告知“究竟發生了什么”的目光,哪怕僅僅是面對鏡頭的無意一瞥,哪怕他們對我們根本就沒有期待。
等待與人的心理焦慮程度的關聯,很像一個傾倒的“L”曲線——在開始階段,時間是最猛烈的興奮劑,它的步步緊逼讓人的神經越繃越緊,情緒越來越難以控制,“陰謀論”謬種流傳,而當越過一個峰值后,如果人們還沒有崩潰,時間又搖身一變成了“良藥”,它的流逝終能漸漸撫平大多數人心里的傷痛。
不知道這是不是國際航空界約定在沒有確切證明飛機下落之前,便只能使用“失聯”的原因之一。畢竟,對于等待中的人來說,希望是最珍貴的。
焦急等待中的人——尤其這種等待與安危、命運、前途直接關聯時,他們常常會表現出種種“病急亂投醫”的形狀。他們會努力追逐所有的“相關人士”“有關部門”,希望他們就陪在身邊;他們會在一瞬間失去了分辨力,任何空穴來風的消息都足以觸動他們的神經;他們甚至會變得沖動、易怒、不近人情……
及時告訴他們“究竟發生了什么”是撫平上述一切最好的藥劑。但有很多時候,“發生了什么”往往無法在他們最迫切需要的時候出現。以常常被拿來和MH370相提并論的2009年也曾一度“失聯”的法航447航班為例,最簡單的“失事”結論的作出,搜索到最初的殘骸,用時大約七天;關于事故認定的初步報告,用時一個月;而殘骸和眾多遺體被發現用了兩年多,耗資兩千多萬美元;最終事故報告費時三年,而事故責任迄今沒有最后結論。
許多時候,真相并不必然會很快大白于天下,尤其是當它與生命的消失、責任的追究、利益的權衡、名譽的損毀……相勾連之時,它只是在某個角落默默等著人們窮盡所有可能的技術與智力,慢慢接近并最終發現。
更糟糕的則是,各種不知真假的消息漫天,讓哀痛者一遍又一遍承受心理上的折磨與煎熬。
我們能理解MH370航班乘客的家屬要求“馬航在3月9日17時前公布真相”,盡管這個要求在客觀上絕無可能,在主觀上不切實際。我們也能理解在一個信息爆炸時代,剛剛在網絡、移動互聯上享受到信息充分自由的大多數“自媒體”渴望參與大事件并被盡可能多的人關注的心情。我們甚至能理解一些網站為點擊、廣告不擇手段去制造噱頭,甚或有意以訛傳訛。但我們實在不理解會有嚴肅的媒體,參與這場唯一不該拼速度的競爭,讓眾多未經證實的消息出現在自己的報道中、網頁上、微博微信平臺上,甚至讓已經被證偽的消息重新滾動在屏幕上,僅僅因為它們更吸引眼球。
在“7.23”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發生后,我們曾檢討過“快”,在今天關于MH370航班命運的焦急等待中,或許我們應再次檢討“快”。我們現在能夠檢討的,只能是媒體的功利性,是什么讓他們放棄職業倫理和專業精神而變得唯快是圖;再過一段時間,或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包括乘客家屬與眾多急切的好事者要求限時公布真相的盲目,以及社會的群體性浮躁。
MH370仍在失聯中。媒體人,準備好你的相機、錄音筆和采訪本,時刻準備用努力的調查,用切中要害的提問,給所有可能的“相關者”施加持續而適當的壓力。我們接近真相的努力,就是對所有人最好的交代。客觀、專業、無限接近事實的報道,永遠是嚴肅媒體最核心的競爭力,也是對我們時代最大的增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