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 軍(河南省水利水電學校)
近年來,中職辦學曾一度面臨招生難、教學難、管理難、就業難的尷尬局面。國務院作出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以來,中職學校迎來了大好的發展機遇。面對機遇和中職辦學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挑戰,如何創新教育中職教學模式?如何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如何有效與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對接?是擺在每個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嚴峻話題。河南省水利水電學校在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就創新中職培養模式方面談一下我們的做法。
對于中職學校來說,要想培養出與經濟社會發展、生產實際接軌的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必須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對學生進行頂層的培養規劃。河南省水利水電學校作為國家級重點學校、豫東南知名的工科學校,主要培養的是面向水利、建筑、道橋等的工程技術人才。我們結合學校的辦學特點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制定了“立足水利水電傳統專業,重點辦好土木工程優勢專業,全面開發道橋、裝飾、平面設計等互補專業”的辦學思路,確立了“水利水電工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工程監理、測量工程技術、公路與橋梁等專業”為學校的優勢專業。通過對建筑企業等用人單位、畢業生的調研,我們改革教學內容、加大實習實訓課程的比重,提出了用“1.5+0.5+1”的教學模式,設定中專學生三年的教學計劃。“1.5+0.5+1”中的“1.5”即:用一年半的時間設定學生專業課、基礎課和德育課的學習。根據專業、崗位需求,文化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以實用為先、夠用為度,對理論教學時數進行了適當壓縮。德育課的教學圍繞國家大綱,強化科學思維方法、道德素質提升、普法安全教育、團隊協作精神的教育。圍繞崗位職業技能需求合理安排專業課,讓學生真正掌握頂崗實習前所必需的專業技能,為模塊教學和頂崗實習奠定基礎。“0.5”即用半年的時間進行“技能模塊”的學習。所謂“技能模塊”是根據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學生的目標,在各專業中確定一些技能要求較高的一線操作崗位作為專業崗位群。如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的預算員、安全員、材料員、質檢員、施工員,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的計算機操作員、維修員、網絡員、程序設計員等等,并將這一崗位群明確地寫在相應專業培養方案中,圍繞崗位確定培養目標。而后將這些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知識和技能進行分類整合,組成若干模塊和教學項目,以“技能模塊+教學項目”的方式構建新型課程體系。如在水建專業中實施“一座水閘”的實訓模塊,在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專業中實施了“一幢樓房”的實訓模塊,在計算機專業中實施了“一臺電腦”的實訓模塊等等,讓學生在實訓中系統掌握專業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最后一個“1”是指第三年直接到企業中進行頂崗實習。河南省水利水電學校改革了考試評價模式,推行“書面筆試+技能測試+平時考核”的考評方式,綜合評定學生成績,并突出技能測試的所占比重。這種培養模式將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與畢業后的就業崗位對接,鍛煉并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學生順利就業提供了保障。同時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通過自己的勞動給企業創造價值值,還可以得到企業給予的津貼報酬。
“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實施技能培養的人才保障。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才能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建立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實施技能培養的重要一環。河南省水利水電學校一是在“雙師型”教師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課時津貼等方面給予傾斜,鼓勵教師參加建筑師、結構師、監理工程師、造價工程師、建造師等國家執業資格考試,對專業課教師評聘第二個專業技術職務并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加大獎勵力度;二是爭取國培、省培計劃培養學科帶頭人;三是組織老師分批次到全國職業教師培訓基地、高校和沿海發達城市實地學習考察,學習他們的先進理念,拓寬專業教師的知識面,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四是通過結對幫扶、以師帶徒、到企業實踐等方式加大對年輕教師的培養;五是倡導和鼓勵公派讀研和在職讀研,大力培養高層次、多學科的研究生師資隊伍;六是聘請社會知名專家、能工巧匠到學校指導學生實習、實訓。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對骨干教師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學校形成了抓學習、學技術、考證書、提層次的氛圍,有效錘煉了教師隊伍,為學生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證。
實訓基地建設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的保障。河南省水利水電學校專門成立實驗實訓中心,負責學生校內實習實驗實訓的開展。學校建有建筑材料、土力學、工程測量與繪圖、供用電等實驗實訓項目,完善了測量實訓室、建筑施工實訓室、計量與計價實訓室等工程專業實訓室的建設,并配有經過培訓的專職指導教師現場指導傳授實訓實驗操作的各個環節。在工程施工方面,學生可以進行現場砌墻、混凝土攪拌澆筑、預制粱板制作、基本構件鋼筋骨架制作、綁扎等施工實踐操作。學校還加強了與河南省第一、二水利工程局、白龜山水庫管理局、石漫灘水庫管理局、沙河管理處等大中型水利建筑企事業單位的合作聯系,并和中建、省建及周口市區二十多家建筑安裝公司共同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進行認識實習、頂崗實習、施工實習提供保障。學校還將將企事業單位的專業骨干聘請為基地兼職教師,與河南省水利水電學校的專業課教師共同組成實訓指導組,對學生進行技術指導,促進了學生專業技能和素質的提高,為學生技能培養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化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是落實全國職教會議精神,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有效手段,是校企深度融合、優勢互補、雙向共贏、推動行業發展的有效措施,是培養行業需要的專業人才的需要。河南省水利水電學校參與組建了水利行業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先后與河南永暢建筑有限公司、河南托普天地測繪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了訂單培養。學校與用人單位共同擬定培養規劃、共同開發培訓教材,按進度考評、推進實施進度。根據行業職業要求,學校將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相結合,大力倡導“雙證書”制度。河南省水利水電學校是省建設廳認定的“建筑企事業單位專業管理人員”培訓點,周口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定點學校”。學校在教學中積極引入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證書的考核內容,并開設建筑“七大員”、計算機等級證、電工證等培訓內容,讓學生在畢業時既可拿到畢業證,又可拿到社會上認可的執業資格證,提高學生“雙證”培養的通過率,近幾年,學校中職畢業生“雙證”獲取率均達到80%以上,增強了學生就業的適應性和競爭力。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河南省水利水電學校中職生在企業頂崗實踐鍛煉后,許多企業等用人單位都與學生簽訂了就業協議書,提前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建筑、水利和道橋類專業的學生不到畢業時間,85%的同學都已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