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備受關注的山東招遠涉邪教故意殺人案在山東省煙臺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張帆、張立冬被判死刑。事發于5月28日21時許,“全能神”邪教組織人員張帆、張立冬等6人在一家麥當勞快餐廳向就餐人員索要電話號碼,遭被害女性吳碩艷拒絕后,視其為“惡魔、邪靈”,毆打被害人致死。
人們在震驚之余不禁要問,當今社會飛速進步,科技高度發達,為何邪教仍能蠱惑人心,俘獲眾多的信徒?從科學角度講,這顯然與“精神控制”有關。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個人成長發展的內在力量是動機。動機往往是由不同性質的5種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組成,而這5種需求之間,有先后順序與高低層次之分,既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方面的低級需求又有愛與隸屬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等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高級需求。需要越強烈、越迫切,引發的行為就越強有力。在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如果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尋求其他途徑得到滿足。
很多邪教組織正是利用普通人對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順利等的心理需求,謊稱信了自己的組織就能消災避難、保平安等,誘人入教,從而達到精神控制的目的。
就拿生理需求來說,邪教宣揚能“祛病健身”、擺脫塵世的痛苦,這對年老體弱者和社會弱勢群體有較大吸引力。日本的邪教組織奧姆真理教,在其創立伊始便宣揚其教團以解除人間痛苦為宗旨,設立有專門醫院和診所,宣稱“可以治療癌癥、艾滋病”。這種手法投合人們渴望健康的心理,使不少患病的信徒不能自拔。
針對安全需求,邪教組織往往利用信徒的恐懼心理,對其進行欺騙,然后實現精神控制。
以“全能神”為例,該組織又叫“東方閃電”,它曲解基督教《圣經》,宣揚“全能神”統治的“國度時代”已經來臨,神以一個東方女性的形象降臨中國,將對人類進行審判。該教聲稱“世界末日就要來臨”,只有信“全能神”才能得救,凡不信和抵制的都將被“閃電”擊殺。該組織蒙蔽大量信徒,在華北等地的農村迅速蔓延。另外,一些邪教組織還對脫離該組織的信徒進行殘酷懲罰,其他信徒因此心生恐懼,不敢再“叛教”,信徒因此入“教”容易脫“教”難。
馬斯洛所說的第三種需求是社會交往與歸屬需要。邪教組織之所以能迅速擴張,與這一點關系密切。
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引起較高的社會心理壓力,在這種焦慮情境下,個體與別人親近的需求就會增加,而現代生活又使人際關系相對更加隔閡,這種長期的需求缺失,容易導致心理疾病。
在我國很多城鄉地區,居民的集體活動越來越少,人與人的關系也變得日漸淡漠。邪教組織看到了這一點,利用人的社會交往與歸屬的需要,吸引并控制信徒。
在貧富分化的社會中,很多弱勢群體都渴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邪教組織往往宣稱(除教主外)信徒之間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其實卻另有所圖。如美國“人民圣殿教”的教主瓊斯,就要求參加者把個人財產全部捐給教會,教徒之間不得有經濟差別,完全平等,生活所需由教會統一分配,他有時還打著慈善的幌子,對醫院、養老院、生活困難的人捐款,取得人們的信任和支持,也讓很多信徒沉浸在“平等”的幻覺中。實際上,邪教教主往往霸占了教徒的財產。
精神控制也稱“洗腦”,是指群體或個人運用超乎常規的方法,勸說其他人順從操縱者意愿的過程。其主要特點就是對信徒和外界環境交往的控制,使信徒完全接受某種特定的理念。如果這種控制的程度特別強烈,就會內化演變成一種信徒自愿受控制的行為,形成“成癮”心理。
筆者在和一些邪教信徒親屬的交流中了解到,很多信徒的心理已經發生了嚴重扭曲,他們覺得工作沒意思,掙錢沒意思,家庭沒意思,夫妻感情沒意思,子女沒意思……只有邪教組織的聚會、唱“信神”歌曲、聽人講道等活動最有意思。一些更為嚴重的癡迷者甚至還出現了精神異常行為。
四川內江的一位中年女性癡迷“全能神”以后,行為變得異常,她家人患癌癥,她竟然認為這是神的美意;自己生病也堅決不看醫生,甚至把藥扔掉。山西臨汾的一位邪教受害者表示,他的妻子信“全能神”后,就不再工作掙錢了。
許多癡迷者的親屬反對他們信“全能神”,癡迷者就說不信“全能神”的是魔鬼和撒旦。這種狀態導致很多家庭破裂。為了挽救自己的親人,一些“全能神”邪教信眾的親屬還建立了“反全能神聯盟”,通過QQ群交流溝通,希望找到解救親人的辦法。
那么,這些信徒怎么會“中毒”如此之深呢?
一般來說,實施精神控制(洗腦)有這樣幾個條件:
使人意識不到這種控制:個體發現自己一步步在改變,捐獻金錢、放棄工作、越來越狂熱,但覺得這一切都很正常,是自己自然而然變化的。操縱者并沒有明確提出要求,但所有人都“自發”走了一條最符合操縱者利益的路。
控制人的時間和生活環境:通過一系列規則、要求或建議,實現對被操縱者個體時間和環境的控制。
營造無能感、恐懼和依賴性:提出一個可望不可及的美妙前景,而這個目標只有參加操縱者組織的活動才能達到。貶低現實生活、夸大美好前景,責備個體的缺陷,使被操縱者逐漸產生一種無能感和依賴性。
壓制個性化的行為與態度:一切要按照組織者的意思進行。上有操縱者理論上的提倡,下有個體間的相互評價和監督,因而具有強大的力量。個體認識到,進入這個組織就要拋棄過去的自己,重新做人。
灌輸新的行為與態度:被操縱者進入組織以后,其他個體的尊重和肯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得到肯定,就認為具有最大價值;個人看法得到組織的鄙夷或者漠視,就棄之唯恐不及。經過一段時間,一個所謂的“新人”就誕生了——成了操縱者的留聲機和傳聲筒。
提出一套循環論證的理論:在實施精神控制的組織中,個體總是錯誤的,組織總是崇高的,外部世界總是低級的、邪惡的。被操縱者長期處于這種氛圍中,別人用這套邏輯對待他,他也理直氣壯這樣對待別人。最后,這種思維方式成了信徒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勢,很難認識到,也很難走出來。
有調查結果顯示,容易受邪教蠱惑的人至少具有以下性格傾向中的一至二項:
一是具有偏執、強迫型人格傾向。這種人格傾向往往認知狹隘,無反向思維,頭腦易于被控制。
二是具有分裂型人格傾向。這種人格傾向敏感于某種奇異的心理體驗,思維習慣于任意聯想,易于被邪教組織鼓吹的奇跡所吸引。
三是具有癔癥型人格傾向。這種人格傾向易受暗示,渴望得到注意和贊賞,好幻想,不習慣于理性邏輯思維,情緒化,易于用想象代替現實以滿足心理需求。
四是具有沖動型人格傾向。這種人格傾向易于爆發負性激情,行為有不可預測性,往往情緒激動極易發怒做事不計后果。
五是具有神經質人格傾向。這種人格傾向不相信自己能駕馭生活,缺乏自信,盲目乞求他人幫助,自愿從屬他人,缺乏這種依賴會有毀滅感和無助感。
六是具有受虐型人格傾向。這種人格傾向易于任人擺布、自輕自賤、屈從外力,甚至自我傷害、自我折磨,以放棄自己的人格尊嚴,摧殘自己的身心健康,犧牲親人朋友的感情甚至生命等來換取權力、財富和社會認可,這種傾向的人易于成為邪教攻擊社會的工具。
前邊說到,一些弱勢人群由于特別缺少社會歸屬感,容易進入一些令他們感到自己很受重視的非法組織,并沉湎其中難以自拔。這就要求基層社會組織和民間愛心團體,能更加關心這類人,多幫他們緩解生活中的焦慮,多組織一些民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如唱歌跳舞、做手工、旅游等,吸引他們參加,擴大他們的正常交往,使他們改善身心,遠離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