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敏
(普蘭店市河道管理處,遼寧 大連 116200)
典型地區農村河道整治模式與經驗推廣
徐 敏
(普蘭店市河道管理處,遼寧 大連 116200)
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對農村的建設開發也越來越深入。農村河道作為農業活動主要的排水系統、灌溉系統,對地區的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在現代化建設的推動下,我國相當一部分地區已經在河道的治理上有了很大的發展,而一些不發達的典型農村地區在整治上的工作還不夠到位,由于特殊的地域環境等給河道整治帶來一些困難。文章通過對以往河道整治的做法的整理分析,總結探討了我國典型地區農村河道整治模式與經驗。
典型地區;農村河道整治;模式與經驗
農村河道與農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對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提高對河道的整治,能夠使其正常地發揮作用,反之,則可能導致排澇不暢、灌溉不及時等問題,對地區造成嚴重的危害。
農村河道一般都順應自然的特性進行安排,由于地域等因素,河道彎曲、斷面不規則,在許多發達地區對農村河道的整治已經形成規模,在典型地區河道整治工作也有相應的開展,加強對其整治模式的探討[1-3]。
總結整治經驗,能夠為典型地區農村河道的整治提供重要的參考,提高河道的整治水平,促進農村建設的發展。
農村河道的整治是一項多程序的工作,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管理、監測,從而達到對河道的維護、修整的目的[4-5]。農村河道在疏于維護的情況下,往往會出現堵塞、水質污染等問題,因而在整治中要加強對河道垃圾的清理、監測河道的水質,對河道周邊的環境、生產活動也要進行管理,分析其對河道的影響。
通過對典型地區農村河道的整治實踐,已經出現多種有效的管理模式,采取加強宣傳、提高意識的方式,在整治上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以及對其制定必要的規則、治理標準等,有了一定的成效。
由于對農村河道的整治涉及多個部門的共同管轄,既要對水質等實行檢測,又要對河道進行垃圾清理,這些都要求整治要多方面的聯合。
整治河道的典型模式是聯合治理,由多個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合作,強化管理,具體在整治上長效管理。責任制度的設立為治理河道提供了保障,保潔隊伍的建設對河道的清理也有了重要的保證[6]。
通過責任制,能夠使整治管理落到實處,強化了整治的效果。而且部門合作,也加強了地區的溝通與組織。
在我國典型農村河道的治理上,面臨著許多問題,如投入資金短缺、難以保證長效管理、整治意識不強等,針對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通過對河道整治實踐的整理分析,總結出相應的有效經驗,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共總結出3條經驗,即加強重視程度,加大投入、整治與管理同步,強化規章制度作用和擴大整治參與,保障長效整治。
2.1 加強重視程度,加大投入
經過對以往整治實踐的分析,加強對河道整治的宣傳工作有助于提高相關人員的重視程度,這樣能夠提高對典型地區農村河道的治理。
河道是農村的一道生命線,相關責任人只有維護好河道的正常運行,才能給地區帶來發展。在對宣傳教育提高重視的同時,加強對河道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將河道納入當地工作的重要范疇,從而加強對河道整治經費的投入,采取整治措施,為其營造良好的氛圍。這是農村河道整治重要的經驗之一,也是開展河道整治工作的前提工作之一,因此必須受到各地區的重視。
2.2 整治與管理同步,強化規章制度作用
農村河道的整治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是一時就能夠完成的,這需要持續的維護管理,才能發揮其作用[7-8]。因此,在對河道的治理中,應當將整治與管理同步結合起來,強化其效果。
整治能夠對河道出現問題的地段進行及時的處理,而管理則能夠在日常中對河道進行維護,使其免遭破壞。
要根據農村河道不同的特點,形成以政府為領導的整治模式,加強監督,強化管理,結合當地河道整治的具體情況,制定管理規章,明確責任,落實管理。
按照規章,嚴格地進行執行,發揮其制約作用,對人們形成約束力,以此來共同進行對河道的整治,并通過管理來進行治理成果的維護。
2.3 擴大整治參與,保障長效整治
農村河道的整治不是某個職能部門單獨能夠實現的,因為河道整治具體涉及到對整治成果的維護,只有加強各方面的合作,進行長效的管理,才能將農村河道的整治工作做好。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通過政府鼓勵,責任到戶,積極宣傳等方式促進當地民眾提高對農村河道的保護意識,采取擴大整治參與的措施能夠加強河道的保護力度,對河道的整治也有非常積極的作用[9-10]。
農村河道出現破壞問題其原因主要有2個:①由于當地民眾引起,不恰當的活動會對河道造成影響;②當地民眾在整治河道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主要的建設力量。
因而,通過多種方法使其提高主體意識,積極推動他們在河道治理上的參與,能夠為河道的長效整治與管理提供重要的保障。
綜上所述,農村河道對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不可或缺的水利設施,起到灌溉、排澇等的關鍵作用,而且河道也是生態環境的一部分,對環境的平衡也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典型地區農村河道的整治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要通過加強有關方面的重視意識,做好治理的整體規劃,積極調動當地群眾投入到河道的整治與管理當中,形成長效機制,才能獲得良好的整治效果,為城鄉一體化建設貢獻力量。
[1]段文標,余新曉,侯旭峰,等.北京山區石匣小流域綜合治理可持續發展評價與分析[J].水土保持學報,2012,25(08):86-90
[2]楊淑慧,王遠航,鄭月芳,等.北京市郊區中小河道存在的問題與綜合治理的對策分析[J].北京水務,2011,23(15):14-17.
[3]陳凱祥,江峰,成濤林,等.中國財政支持建立農村河道疏浚長效機制問題研究[J]. 農村財政與財務,2012,45(26):32-34.
[4]賈俊香,李春暉,王亦寧,徐禮強.我國典型地區農村河道整治模式及經驗[J].人民珠江,2013(01):05-08.
[5]王亦寧,鐘玉秀.關于加強農村河道整治的建議[J].水利發展研究,2013(10):15-18.
[6]孫既旺.淺議農村河道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模式及應用[J].才智,2013(16):219.
[7]陳松,閉祖良,國洪梅,張展羽.城鎮河道綜合整治的幾種措施[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0(08):34-36.
[8]衛國峰,胡相杰,唐梅英,等.河道整治工程效益評價方法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1,22(01):70-72.
[9]李景巖,張樂元,馬安寧.河道整治工程標準化管理淺談[J].山西水利,2009(02):75-76.
[10]盧國勝.加強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42(09):158-159.
1007-7596(2014)12-0219-02
2014-05-26
徐敏(1972-),女,遼寧大連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利工程設計。
TV8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