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蔓麗
(鞍山市河道管理處,遼寧 鞍山 114002)
鞍山市基礎水信息資源調查與分析
孫蔓麗
(鞍山市河道管理處,遼寧 鞍山 114002)
2011年鞍山市開展了建國以來首次進行的水信息基準性調查。查清了全市河流和水利工程的基本情況,系統地掌握了全市的河流開發、治理保護狀況,摸清了全市經濟社會用水狀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水信息支撐和保障。
水信息;技術路線;調查;分析
2011年,為了全面查清鞍山市河流和水利工程的基本情況,系統掌握全市河流開發治理保護狀況,摸清經濟社會用水狀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基礎水信息支撐和保障,全市開展了建國以來首次進行的水信息基準性調查。
按“在地原則”,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工作單元,遵循內外業相結合的原則,采取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和重點調查等多種調查形式。普查數據的收集采用清查登記、檔案查閱、現場查勘、DEM和DLG數據融合提取技術、遙感分析、估算推算等多種調查技術。
3.1 河流基本情況
經普查全市流域面積50 km2以上河流66條,流域面積100 km2以上河流45條,50~100 km2以上河流21條,較大河流有遼河、渾河、太子河、繞陽河、大洋河。
3.2 水利工程設施的基本情況
3.2.1 水利工程設施情況
全市現有水庫工程23座。總庫容9 558.04 萬 m3,設計灌溉面積0.54 萬hm2,2011年供水量326.1 萬 m3;水電站工程2座,總裝機容量2 000 kW,多年平均發電量540 萬 kW/h,2011年發電量426 萬 kW/h;水閘工程46座。其中分洪閘4座,過閘流量768.5 m3/s;節制閘4座,過閘流量46.6 m3/s;排水閘33座,過閘流量426.24 m3/s;引水閘5座,過閘流量31.7 m3/s;橡膠壩5座,壩長1 519 m。全市現有泵站工程158座。總裝機流量799.18 m3/s,總裝機功率69 473.0 kW,堤防工程261段,堤防總長度1 168 038 m,達標長度1 133 713 m,穿堤防建筑物數量376處;農村供水工程66 842處,2011年實際供水人口180.81萬人。
3.2.2 灌區情況
2011年全市有灌區1 439處,總灌溉面積6.64 萬 hm2。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77 萬 hm2,其中低壓管道輸水灌溉面積0.632 萬 hm2,噴灌面積0.057 萬 hm2,微灌面積0.083 萬 hm2。2011年實際灌溉面積5.56 萬 hm2。
3.2.3 地下水取水井情況
2011年全市境內共有地下水取水井170 601眼,年取水總量48 573.15 萬 m3。其中規模以上機電井4 661眼,2011年取水量29 331.47 萬 m3;規模以下機電井128 036眼,2011年取水量15 585.08 萬 m3。
3.3 河流的開發利用和治理保護情況
全市現有河湖取水口121個,供水人口0.65萬人,灌溉面積1.75 萬 hm2。2011年取水量23 305.08 萬 m3;已治理保護河段總長度1 468.86 km,治理河段達標長度295.13 km,未治理河段長度156.29 km。
3.4 經濟社會用水情況
1)居民生活用水情況:以縣級行政區為單元,參考城市化水平,采用PPS方法,抽取700個典型居民生活用水戶進行調查。調查成果如下:城鎮居民生活用水戶人均日用水量為平均值為65.65 L,農村居民生活用水戶人均日用水量為平均值為52.5 L。
2)公共供水企業情況:全市現有城鎮供水企業和日供水量超過1 000 t(或供水人口超過1萬人)的農村供水單位10家。供水水廠16個,總供水人口205.54萬人,取水量為19 045.17 萬 m3。
3)工業用水情況:按照年取水量在5 萬 t及以上的用水大戶重點調查;用水大戶以外的其他工業用水戶,區分高用水工業和一般工業,采用PPS抽樣方法,抽取典型工業用水戶進行調查的原則,調查結果如下:共抽取調查對象492家,其中包括89家用水大戶。火核電業有21家,總產值為34.36億元;高用水有170家,總產值為446.69億元;一般工業有301家,總產值為437.05億元。總取水量為18 862.35 萬 m3,用水量為18 862.35 萬 m3。
4)建筑業和第三產業用水情況:重點調查年用水量≥5 萬 m3的第三產業、機關及企事業用水大戶;用水大戶以外的第三產業用水戶抽樣進行典型調查。全市共抽取建筑業典型13家,總的施工面積為48.51 萬 m2,從業人員14 031人,實際用水量是16.41 萬 m3,單位施工面積用水量平均值為0.34 m3/m2。第三產業用水大戶住宿餐飲業有5家,總用水量為32.77 萬 m3,其它第三產業14家,總的用水量為228.87 萬 m3。第三產業一般典型戶的住宿餐飲業的從業人員日均用水量平均值為,433.77 L,其它三產從業人員日均用水量平均值為197.94 L。
4.1 全面系統、真實可靠的獲得了與水相關的資源環境信息和社會經濟信息
全面查清全市流域面積在50 km2以上的河流數量及其分布,查清其水文特征狀況;全面查清全市各類水利工程的數量與分布、規模與能力及效益等基本情況;全面查清全市城鄉居民生活用水,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建筑業用水、第三產業用水等國民經濟各行業用水以及河道外生態環境用水狀況;全面查清全市江河湖泊取水口、水源地、入河湖排污口、河湖治理情況等河流的開發治理保護情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準確全面、真實可靠的水信息。
4.2 規范統一、科學系統地建立了全市基礎水信息平臺
通過普查,進一步完善了基礎水信息和統計調查制度,建立健全了基礎水信息登記和臺賬管理系統,建立了全市基礎水信息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建立了水信息資源整合和共享機制,構筑了“市—縣”水利普查信息管理系統,形成了規范、統一、權威的全市基礎水信息平臺,填補了鞍山市有關國情國力信息體系中水信息的空白。
4.3 科學準確、重點突出的查找出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建設的水利薄弱環節
查找出全市存在著中小河道防洪標準偏低,水庫設施老化、管理手段落后等與現階段水利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的突出問題。其次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仍然十分薄弱,農田水利建設滯后仍然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糧食安全的重大制約。普查結果顯示,目前全市仍有一半以上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條件,80%以上的灌區已經運行30 a以上,現有灌區普遍存在老化失修、配套差、標準低、效益衰減等問題;田間工程配套率不足50%,農田灌排“最后一公里”問題十分突出。
4.4 有的放矢、統籌兼顧地謀劃好水利可持續發展的科學布局
積極踐行并不斷豐富完善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加快推動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加快從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合理利用雨洪資源。加快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堅持節水優先、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加快從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向預防保護、綜合治理、生態修復相結合轉變,注重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加快從水資源開發利用為主向開發保護并重轉變,更加注重水利建設中的生態保護,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多贏。
[1]王貝,趙子建,梅傳貴,方小平.基于GIS的寧波市基礎水信息平臺設計與實現[J].浙江水利科技,2013(06):57-59.
1007-7596(2014)12-0291-02
2014-09-18
孫蔓麗(1975-),女,遼寧遼陽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河道管理工作。
TV211.1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