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春慧,郭志斌,高立文
(1.黑龍江農墾海實水利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哈爾濱150046;2.黑龍江省巨浪牧場水務局,黑龍江五大連池164131)
淡化水與調水的比較
曲春慧1,2,郭志斌2,高立文1
(1.黑龍江農墾海實水利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哈爾濱150046;2.黑龍江省巨浪牧場水務局,黑龍江五大連池164131)
本應廣泛宣傳的中國南水北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卻因2013年底國家主席習近平批示中“水質穩定達標”的要求,使海內外開始關注這次遠距離調來水的水質、水價和水權如何補償等問題。而與調水相比,海水淡化優點較多,致使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無法開工。
淡化水、調水、水質、水價、水權
簡單地說,南水北調就是把水量相對豐沛,年均入海淡水量約達1萬億m3的長江水,通過東、中、西3個調水工程,引到年均入海量極少的黃河流域末端,而從解決黃河下游及其以北的京津冀地區極度缺水難題[1]。
但由于長江入海口的水質極差,使東線調水水質無法保證,中、西線因水量不穩和水權補償等問題,加之1 000 km以上的調水、尤其是十幾級提水帶來的高水價,使恰巧處在環渤海地區的京津冀地方政府,紛紛開始建設海水淡化,連北京都將在2 a后吃上270 km外的渤海淡化海水。因此,減少調水量,增加淡化水,已成為未來解決京津冀地區缺水的趨勢。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先行通水,是由于利用了江蘇已建的調水工程及大運河等水道,工程量和投入較少。但輸水線路長達1 000多km,而通過十幾級提水到達德州、天津的長江水水質的具體級別卻無定論。
據《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布,長江入海口的水質極差。但距離入海口300 km的《2012年揚州市年度環境質量公報》說:南水北調東線揚州段水質達標率為100%。
環保部門沒用國際通用的具體水質級別,而盡量用形容詞含混公布的這組水質數據,目的似乎是說:傳統的上海經濟區,排污嚴重;新興的中西部經濟領頭羊重慶、武漢和長三角的南京等,排污達標。致使6 000多km的長江,在入海前的300 km,水質發生了從達標到極差的陡變。
與所有調水工程一樣,南水北調也是要求要確保3類水以上。但環保部門的數據,使京津冀地區深表懷疑,這是該地區開始大規模建設淡化水的原因。
國家領導人對南水北調水質的要求,正在使受水地區認為:高成本調到北方的長江水質量極差。因此,南水北調一期工程的東線剛一通水,即面臨被受水地區拒絕的危險[2]。
建設調水工程必須確保的另一個要素,即是水量。但該工程的水量,既面臨著中、西線要求補償水權的壓力,還面臨著中、西線確實存在水量的不足,加之氣候因素,使南水北調工程的調水,只有東線能確保水量,但因水質存疑而備受指責,面臨拒收的危險。
從水利部前部長汪恕誠提出以“水權制度保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至今已10多年,但由于種種原因,水權制度在中國還僅停留在概念,實際操作的也僅有浙江東陽—義烏的水權交易。
由于水權這個準物權到了中國后,尚受制于各利益集團的抵制。所以,實踐中行政權力主導調水,成為普遍現象。但在網絡社會,由于利益受損的地方政府有了很多利用民意去抵制調水的操控手段,如四川、湖北等省份的民間反調水,進一步加大了中、西線調水工程的難度。在水權尚無立法的情況下,導致南水北調中、西線工程難度極大。
因此,在目前尚未按照汪恕誠呼吁的水權理論,給“南水”調出省份必要補償,甚至調出省份自己都缺水的情況下,導致南水北調中、西線工程建設中困難重重,西線至今不能開工。
任何江河的來水,都受氣候、植被和季節等多重因素影響,否則也不會有“多年平均來水量”這個術語。因此不難理解,當2009—2011年長江中下游干旱,洞庭湖、鄱陽湖等大面積萎縮時,為了確保大庫容后高水位以多發電的自身利益,三峽水庫也不愿加大放流。
即便是當年來水量,也是雨季大,旱季少。如河流中上游流域植被好,全年來水會相對均勻。但長江中上游流域的植被,涵養水源的能力已全面下降,做不到均衡來水。而水庫這種控制性工程,不但干旱季節自身來水量少,而且首先要確保長江下游省份的必要生態流量,這進一步弱化了長江中上游水庫成為南水北調穩定水源的能力。
隨著技術進步,工業快速發展但卻極度缺水的京津冀沿海企業,早已用海水淡化來解燃眉之急,但至今我國每日產能仍沒超過100萬m3,與世界的日產1 500多萬m3淡化水,相距甚遠。根本看不出京津冀地區的“世界超采地下水最嚴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積和地面沉降面積最大的地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屬重度缺水地區,且時空分布極不均勻”,更與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匹配。
歷史上,海水淡化沒能在我國大范圍實施的原因,主要受制于比較水價和水質。
目前,各個主管部門搞的《南水北調工程水價分析研究》中,均沒公布調水的終端成本價格,重點只是研究了減免稅收和低利息獲取建設資金的各種根據。南水北調的水價,應包括公共財政對南水北調的投入,幾萬億的工程建設資金,提水等巨額運行成本,龐大的管理隊伍,高昂的河流末端治污成本,和以公益性征地下的農民投入,水庫移民的付出,及調出省份的水權補償。
目前,環渤海地區的曹妃甸等地的民營企業,已公布其生產的淡化水僅6元/m3。這是在完全市場化條件下的成本價——即電價、征地等,均不享受公益性工程的優惠。
關于南水北調東線的水質,已在“水質”一節中做過闡述,本節僅研究淡化水水質,目的是分析調水和淡化水的水價優勢。
從水質看,淡化后的海水普遍口感較好。雖然其PH值比一般自來水低,直接輸入供水管網,可能會產生管網腐蝕,因而需要調節PH值等再處理。但如果口感較好,對使用淡化水地區,應比較自來水管網推廣耐腐蝕材料的水價后,看哪個更有優勢。這方面,天津和北京已做了探索,并證明可行,否則,北京也不會在2 a后使用淡化水[3]。
結論一:在有區外調水和海水淡化兩個解決京津冀地區缺水方案可供選擇的情況下,應公布“南水”的真實水質,和處理到達標水后的水價。并與目前淡化水的出廠價格,進行比較。預計賦予海水淡化工程與區外調水同等的公益性地位后,淡化水的價格還會降。而將各種隱性投入統統計入,南水北調引來的水,肯定遠遠高于淡化的海水。
結論二:建議已通水的東線,要治污后再輸水,否則遠距離輸來的高成本水再治污,得不償失;中線要與調出省份明確水權補償、動態協商調水量,首先要確保調出地的用水;西線要進一步論證,在各種數據沒有公布之前,不宜倉促決策。
結論三:未來京津冀地區的缺水,將主要來自淡化水。
[1]吳凱,袁璋,盧布.南水北調的資源、環境和經濟效益[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6(03):10-13.
[2]劉昌明.南水北調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海河水利,2002(01):4-8,73.
[3]王世昌.海水淡化及其對經濟持續發展的作用[J].化學工業與工程,2010(02):6-13.
P747
B
1007-7596(2014)05-0187-02
2013-11-27
曲春慧(1966-),男,黑龍江佳木斯人,高級工程師;郭志斌(1966-),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工程師;高立文(1988-),男,內蒙古赤峰人,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