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云峰
(黑龍江省龍頭橋水庫管理處,黑龍江寶清155600)
水土保持開發建設項目監測
關云峰
(黑龍江省龍頭橋水庫管理處,黑龍江寶清155600)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是根據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如期進行的、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隨著監測工作的連續開展,各地將積累大量的觀測資料,可為研究不同建設項目的水土流失規律及其防治技術提供基礎。文章首先闡述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重要性,通過對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怎樣才能做好水土保持監測工作。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監測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不僅是取得水土流失數據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水土保持管理與監督的重要手段之一。水利部對每一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復中均明確了水土保持監測要求,批準了水土保持監測費用。各流域機構在對水利部審批水土保持方案的建設項目督察中,檢查和指導了各地的水土保持監測工作。
各地的實踐證明,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具有明確的監測指標體系[1],這些指標基本上覆蓋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的全過程,對建設過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驗收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
隨著監測工作的連續開展,各地將積累大量的觀測資料,可為研究不同建設項目的水土流失規律及其防治技術提供基礎。
在監測工作中,有的建設單位對監測工作不夠重視,再加上有些監測工作滯后于主體工程,使建設單位錯誤的認為該項工作可有可無,從而影響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正常進行。
由于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的成因各不相同,不同類型的項目監測重點也各不相同。盡管水利部先后頒布了一些水土保持監測的技術規范和相關文件,但在實際監測過程中仍需進一步完善,怎樣規范監測的方法、頻次、監測成果等問題都需要在工作實踐中進一步細化,通過不斷的監測實踐活動,建立起完善的、有針對性的監測技術標準體系。
目前,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的方法,還是以地面定點觀測監測、巡查監測、調查監測等傳統的、常規的監測方法為主[2],所利用的設備儀器也是自計雨量計、測繩、測釬、水準儀等較為普通的工具,現階段針對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儀器設備還很少,使得現階段監測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技術手段相對落后。
水土保持監測技術人員在工作中加強學習,不斷提高理論與實踐水平,并在監測工作實施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不斷提高監測成果質量。
水利部令第12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管理辦法》第十三條規定:“從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須經專門技術培訓,考試合格,取得水利部頒發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崗位證書,方可持證上崗”。
在水土保持監測技術隊伍建設方面,需要注意以下6個問題:
1)積極組織技術人員參加水土保持監測人員上崗培訓,通過學習,對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進行全面了解,更新知識體系。
2)定期派人參加水土保持學會、水土保持監測中心、松遼水利委員會組織的各類監測技術交流會議,全面了解我國監測技術與設備發展前沿,深入學習兄弟單位水土保持監測的先進技術,逐步提升監測單位水土保持綜合實力[3]。
3)通過網絡、專業書籍、同行交流等多渠道學習水土保持監測新技術,結合承攬的監測項目深入研究監測點位布設和監測方法,提高監測數據可靠性和適用性。
4)定期組織水土保持監測技術人員學習水土保持監測相關文件和要求,將文件要求充分體現在實際監測工作中。
5)不定期舉辦內部技術交流,廣開言路、擴寬思路,結合在監測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和出現的問題,及時交流,及時總結,及時糾正,不斷完善水土保持監測工作。
6)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質,加強對水土保持監測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深深的體會到監測工作條件艱苦,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監測人員不但要技術過硬,而且要思想過硬。這就要求平時加強對水土保持監測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其監測技能和思想認識。
通過具體的監測項目,堅持不懈地研究、推廣和應用現代化先進技術,孜孜不倦地補充、完善和規范水土保持監測常規方法,制定系統的監測技術人員培訓計劃,培訓監測技術人員熟練掌握監測設施使用與管護、設備操作及數據采集技術與分析方法等,可以為及時采集數據、準確處理數據、安全管理和快速傳輸信息等提供人才保障,確保水土保持監測工
作做到反應靈敏、監測準確、預測可靠[4]。
在現有水土保持技術標準的基礎上,吸納新觀念、新科學和新技術,建立健全具有前瞻性的水土保持監測技術體系,是監測理論走向科學、監測技術走向成熟、監測工作走向規范的需要,制定和完善水土保持監測的技術標準、規程規范,也是提高水土保持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水平的要求。
在全面總結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監督和監測工作的基礎上,根據監測工作的現狀、特點和發展要求。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及其實施條例、水利部令第12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管理辦法》的規定,制定水土保持監測的管理制度,以便確定水土保持監測網絡的組織管理與監測成果管理,保證監測人員持證上崗、確保監測工作的規范化。
在實際監測工作中,先進的監測手段不但可以大大提高監測效率,而且使監測結果可信度大大增強。
通過遙感技術、3S技術的應用,將各種監測手段互相配合使用,并將監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形成規范的數據監測系統,逐步形成現代化的水土保持監測平臺。
隨著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全國水土保持監測隊伍不斷壯大,監測技術不斷提高,監測方法不斷革新,監測成果不斷積累,不但為同類開發建設項目提供類比數據,也為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監督檢查提供技術支撐。
[1]郭靜.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與評價研究[D].濟南:山東農業大學,2008.
[2]李向紅,寸玉康,柳小強,陳奇伯.水電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評價指標體系[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0(02):17-19.
[3]孫厚才,袁普金.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現狀及發展方向[J].中國水土保持,2010(01):40-42.
[4]姚文波,劉文兆,趙安成,李懷有.水土保持效益評價指標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9(01):115-120.
S157
B
1007-7596(2014)05-0265-02
2013-09-26
關云峰(1981-),男,黑龍江寧安人,工程師,從事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