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明,趙 莉,彭業敏,彭德元
(湖南省煙草公司張家界市煙草公司,湖南 張家界 427000)
張家界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屬武陵山脈腹地。該市雨量豐沛,年降水量1 402.8 mm,陽光充足,年日照時數1 219.7~1 415.3 h,無霜期長,年無霜期270 d左右,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16.4~16.8℃,土壤類型以黃壤為主,有機質含量高,煙區土壤pH值在6.0~6.8之間,為張家界山地優質特色煙葉生產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張家界市種植煙草已有300 a以上的歷史,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工業企業的大力支持下,煙葉生產發展迅速。2013年,張家界市烤煙種植面積6 245.3 hm2,煙葉收購量13 853.68 t,實現煙葉稅收6 861.68萬元。隨著煙葉生產的迅速發展,各種問題也日益凸顯,其中以煙草根莖病害最為嚴重。以該市永定區為例,2013年煙草種植面積共1 358 hm2,青枯病、黑脛病發生面積達到135 hm2,煙農的經濟效益嚴重受損,生產積極性受挫。張家界市適宜種煙的土地資源有限,而日益嚴重的煙草根莖病害影響了煙葉質量的提高,制約了煙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文章分析了張家界煙區根莖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旨在提出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建立完善的綜合防治體系。
煙草青枯病是一種由青枯假單胞桿菌屬的茄假單胞細菌引起的典型的維管束細菌性病害,危害根、莖、葉等各部位,以根、莖危害為主。青枯病最典型的癥狀是在開始發病時,白天可見煙株一側1~2 片葉枯萎,而夜間可以恢復,枯萎一側的莖上有褪綠條斑,萎蔫葉片仍為綠色,故稱“青枯病”。 莖部侵染后,褪綠條斑變為黑色條斑,可達煙株頂部,枯萎葉片由綠變淺綠,然后逐漸變黃,全部葉片萎蔫變黃,全部根部變黑腐爛,直至整株枯死[1]。在病株發病的一側葉片枯萎,而無病的一側,則葉片正常生長,呈現“半邊瘋”癥狀,且發病一側許多側根變黑腐爛。橫切莖部,維管束變成褐色,擠壓切口有黃白色乳狀粘液從導管中滲出,即細菌的“菌膿”。
煙草黑脛病是一種由鞭毛菌亞門的煙草疫霉菌引起的維管束真菌性病害,危害根、莖、葉等各部位,一般苗期發病較少, 主要危害移栽后的大田煙株。黑脛病有5 大主要癥狀: 黑脛、腰爛、碟片狀、穿大褂、黑膏藥。“黑脛”:病菌從根系或莖基部侵染后,根部出現黑色壞死,莖基部出現壞死斑,橫向擴展可繞整個莖圍,縱向可破壞根系;“腰爛”:在多雨季節病菌孢子隨雨水飛濺,從株杈等造成的傷口侵入形成病斑,使莖易從病斑處折斷;“碟片狀”:病莖髓部因毒素作用而變褐、變黑、干縮,分離成“碟片”狀,猶如筍節,片層間有白色疏松絮狀物; “穿大褂”:根系或莖基部受侵染,病害向上擴展,破壞髓部及維管束,影響水分運輸,導致病葉萎蔫變黃; “黑膏藥”:在多雨潮濕條件下,中下部葉片常發生圓形大斑,直徑可達4~5 cm[2],病斑初期,多無明顯邊緣,水漬狀,暗綠色,然后迅速擴大,中央呈褐色,形如膏藥狀,故稱“黑膏藥”。
在烤煙大田期生長中,煙草青枯病、黑脛病常伴隨著發生,危害嚴重。兩種病害均為根莖性病害,主要危害大田期煙株的根莖葉,病葉烤后主要癥狀表現在單葉重減少、光滑、等級下降以及化學成份失調。發病煙葉半片變黃或全片變黃時采收,烤后葉色為半葉或全葉雜色,整株煙全部枯萎變黃采收烘烤,烤后葉片為糟片,多為級外煙。但這兩種病害也存在本質的區別:煙草青枯病為細菌性病害,而煙草黑脛病為真菌性病害,兩者均是葉片萎蔫變黃, 但黑脛病是整株葉片萎蔫變黃, 莖基部變黑而不表現條斑, 擠壓莖部橫切口無黃白色乳狀粘液(菌膿)。
煙農對病害的防治觀念還未改變,普遍都是采取以藥劑治理為主的措施,忽略預防的重要性,等病害發生之后才使用藥劑,導致防治效果不理想。而當根莖病害發生后,又過于依賴化學藥劑防治。施用化學藥劑雖然具有短期、較明顯的防效,但會影響煙葉的品質,不及農業、生物防治等技術措施徹底、安全。青枯病和黑脛病一旦發生,必須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青枯病、黑脛病均是一種土傳性病害,病菌主要在土壤和病殘體上越冬,通過病土、流水、肥料及人為因素傳播。煙草與非茄科作物輪作2~3 a能減輕病害,研究表明長期連作的煙田根莖病害的發病率能達18%,而隔年水旱輪作的煙田根莖病害發病率能降低到3%以內,且水旱輪作效果比旱旱輪作的效果更好。偏施化學肥料、缺乏有機肥,易導致土壤養分不協調、肥力下降,形成的根系微環境有助于病原菌侵染而不利于煙株正常生長[3]。地勢低洼、土壤板結、排水不暢也是煙草根莖病害發生的重要原因。不注重田間衛生是導致根莖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田間病株未及時清除或處理不當,病菌通過土壤、水等反復多次傳播,導致土壤被浸染及病害的流行。
高溫高濕是煙草根莖病害發生的主要氣象因素,黑脛病發生最適宜溫度為24~25℃,28~30℃發病最快,低于20℃很少發病,相對濕度達到80%以上保持3~5 d,即可出現一個發病高峰期[4];青枯病在平均氣溫達到22℃以上開始發病,30~35℃為最適宜溫度,土壤相對濕度達90%以上保持7~10 d,煙株就會出現典型癥狀。不管是低溫多雨或是高溫干旱,均不能使根莖病害發生和流行。根莖病害大多發生在煙草生長的中后期,濕度是病害發生的限制性因子。雨量多、濕度大,病害發病率高,病情指數大;反之濕度小,病害發生慢,危害相對較輕。
煙草根莖病害的發生不依賴根結線蟲,也不依靠根結線蟲的傳播,而是煙草根系受到根結線蟲侵染,造成大量傷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定居。被根結線蟲感染的植株,易受其他根部病原物的侵害,尤其是真菌、細菌。根結線蟲喜濕,一般較青枯病、黑脛病先發生,在兩病混發區,凡前期根結線蟲發病率高的田塊,后期青枯病、黑脛病菌流行廣且危害嚴重。在根結線蟲與青枯病或黑脛病同時接種的處理中,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均顯著高于單獨接種青枯病菌或黑脛病菌的處理。
選擇抗病品種是防治煙草根莖病害發生的最基本的措施,它具有效果穩定、不會影響煙葉質量安全性以及不會污染環境等優點。但若只選擇抗病品種來防治根莖病害,在實際煙葉生產中效果并不一定理想。近年來,張家界煙區主栽品種有K326、云煙87、南江三號,其中南江三號抗根莖病害能力低于K326,但它抗旱性強、易烘烤、產量理想,深受煙農喜愛。選育和推廣抗病品種,不僅要考慮品種的抗病性與穩定性,還要顧及其產量、質量和對不同環境的適應性。因此,選擇抗病品種雖然是防治根莖病害的有效途徑,但在煙葉生產中應該平衡其他主要影響因子,選擇和推廣較為適宜的抗病品種。
合理輪作可以使土壤中的病菌因缺乏合適的寄主而死亡,避免病原菌的積累,用不易感病的作物輪作能減少病原菌的數量。徐樹德等[5]研究表明,煙稻輪作是防治土傳病害的有效措施,比旱地煙發病輕、防病效果好。煙稻輪作青枯病、黑脛病的病情指數分別是1.3、0.43,而旱地連作則分別高達22.2、6.73,分別是煙稻輪作的17.08、15.65倍。煙草與小麥、水稻、紅薯、芝麻等作物進行2~3 a輪作能明顯降低病害的發病率,但煙草不能與辣椒、茄子、西紅柿等茄科作物輪作。煙草實行1~2 a水旱輪作,也可以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但輪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根莖病害進行控制而無法徹底消除。
加強田間管理,平整土地,大力推廣高起壟、高培土,挖好排水溝,防止田間積水,并使地面流水不與煙株基部接觸,以減少煙株感病機會。進行平衡施肥,控制總氮量,增施有機肥、磷肥、鉀肥,提高煙株營養抗性,增強對病菌侵染的抵抗力。落實冬天煙田深翻耕,降低越冬病菌的存活率。注意田間衛生,及時拔除煙桿,清理田間地頭與路旁的病殘體,曬干后集中于田間燒毀,嚴禁隨意丟棄,防止新的病菌污染。對于發病嚴重的地塊,施用1 500 kg/hm2生石灰進行消毒。在田間農事操作時禁止吸煙、煙株打頂時按照先打健株后到病株的順序進行,及時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等措施,都能降低煙草根莖病害的發生及受害程度。
化學藥劑防治可在短期內快速有效地防治根莖病害。在煙葉生產中,青枯病常用農用鏈霉素液灌根3~4次,每次間隔7~10 d[6];黑脛病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或者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化學藥劑防治根莖病害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長期大量施用化學藥劑容易使病菌產生抗性,還會殺死促進植物生長的有益微生物,引起土壤質地的變化。由于煙草是葉用作物,施用化學藥劑后會影響煙葉的內在質量及安全性,從而制約煙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生物防治具有無污染、無公害、長效性等優點,是控制根莖病害的有效途徑,將在煙草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發揮巨大作用。生物防治是病原菌與拮抗微生物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拮抗微生物通過產生抑制病原菌生長、孢子萌發或孢子形成的抗生素或有毒的代謝產物以及直接寄生病原菌或與病原菌競爭營養等方式防治病害,包括植物源的生物防治和微生物源的生物防治。郭維等[7]研究表明,在烤煙上運用生防菌,能顯著降低青枯病的發病率和病情指數,平衡煙葉內在化學成分,有助于提質增效。
任何一種防治措施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視和不可替代的,但無論哪種防治措施的單獨運用,在實際煙葉生產中都不能完全預防和減輕煙草根莖病害的發生和危害。只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工作方針,建立一套完善的綜合防治體系,做好病害的系統調查和普查工作,充分掌握病害發生、流行的特點及原因,加大煙農防治病害新技術的培訓力度,加強預測預報,將選擇推廣抗病品種、規范田間生產管理、化學藥劑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相結合,才能將煙草根莖病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最終實現煙葉優質適產,推動現代煙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1]孔凡玉.煙草青枯病的綜合防治[J].煙草科技,2003,(4):42-43.
[2]白建保.煙草病蟲害防治圖說[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3]李清飛,王巖石.煙草黑脛病的研究概況及其防治措施[J].北方園藝,2011,(9):179-180.
[4]屈 霞,李愛國,顏合洪.煙草黑脛病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07,21(5):725-728.
[5]徐樹德,尚志強,秦西云.煙草青枯病研究進展[J].天津農業科學,2010,16(4):49-53.
[6]葉建如,顧 剛,張 瀛.幾種藥劑防治煙草青枯病的藥效評價[J].中國煙草科學,2013,34(1):72-76.
[7]郭 維,彭金良,單雪華.生防菌在烤煙青枯病和黑脛病防治中的應用[J].湖南農業科學,2013,(14):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