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燕 黃德生 王 華
(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于2014年發布的《第33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①2014年第33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199IT 互聯網數據資訊中心http://www.199it.com/archives/187745.html,截至201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18 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到5 億。即時通訊工具、博客/個人空間、微博和社交網站成為網民交流溝通的主要工具,我國即時通信網民規模達5.32 億,博客和個人空間用戶數量為4.37 億人,微博用戶規模為2.81 億,社交網站用戶規模達2.78 億?;ヂ摼W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社交網絡平臺(如微博、微信、QQ等)的興起和普及,已經完全顛覆了以往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模式,也使得公眾獲取信息和表達自身意愿變得簡單而又便捷,互聯網正在通過改變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進而影響到社會的各個方面。
互聯網被譽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它是改變人們生活的一次重要技術突破?;ヂ摼W信息傳播的發展已經深刻改變了信息傳播的結構和模式,對我國的公共信息傳播和個人信息交流所涉及的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力?;ヂ摼W信息傳播主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及時性。信息傳播迅速,信息第一時間被人獲得。以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為基礎的新興媒體,以及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手機報、短信、網絡社區、群、博客、微博、微信、論壇、社交網絡等新興媒體形態,使信息及時傳播和獲取成為了可能。
(2)開放性。在手機、互聯網走進尋常百姓家的信息時代,人們可以用更加開放的思維方式、更加包容的思想、多元的價值體系參與傳播,這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
(3)交互性。交互性是互聯網時代新興媒體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包括兩個含義:一是信息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的信息交流是雙向的;二是參與個體在信息交流過程中都擁有控制權。
(4)共享性。高度共享是新興媒體的另一特點。隨著網絡的擴張,大眾傳媒在塑造價值觀念、強化公眾意識、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5)無界性。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使信息的傳播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從空間上看,新興媒體可以跨越地理區域傳播資訊;從時間上看,資訊從傳播者到接受者,新興媒體實現了及時性。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更是讓信息隨時隨地得到傳播和獲取。
基于這些不同于以往任何媒體的獨特的信息傳播特征,網絡數據信息大量產生?!都~約時報》的一篇專欄認為,“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經濟、商業及其他社會領域的決策將基于數據和分析得出,而并不是根據直覺和經驗,2013年還被稱為“大數據時代元年”。大數據的常見特點(簡稱“4V”)被總結為:數據量大(Volume)、類型繁多(Variety),價值密度低(Value),以及速度快時效高(Velocity)。大數據注重數據的關聯性,將各種數據之間關聯組合,以產生更大的價值。
中國傳統公共事務治理模式主要體現為政府主導的“命令-控制型”模式,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運用強化了公共信息的公開透明,賦予各社會主體參與公共事務的更多機會和更大空間,無論是人們的思維模式還是行為方式,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從歷史視角看,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進步都會伴隨著思維解放的大潮,互聯網時代也不例外。
如今,利用互聯網發出自己的聲音,傳遞個人的觀點,記錄正在發生的社會事件,參與對社會的監督……成為互聯網時代的一種常態,“網絡化思維”深入人心。所謂“網絡化思維”,是指人類在互聯網時代和“虛擬現實空間”中的思想方式。網絡虛擬世界為人們在特定網絡尋求生活意義提供了一個理想化的時空幻境,它不但對人類客觀生存方式(如實踐活動、交往方式等)產生了影響,而且還影響人類的主體思維并對變革和重建人類思維模式具有重要意義。與傳統的現實思維迥然不同的是,“網絡化思維”具有整合性、全球性、特異性、動態性、模擬性和發散性等現代和后現代思維特征?!熬W絡化思維”至少改變或部分改變了我們提問和思考的方式,并使自由交流式的思維活動與交互式思維活動成為可能②互聯網環境下人們思維方式變化.http://blog.sina.com.cn/s/blog_ 473782bd01008722.html。
同時,互聯網時代產生的大量數據,是大容量、高速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它們需要新的處理方式,以提高決策能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必將顛覆傳統的數據管理方式,在數據來源、思維方式和處理手段等方面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邁爾·舍恩伯格和庫克耶認為大數據與三個重大的思維轉變相關并相互作用:要分析與某事物相關的所有數據而不是依靠少量的數據樣本;樂于接受數據的紛繁復雜,而不再追求精確性;不再探求難以捉摸的因果關系,轉而關注事物的相關關系。大量的信息使人們開闊了視野,擴充了交友范圍,增加了知識,增長了經驗,大數據正在重塑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標志著“信息社會”終于名副其實③[英]邁爾·舍恩伯格,庫克耶.大數據時代[M].盛陽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中國的治理模式正在從社會管理轉向社會治理。所謂社會治理,是指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社區以及個人等諸行為者,通過平等的合作型伙伴關系,依法對社會事務、社會組織和社會生活進行規范和管理,最終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過程。在這種治理模式的變革中,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推廣和應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政府而言,政府依靠行政部門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隨著互聯網信息傳播方式的深刻變革,信息交互和傳播的格局悄然發生變化,社會公眾對政府工作的知情、參與和監督意識不斷加強,對各級執政機關依法公開政府信息、及時回應公眾關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于社會組織而言,在傳統的公共事務管理模式中,社會組織大部分受政府管控,按照要求執行政府命令,自主參與度較低。然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會組織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加強,有了更好地參與社會治理的平臺和環境,可以改變過去過度依賴政府的傳統模式,并以合作者的身份與政府展開互動,成為政府管理強有力的補充。
對于公眾個人而言,在傳統的公共事務管理的模式中,公民個體被動遵守政府命令和要求,按照現有的行為準則安排自己的生活,對社會公共決策與執行過程難以主動參與。然而在網絡時代,公民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社會公共事務的相關信息,成為監督政府行為的無處不在的“電子眼”。
總之,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獲得新知識、創造新價值的源泉,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豐富了普通民眾在公共事務領域中的角色,使其成為強有力的參與群體和監督群體,這將對整個公共事務管理模式產生巨大的影響和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