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書一 紀德鈺 郭 浩 王 偉 王曼華
(大連市環境監測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3)
早在20 世紀80年代,西方一些公司為了響應可持續發展的號召,減少污染,提高在公眾中的形象以獲得經營支持,開始建立各自的環境管理方式,這是環境管理體系的雛形。1985年荷蘭率先提出建立企業環境管理體系的概念,1988年試行實施,1990年進入標準化和許可制度。1990年歐盟在慕尼黑的環境圓桌會議上專門討論了環境審核問題。英國也在質量體系標準(BS5750)基礎上,制定BS7750 環境管理體系。英國的BS7750 和歐盟的環境審核實施后,歐洲的許多國家紛紛開展認證活動,由第三方予以證明企業的環境績效。這些實踐活動奠定了ISO14000 系列標準產生的基礎。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大會,標志著全球開始了謀求可持續發展的新時代。各國政府領導、科學家和公眾認識到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必須改變工業污染控制戰略,從加強環境管理入手,建立污染預防(清潔生產)的新觀念。通過企業的“自我決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方式,把環境管理融于企業全面管理之中。為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207 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正式開展環境管理系列標準的制定工作,以規范企業和社會團體等所有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的環境行為,支持全球的環境保護工作。
ISO14000 系列標準集成了各國環境管理實踐的精華,使可持續發展思想具體化、技術化,使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平衡。該系列標準主要包括環境管理體系、環境審核、環境標志、環境績效評價、生命周期評估、產品中環境因素導則、術語和定義等幾個部分,標準編號為ISO14001- ISO14100,通稱ISO14000 系列標準。
其中,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標準是核心標準,是組織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及實施環境審核的基本準則,它明確了體系中的構成要素、規定了對環境管理體系的要求。該標準以“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的管理思想指導建立環境管理運行機制,對環境因素進行監控,對產品設計、原材料、能源使用、生產工藝、設備運行、產品銷售等環節進行全過程控制,合理利用資源能源,實現減污增效、可持續發展的目標。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通過一套完善而且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證企業遵守環境法律法規,規范環境行為并進行持續改進。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增強了企業守法意識和能力,這對改善區域、國家乃至全球環境質量、保證資源和能源的持續利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ISO14001 是ISO14000 系列標準的核心,它不僅是對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建立和對環境管理體系進行審核或評審的依據,也是制定ISO14000 系列其他標準的依據。
ISO14000 環境管理系列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繼ISO9000 標準之后,由第207 技術委員會(TC207)從1993年開始制定的一系列環境管理國際標準。ISO14000 系列標準是可持續發展思想具體化、技術化。其宗旨是自覺參與環境保護工作,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減少人類各項活動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影響,促進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1]。
ISO14001 的中文名稱是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是ISO14000 系列標準的主干標準,是該系列標準中唯一用于認證的標準。該標準于1996年9月正式頒布第一版,現行為2004年版。
ISO14001 定義:環境管理體系是一個組織內全面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它包括為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環境方針所需的組織機構、規劃活動、機構職責、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還包括組織的環境方針、目標和指標等管理方面的內容。換句話說,環境管理體系是一個組織有計劃,而且協調運作的管理活動,其中有規范的運作程序,文件化的控制機制。它通過有明確職責、義務的組織結構來貫徹落實,目的在于防止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環境管理體系是一項內部管理工具,旨在幫助組織實現自身設定的環境表現水平,并不斷地改進環境行為。環境監測機構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部門,更應帶頭建立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通過自身的表率行動,提高全社會對ISO14001 標準的認識,使各單位能自覺采用該管理體系規范自己的環境行為,提高環境績效,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環境質量。
ISO14001 是組織規劃、實施、檢查、評審環境管理運作系統的規范性標準。它包含五大部分,17 個要素。
五大部分分別為環境方針、規劃、實施與運行、檢查和管理評審。這五個基本部分包含了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過程和建立后有計劃地評審及持續改進的循環,以保證組織內部環境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提高。
17 個要素分別為環境方針,規劃(策劃),環境因素,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目標、指標和方案,實施與運行,資源、作用、職責和權限,能力、培訓和意識,信息交流,文件,文件控制,運行控制,應急準備和響應,檢查,監測和測量,合規性評價,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記錄控制,內部審核,管理評審[2]。
首先,通過咨詢機構的幫助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建立管理體系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建立并實施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階段,從形式上符合ISO14001 標準的要求;第二,要做好初始環境評審;第三,要完成環境管理體系策劃工作;第四,編制體系文件;第五,運行環境管理體系;第六,認證取證。經過內審和管理評審,組織在確認其環境管理體系基本符合ISO14001 標準要求,且對組織適用性較好,運行充分有效后,即可在體系運行3 個月之后,向第三方認證機構申請認證。認證機構對組織建立的環境管理體系進行審核,合格則頒發證書,如果不合格,認證機構將給出不符合項。企業對不符合項進行糾正后,認證機構重新對其進行審核,合格后頒發證書。
環境監測部門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質,在運行環境管理體系時有以下幾方面不同于一般部門的特點。
環境監測部門在實驗室分析、樣品倉庫管理、辦公管理等方面能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環境要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危險化學品泄漏,化學品廢棄,藥品容器廢棄,有毒有害廢液排放,危險固廢樣品的廢棄,電池、電料、儀器設備廢棄,紙張消耗,燃料消耗,油煙排放等。對于這些對環境會造成惡劣影響的環境要素,可通過程序、作業指導書和管理方案等措施進行控制。
環境監測部門環境管理體系文件為三級文件,一級為環境管理手冊,二級為程序文件,三級為作業指導書及相關環境記錄。管理手冊對環境管理體系的核心要素及相互作用進行說明,并給出了下一級文件的查詢路徑。程序文件規定了為滿足管理手冊要求而進行的各項活動的步驟方法。作業指導書由各相關科室根據相關程序文件的要求編制,是對開展環境管理活動而規定的具體工作步驟和方法,是程序文件的支撐性文件。
(1)領導層
了解環境管理體系的框架和意義,本單位環境方針的含義,重要的環境因素和體系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提供必要的資源保障。
(2)中級管理層
了解本單位的環境管理體系,環境方針的含義,環境管理體系程序文件框架和層次;清楚自己在體系中的職責和任務,與本科室相關的重要環境因素及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及應執行的法律法規,本科室應承擔的環境職責和分工,手冊和相關程序文件對本科室的要求;有效地組織本科室人員按照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的要求工作。
(3)內審員
掌握ISO14001 標準和要求及環境管理體系內部審核的方法和要求;具有相應的法律知識。
(4)重要崗位員工
明確本崗位的重要環境因素和職責;掌握本崗位相關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清楚偏離程序文件的潛在后果及異常和緊急情況下的應急措施。此外,不同崗位有其特殊的要求?;瘜W藥品采購人員需了解所采購化學品的生產廠家資質是否合法,并要求提供資質證明和化學品的安全使用說明?;瘜W品倉庫管理員和實驗室分析人員分別需清楚所保管和使用化學品的物化性質及防護措施。
(5)一般員工
清楚本單位環境方針和含義,環境管理體系;配合體系的運作;掌握本崗位相關程序和作業指導書;有較高的環境意識,了解環境保護與本崗位工作的關系。
環境監測部門是對環境進行監測,為環境保護服務的部門。更需要減少自身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并逐步預防污染,節能減排,進而達到持續改進。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為此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手段。此外,中國市場在加入WTO 后全面開放,監測可能會成為一項咨詢服務業務。監測部門通過ISO14001 認證對本單位開拓服務范圍及本身未來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通過認證后,會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益處。
(1)社會效益
環境監測部門在對外進行環境監測的同時更應以身作則,做好自己的環境保護工作,由此提高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影響力的提高有助于擴大業務范圍及提升知名度,由此又可帶動其他部門,這樣又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力。這樣的一個良性循環可以取得深遠的社會效益。
(2)環境效益
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強調污染預防,明確規定在組織的環境方針中必須對污染預防做出承諾。而圍繞環境方針制定的目標、指標和環境管理方案需給出具體的執行方案。圍繞方案的實施,日常的監測與監控會推動組織從根本上實現污染預防和持續改進,由此取得的環境效益是巨大的。(3)經濟效益
ISO14001 標準不僅要求識別與環境污染有關的環境因素,還要求識別能源和原材料使用方面的環境因素。因此組織在建立環境管理體系時,會對本組織的能源消耗和主要材料的消耗進行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相關措施。從而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效率,合理有效地處理和回收廢棄物。這樣便起到節能降耗,降低成本的作用。因此,長期執行環境管理體系的積累會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組織運行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對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環境監測部門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部門,運行該體系有特殊的意義。本文在介紹了管理體系的前提下,闡述了環境監測部門建立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分析了環境監測部門運行管理體系時不同于其他組織的特殊性。
環境監測部門通過建立和運行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可評估可能出現的環境風險,制定防范制度和應急響應措施,降低環境風險和責任;通過采取實驗室分析廢水達標排放、垃圾分類存放、綠色辦公措施,實現了資源能源的合理使用;通過建立有關運行控制程序,使能源資源管理、化學品管理、固體廢棄物與垃圾管理、綠色采購、車輛管理等日常管理規范化、程序化;通過文件記錄、審核評審保證了監測行為的科學規范及數據的質量保證。
[1]易斐,龍金軍,熊長保.環境保護部門實施ISO14000 標準的探討[J].江西化工,2007,4:54-55.
[2]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