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資源是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賴以生存的環境要素,也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伴隨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水土流失問題也日趨嚴重,土地瘠薄程度越來越重,沙化速度越來越快,植被越來越稀疏,降水越來越少,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化這就迫切要求我們建立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使破壞水土資源的行為付出沉痛代價,從而保護好有限的水土資源,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是專門針對水、土地資源以及其他自然資源(植物、礦產資源等)的使用者對其造成的水土流失及由此導致的資源損壞、生態環境惡化、土地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和喪失的行為應支付的代價,簡言之就是土地使用者為水土流失治理者和被損害方作出的經濟補償。
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源于生態補償,比生態補償更具有針對性,是專門針對因水土流失導致資源損壞、生態環境破壞的區域而言。它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環境資源價值理論、生態學理論、環境經濟學理論的基礎上,根據資源價值理論,資源、環境是有價值的,利用資源和環境就要給予相應的補償。
水土保持生態補償通過經濟和政策手段,懲罰破壞水土保持的不合理行為,使破壞環境的行為付出巨大經濟代價,從而使人們重視水土保持工作,重視環境保護問題,自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調動全社會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從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實現環境、資源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實現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目標的重要途徑。只有每個人都樹立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意識,才能為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添磚增瓦,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也會走的更加堅實和長遠。
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項任重道遠的系統工程,一定要從各個方面明確責任、統一標準,從點到面、先易后難,有步驟、有重點地加以推進。
首先,加強宣傳工作 樹立水保意識。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大環境保護的宣傳,增強人們對水土保持生態補償的了解和認知,講解保護水土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從而樹立保護環境的觀念,加強水土保持環境意識,宣傳建立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的先進做法和經驗,創造水土保持生態補償的良好社會氛圍。
其次,拓寬水保資金渠道 完善投入機制。一是要做好預算工作。在財政預算中將水土保持經費設立專門的預算,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財力增長狀況,逐步增加預算安排,重點支持“生態公益林建設”等工程建設以及水土保持、自然資源保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等生態補償效益明顯的工作。二是及時收取補償金。對破壞水土保持的不合理行為要及時收取補償金,從而發揮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的有效監督,涉及礦山開采的還要繳納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用經濟手段對生產建設過程中破壞水土保持、損壞植被的行為進行懲罰。三是多渠道吸納社會資金。吸納社會各界資金,形成國家、集體、個人共同參與的格局。四是合理使用專項資金。水土保持生態補償的專項資金要落實到實處,才能發揮資金效益,真正起到保護環境的目的。要嚴格專項資金的使用、撥付和監督管理,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第三,加大執法力度 履行法律職責。要強化對水土保持生態補償的各項監督,就要加大聯合執法力度,除了社會道德監督,法律對我國人民的環境保護起到重要的法制保障,只有充分利用好法律武器,才能保障水土保持生態補償進行有效實施。促進生態補償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法制化,建立健全實施水土保持生態補償的信息公開制度,是目前我國水土保持補償工作的有效保障。
第四,合理調整產業結構。進行環境保護,一定要和社會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更要最大限度的保證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不能一味為了保護環境而使人民的生活受到影響,因此,一定要合理調整產業機構,因地制宜的調整當地的種植結構,把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林果或其他產業開發相結合起來,力爭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同步提高。對破壞生態環境的產業要進行鏟除,對破壞環境的企業要進行整治,對污染嚴重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要堅決禁止開工生產,以最大限度的保護好環境。
第五,明確實施重點 落實補償管理。建立水土保持補償機制就是用來保護環境的,所以一定要落實到位,一是要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設立專業保護資金,從而保證飲水資源的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二是要嚴格跨行政區河流交接斷面水質管理,通過流域水資源生態補償機制有效協調上下游的利益,促進生態共建,以建立流域水資源生態補償機制為重點。
第六,加強基礎研究。由于我國的水土保持生態補償建立較晚,理論研究還非常落后,還沒有形成完整成熟的理論基礎,所以不能很好地對水土保持生態補償進行完善的指導,這就要求我國工作人員要進一步加強對水土保持生態補償的概念、標準、機制和措施等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更好地指導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標準、技術路線以及監測評價方法等實踐活動,加強研究、早出成果,為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提供理論支持。
加強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是一件任重道遠的工作,只有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和價值觀,在水土保持生態補償理論基礎上,建立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在各項環節上進行嚴格把控,把工作落到實處,才能保證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效益,我國的水土保持工作也會取得巨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