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婧
(陜西省行政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8)
連鎖經營模式,經過100 a以上的開拓進取才得以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我國連鎖經營開始起步,進入90年代,連鎖經營在我國大中城市和沿海城市得以迅速興起和發展。2012年,我國連鎖超市百強所擁有的門店數達到42 000個。連鎖企業作為零售業主流業態,為我國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針對“三農問題”,我國政府做出了重大部署,如商務部2005年開始啟動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引導城市連鎖店和超市等流通企業向農村延伸發展“農家店”,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截至2012年底,僅陜西省在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鎮超工程”中,全年建設100個直營店和2 000個標準化農家店,完成20個配送中心建設,建設100家鄉鎮超市。同時,還將實施社區“雙進”工程,支持連鎖商業和生活服務業進入社區,評定100個省級“雙進”示范社區[1]。
1.1.1 城鄉居民消費觀念存在差異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農村消費者對產品品牌的認識度不高,購買商品只重視價格,不考慮質量,導致正規渠道進貨的超市無法適應這種購買結構,在價格上沒有優勢;同時,農村地區有大量賒賬購買的現象,對連鎖超市即買即付的經營模式不適應,從而影響了連鎖超市資金流轉;另外,農村連鎖超市只注重對日常用品和生活用品的經營,而忽略了農村對生產必需的農用物資的經營,也限制了連鎖超市在農村的發展[2]。
1.1.2 農村居民消費水平較低 雖然現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慢慢縮小,但是在收入水平上還是有較大差距的。2012年,陜西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 734元,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僅為5 763元[3],只有前者的27.8%。可見,農村居民的購買力不強,消費水平還很低。
目前,陜西省有些農村的連鎖經營企業只是在店名、店面上實現了統一,而在經營方式上仍然采用了過去傳統的模式。這種形式上的統一,實際服務方式照舊,勢必導致經營水平低,管理人員素質不高,統一采購、配送、銷售難以實現[4]。
1.3.1 物流體系不健全 統一集中的物流配送是連鎖經營成本降低和銷量擴大的核心內容,也是連鎖經營能夠發揮規模效益成為現今流通形式的重要原因。而農村由于受地理環境限制,交通條件較差,再加上農村居民購買能力低、連鎖超市經營規模小等因素的影響,這樣配送成本無疑較高,超市難以實現低成本的運作,以致連鎖超市特有的低價優勢無法得到發揮。
1.3.2 物流技術落后 物流技術發展離不開計算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而陜西省內熟悉農村物流的人才較少;同時,農村信息設施落后,使農村連鎖超市難于持續有效運轉。
連鎖經營是通過規模經營來獲取規模效益的,因而要求連鎖經營的企業不能低于最小經濟規模,否則運營成本高于營業收入。但在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物流配送系統不完善的情況下,農村連鎖超市難以形成規模優勢。
2.1.1 農村人口多,市場潛能大 陜西人口在3 700萬人以上,農村人口至少占到了一半以上。2011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 496元,同比增長18.5%,增速較上年提高5.2個百分點,縣及縣以下零售總額增長19.4%。一個地區人口的多少決定一個地區市場的大小,從陜西農村人口數量大的角度上看,陜西農村市場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
2.1.2 農民收入增加,購買力不斷提高 這幾年來,在國家三農政策的扶持下,2012年,陜西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 763元,同比增長14.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2%。陜西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居全國第10位,增速連續6 a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因此,目前陜西農民的購買力已經達到了連鎖經營發展對居民收入人均600美元的要求。
2.1.3 農民消費結構轉變,消費內容豐富多彩 農民的收入增加以及知識水平的提高,使得農民的消費結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消費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具體表現在:農民除了要求吃飽、穿暖、住好外,享受型消費開始顯現,食品、衣著、居住、家庭設備及用品的比重逐漸下降,而用于文化教育、交通通訊、醫療保健和其他服務的比重逐漸上升。再加上城市與農村之間的交流不斷加強,促使農民、尤其是年輕一代的農村居民在消費觀念上發生轉變,出現了重視生活品質、追求時髦和時尚的新氣象。特別是在一些富裕的農村,消費水平甚至遠超城市的消費水平,如全國百強縣神木。
由于流通行業的發展競爭激烈,城市的零售商業網點已能夠滿足城市居民的消費需求,并且隨著國外連鎖超市巨頭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相繼在陜西各大城市落戶[6],加劇了省內零售的競爭,而農村市場的潛力巨大,因此連鎖企業有發展開拓農村市場的積極性。陜西農村的流通領域發展比較落后,農村傳統的流通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如今農民的消費需要,所以要求連鎖企業利用連鎖經營的商業模式對農村流通市場資源進行整合,以便滿足農民的需要。
陜西省農村供銷合作社遍布城鄉各個角落,且本身就有連鎖的性質,還有統一采購、配送等特點,在全省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服務體系。陜西省供銷社系統現有11個市(含楊凌區)級供銷社,103個縣級供銷社,1 220個基層供銷社,900個獨立核算企業,經營網點遍布城鄉,總數超過2萬個;并且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涌現出大量有實戰經驗和熟悉本土市場的經營管理人才,為連鎖經營在農村的發展提供了人力資源[7]。因此,發展農村連鎖經營可以利用供銷社原有的經營網絡,實現低成本的迅速發展。
與城市連鎖經營的發展相比,首先,農村連鎖經營在發展上具有成本優勢,在場地租金、人員工資方面,農村的成本都要比城市投入少。其次,連鎖經營可以提高農村傳統零售業態的競爭優勢。近些年來,陜西農村通過連鎖制度對小型零售業進行整合、重組,提高組織化程度,優化業務流程,減少不正當競爭,實現資源優化,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8]。
陜西省積極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為流通業在農村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政府將進一步對傳統的流通業進行改造升級,實施信息化改造,對信息化改造驗收合格的農家店及其承辦企業補貼以設備租賃費方式給予支持。中國農業銀行陜西分行、中國移動公司陜西分公司也會對信息化改造進行支持。相關單位應認真組織落實國家關于建設新型農家店的配套專項資金,按規定對試點企業建設農家店(每個鄉級店補助4 000元,每個村級店補助5 000元)進行政策扶持,調動企業積極性,加快農家店建設和改造速度;同時對實施企業在區域建設配送中心給予一定的貸款貼息,有效地促進工作的順利實施[9]。
由于農村連鎖網點分布零散,各個連鎖店的經營發展狀況也不盡相同,收集管理信息的難度較大,配送更是困難,因此必須要求連鎖企業實行信息化管理,及時處理超市庫存信息,更新銷售信息以及不斷增加新的商品信息。目前連鎖企業應用的信息系統有:POS、EOS、M IS、DSS等,這些系統能夠及時、正確地收集、加工、存儲、傳遞和提供信息,實現組織各項活動的管理、協調和控制[10],根據顧客需求、價格和競爭對手的變化等進行市場調研,規劃每個分店的單品選擇,與供應商聯網,提高采購的效率,從而節省在途和備貨的時間。
3.2.1 保證商品質量,控制銷售價格 相比城市居民來說,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較低,目前還是以節約消費為主,價格往往是購買時所考慮的主要因素。連鎖企業要堅持低價策略,實行薄利多銷。首先,連鎖企業可以在供應渠道上避開中間商,直接從企業進貨,以降低進貨成本。其次,連鎖企業在配送和庫存上降低成本。農村連鎖超市分布零散,會加大配送成本,這就要求連鎖企業合理規劃配送線路,庫存上及時補貨,或做到零庫存,以降低成本。第三,節省日常行政管理開支,達到保證商品質量,控制價格,實現質優低廉的目的[11]。
3.2.2 改變消費觀念,培養消費群體 連鎖店的發展需要消費群體的支撐,如何培養和不斷發展消費群體是超市發展的關鍵因素。首先,改變農村老一輩人的消費觀念,超市可以通過宣傳等方式讓他們明白,超市中售賣的商品品種齊全、質量過硬,同時價格低廉,購物方便,服務到位,可送貨上門等;其次,超市能夠提供年輕人感興趣的商品,吸引農村年輕一代消費者,發展擴大消費群體。
配送中心在連鎖經營中占有主要地位,應該加快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在配送中心建設上,要有長遠眼光,力圖做到統一定價、統一核算、集中部署,降低成本,因地制宜。對于村落分散、地域遼闊的地區,一是各連鎖超市應建立大型倉庫,依照農村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消費習慣,能夠長時間存放的商品實行大批量一次性進貨,以減少物流運輸;二是根據地理位置,選擇在各連鎖超市中心距離的地方建立倉庫,進行統一配送,降低物流成本[12]。在物流工作過程中,引進先進的物流設施,以便實現更快捷、便利、準確、高效率的作業。
無論是配送中心建設,還是信息化管理,都需要一批懂得經營管理、計算機技術、營銷管理等專業知識和技術的人才,而農村正缺少這些專業化的人才。在人才培養上,各地可以通過企業總部下派,或者招聘原籍在當地的大學畢業生,吸引人才,培養能夠吃苦耐勞、有責任心的年輕一代加入連鎖經營的隊伍中來,不但能夠解決當地人就業問題,還可以增加本地人的收入。
規范化的管理方式是獲得連鎖經營規模效益的基本保證。連鎖門店應采用統一進貨、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經營方式,所轄門店都執行總部統一制定的經營管理規范和標準;對于農村連鎖超市標準化建設,要在商品、服務、企業整體形象等方面實現標準化。
[1] 崔春華. 我省將推廣蔬菜流通車進社區[N]. 陜西日報,2012-01-31.[2] 蘇 嶸,陳樹偉. 超市下鄉構筑農村流通新體系——西安市開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紀實[N]. 陜西日報,2007-02-05.
[3] 陜西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 2011陜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N]. 陜西日報,2012-03-04.
[4] 張 麗. 農村連鎖超市發展問題探析[J].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90-91.
[5] 王 娟. 河北省農村連鎖經營發展研究[D]. 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08.
[6] 張曄清. 連鎖經營管理[M]. 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9. 67.
[7] 康金紅. 農村連鎖超市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經濟論壇,2009,(10):107-108.
[8] 朱曉東,楊小雷. 農村連鎖超市發展問題探析[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08,(12):73-74.
[9] 崔春華. 陜西省將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N]. 中國食品安全報,2012-02-07.
[10] 中國人民大學流通研究所,中商流通生產促進中心. 中國零售業研究與實戰解析[M].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45.
[11] 王向華. 陜西省農民收入增速連續六年超全國平均水平[EB/OL]. 網易財經,http://money.163.com/13/0122/08/8LQGJHLM 00253B0H.htm l.
[12] 曹國富. 興農村物流促進現代化農業[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467930100088i.ht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