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邁欽,單武雄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7)
目前,湖南省已進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發展階段。在現代農業發展階段,農業行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進入了轉變生產方式,依靠農業技術進步和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時期。而推動技術進步和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是農業職業教育的基本任務[1],為此,必須強力推進農業職業教育,努力提高農業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與水平。
所謂現代農業,就是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原則,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逐步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使農業能夠可持續發展并支撐國民經濟的發展[1-4]。實現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目標之一。湖南省在全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是率先和重點推進的省區。為此,湖南省委提出了以“農業現代化”領跑“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戰略,即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其主要任務如下。
現代農業裝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其發展水平是農業現代化的主要尺度[5]。湖南省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到2015年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5 600萬kW,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56%,主要糧食作物水稻的生產機械化水平達到60%,單位作業面積燃油消耗下降30%左右。機械耕作由2010年的250萬hm2,發展到2015年的285萬hm2;機耕水平提高到75%。糧食作物機播機插面積由2010年的73萬hm2,發展到2015年的173萬hm2;糧食作物機播機插水平提高到2015年的33.2%,糧食主產區達60%。機械收獲面積由2010年的260萬hm2,發展到2015年的365萬hm2;糧食作物機收水平提高到70%,糧食主產區達到90%。現代農業裝備水平將要有質的飛躍。
現代農業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農業技術進步將成為推動農業發展、提高農業效益、保障農民增收的根本舉措。湖南省農業“十二五”規劃要求,圍繞湖南優勢農業產業,打造一支特色鮮明的科研團隊,選育和引進農林牧漁業新品種1 000個,推廣應用農業實用技術20 000項,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5%。“十二五”期末,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由53%上升到58%以上。因此,職業院校學生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個階段,都是農業技術推廣的中堅力量,發展職業教育是保障科技成果推廣的前提條件之一,也是技術進步的重要基石。
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階段,湖南省農業和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逐步提高,農業經營管理水平和效率持續改善。湖南省農業“十二五”規劃要求,2015年培育發展產值過100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5個,產值過50億元的10個,過10億元的50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斷發展并規范化,“十二五”期末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15 000個,農戶參與比重達到20%以上。
由于現代化進程中,農業勞動力的持續大量轉移,我國基本進入了知識農民替代經驗農民的時期。要解決未來我國誰來種田的問題,只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用知識農民替代經驗農民。湖南省農業“十二五”規劃要求: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農民培訓,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達到120萬人,其中科技示范帶頭人、種養能手、創業能手、農機能手、農村經紀人、合作組織領辦人等達到100萬人,培養村級農業技術推廣人才50萬人,為保障現代農業體系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為配合農業勞動力替代技術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湖南省農業“十二五”規劃要求:整合農村勞動力教育培訓資源,創新培訓模式,培訓并轉移農業勞動力100萬人,為勞動力替代技術發展提供空間。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促進農民工的就業機會、勞動報酬、技能培訓、福利待遇等與城鎮就業人員逐步走向平等。
湖南“十二五”社會經濟發展規劃要求:加強農村規劃,合理安排空間布局,統籌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村莊整治,加快改善農村面貌和發展條件;鼓勵農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農村服務業,在農業功能拓展中使農民獲得更多收益,推動一批生態、休閑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積極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促進城鄉文化資源共享;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9%以上;“十二五”期末,非農產業產值占農村社會總產值的比重達到85%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達到1.5∶1[1,6-7]。這些都是湖南省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新任務。
過去一個階段,農業職業教育處于相對困難的境地,出現過生源萎縮、專業減少、師資流失、設備老化等情況。但是,農業職業教育戰線上的員工仍然堅持不懈,通過與時俱進的一系列改革,走過了艱難困苦的時期,迎來了現代農業發展下的農業職教新機遇。目前形勢下,辦好職業教育是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推進和諧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把加強職業教育作為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2-3]。
根據湖南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2020年農村實用人才總量達到141萬人,其中中專學歷以上人才達到10%以上。目前農業實用人才中,中專以上學歷人才大約為1.5%,其中大專學歷人才又占有學歷人才的19.5%。因此,從目前到2020年,湖南省對涉農高職人才需求大約為3萬左右。
根據湖南省農業發展規劃要求,現代農業發展的著力方向主要是發展現代農業裝備,改造傳統農業;以實現農業生產、農民增收為主線,確保糧食安全,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大力發展蔬菜產業,使蔬菜產量到2020年達到3 200萬t,比2010年的3 120萬t增長近80萬t;水果產量也有相應的增長;農產品加工將成為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和農業增效的主要手段。因此,根據湖南省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和產業發展方向,農業職業教育要做好專業結構調整的可行性分析,根據湖南省農業發展情況、市場需要調整專業結構。
根據各類發展規劃要求,到2020年,湖南省農民培訓需求在200萬人以上,其中一半是為湖南省農村培養生產技術人才,另一半是為農民轉移提供培訓服務。這些培訓,特別是農業生產技術人才培訓,農業職業教育大有可為。所以,要充分利用這個機遇,做大做強面向農業農村農民的繼續教育事業。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要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家庭農場是世界農業生產組織形式之一,也是基本的農業生產組織發展方向。在土地流轉,技術、知識產權化,生產效率追求最大化的今天,家庭農場不僅成為、而且也是符合我國的農業生產組織方式之一。要發展家庭農場,就需要更多的復合型農業人才,需要懂技術、會管理、能實干的職業農民。與農業管理處于初級向中級階段過渡(家庭承包向家庭農場轉型)相適應,我們需要培養復合型、創業型的農業人才。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村社會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農業組織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對農村管理的不斷加強,新能源、生產新領域的不斷拓展,農村需要的各類人才將會不斷增多。湖南省新農村建設需要的人才包括村官、鄉鎮干部、鄉鎮企業員工、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迫切需要培養高職農村經濟管理人才。
農業職業教育工作事關湖南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當前形勢下,需要圍繞湖南省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方向,呼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進程,科學規劃職業教育發展,保障現代農業發展的人力資源需求,促進農村事業的持續穩定發展[8-10]。為此,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如下。
學校不是創新知識、傳授知識的孤島,而是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后勤補給的諾亞方舟。農業高職院校一定要樹立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的理念,將教育教學工作全面融入現代農業發展體系,圍繞湖南省現代農業發展,扎實做好各項工作。
教育是一項公益性事業,目前階段的農業職業教育是面向“三農”,面向農村小康建設的艱難事業。由于農業院校招生困難,農業人才培養數量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將會影響到農業現代化進程。因此,爭取實行涉農高職專業人才免費培養、定向就業,是有效解決湖南省農業人才緊缺局面的重要舉措,是下一階段農業高職院校極力爭取的主要目標。
圍繞湖南省現代農業建設的主要戰略方向,調整農業類專業結構,要在農機應用、農業經濟管理、種子生產與經營、園藝園林、畜牧獸醫、漁業管理、果蔬生產、農產品加工和休閑農業等專業上有所突破,并建設成特色專業。
農業產業一般具有家庭傳承的特點。因此,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將是今后一個階段的重要目標;農業職業教育要把培育農場主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通過市場調研,掌握家庭農場主崗位能力需求,建設特色專業、課程體系實訓場地、教學資源庫和優秀教師團隊等。建議國家給予職業院校對家庭農場子女實施自主招生,免考入學,免費就讀等政策,培育高素質農場主及其接班人,鼓勵農業產業的家庭傳承和發展。
深化校企合作,搞好工學結合,為企業培育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其中包括大力加大雙師隊伍建設,力爭涉農專業雙師素質人員達到50%;搞好校中廠和廠中校實訓基地建設,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加強與企業科技攻關協作,利用學校智力資源,提升創新水平,夯實技術成果推廣基礎等。加強與各級政府、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的聯系,不斷提高學校吸納和傳授現代農業知識的能力。搞好集團化辦學,更好地服務行業企業。
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農業高職院校農業培訓工作亟待加強。根據湖南省“十二五”發展規劃的2個百萬工程(100萬農業人才進農村,100萬農民轉移城市就業)的要求,農業高職院校要加強繼續教育學院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技術教育體制機制建設,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民培訓,充分利用行業、企業、農村合作組織的力量,參與繼續教育,使之成為農業高職院校教育事業的半壁江山。
以促進中高職院校協調發展、構建農業類人才終身學習體系為目標,通過銜接模式建設、專業設置、課程銜接、學分轉換、招生考試改革,促進現代農業職業教育學習體系的形成。
[1] 湖南省人民政府. 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N].湖南日報. 2011-05-05.
[2] 張慶梅. 我國新農村建設中新型農民培育問題研究[D].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9.
[3] 韓宏莉,劉文煥. 現代農業視角下農民職業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10):53-56.
[4] 譚愛花,李萬明,謝 芳. 我國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1,25(10):7-14.
[5] 劉文軍. 梁漱溟鄉村建設思想與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念比較[D]. 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8.
[6] 長沙市農業機械研究所課題組. 湖南省十二五農業機械化及農機制造業[EB/OL]. http://www.hnfgw.gov.cn/site/QYGH1/22152.htm l.
[7]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課題組. 湖南省十二五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研究[EB/OL]. http://www.hnfgw.gov.cn/site/QYGH1/22137.htm l
[8] 李更生. 農戶農地經營決策行為研究[D]. 貴陽:貴州大學,2007.
[9] 張冬平. 現代農業的層次遞進性分析[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08,29(3):272-275.
[10] 王永平,劉良燦,金 蓮,等. 貴州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J]. 貴州農業科學,2009,37(4):15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