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_王展澳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這是懸掛在距今已有700余年歷史的內鄉縣衙三省堂前的一副抱柱楹聯。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菏澤考察工作時吟誦了這副楹聯,其所折射出的“官德文化”在全國引起熱議。
這副“古衙楹聯”雖然是清代官員、內鄉知縣高以永撰寫的,但其揭示的官與民、榮與辱、得與失之間的辯證關系,對我們當下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仍然具有深刻的意義。它啟示我們供電企業干部,要深化為民服務意識,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客戶、職工的角度,著力解決“四風”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帶頭邊學邊查邊改,爭做干部表率。
問題導向是基礎。“自己也是百姓”,啟示我們要注重客戶、職工感受,做到換位思考、與人為善。《道德經》也講到“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用現在的眼光看,意指干部要沒有私心私欲,能夠生活在群眾當中,與群眾共患難、同甘苦、齊愛憎。
因此,在教育實線活動中,干部要時刻警醒“自己也是百姓”,從問題著手,設身處地為客戶、職工著想,問一問他們最困難、最不滿意、最希望解決的是什么,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多聽一聽他們的愿望,多看一看他們的工作生活狀況,只有做到感同身受,才能找準真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行動才能和大家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實際成效才會做到大家的心坎上。
示范引領是關鍵。“地方全靠一官”,啟示我們要注重帶頭示范,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正如焦裕祿同志所說的“干部不領,水牛掉井”,講的也是這個道理。雖然客戶有不同“口味”的需求,職工也有無窮的創造力、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正能量就發揮不出來應有的作用,如同水牛掉進了井里,有勁兒無處使。“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便是生動的例證。
“百說不如一干”,目標再崇高,沒有實干加苦干,只能是空頭支票,令人生厭。客戶、職工最盼望、最擁護的就是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可以說,對每位干部而言,這次教育實踐活動都是一場“自我革命”,要革黨性不純的命,革特權思想的命,革庸懶散奢的命,革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命。
因此,干部要率先放下架子,以樹立標桿、向我看齊的勇氣和決心,以“踏鐵有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堅持帶頭改、帶頭抓,爭做弘揚焦裕祿精神的表率、踐行“三嚴三實”的表率……葆有追尋“日日新”的姿態,更好地“帶頭”、“引領”,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