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長虹,王影桃,付 航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 150080)
黑龍江省防洪工程基礎設施薄弱,抗御洪水能力較低,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現有堤防達標率僅為30%。
松花江、嫩江、黑龍江、烏蘇里江4條大江的干流堤防大部分不到設計防洪標準,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的防洪工程尚未全面治理,哈爾濱、大慶等重點城市的防洪工程還沒有達到規劃標準。
防洪基礎設施薄弱,防洪標準低,缺乏洪水調控工程,“蓄、滯、泄、分”完善配套的防洪工程體系尚未形成,洪水監測、預警和管理等非工程措施尚不健全,僅靠低標準的堤防被動地抗洪,防御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能力較弱,利用洪水資源的能力很低[1]。
黑龍江省地處中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氣候特點十分明顯,地域廣闊,江河眾多,春季干燥多風,夏秋降雨集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
降水年際變化較大,最大與最小年降水量之比在3倍左右,連續豐水年或連續枯水年的情況時有出現,成為洪災、澇災、旱災多發地區。
暴雨是形成洪水的主要因素。
嫩江汛期多受北來系統影響,多為連續降雨,雨強不大,但持續時間長、覆蓋范圍廣,洪水的特性是峰高量大。
小興安嶺的東南坡和松花江干流北岸的一些河流,如呼蘭河、湯旺河等,主要受南來和北來的天氣系統以及本地區地形條件影響產生降雨,暴雨籠罩范圍小、強度不大。
松花江流域的東南部如牡丹江等松花江干流以南一些支流流域,大部分為山區,主要受華北氣旋、江淮氣旋及臺風影響,暴雨次數較多,籠罩范圍廣,雨量大而集中。
松花江由一次暴雨產生大洪水的年份很少,大部份是由地區性的洪水匯合而成。以松花江干流哈爾濱站為例,其洪水由嫩江、二松和拉林河洪水組成。
哈爾濱站洪量主要來自嫩江,嫩江大賚站60 d洪量占哈爾濱站60 d洪量的42% ~84%。嫩江、松花江干流洪水一般為單峰型洪水,洪水過程比較平緩。
松花江干流下游佳木斯水文站由于受牡丹江、湯旺河影響,往往出現雙峰型洪水,前鋒為支流洪水,后峰為松花江干流洪水[2]。
洪水災害對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最大的區域包括松嫩、三江兩大平原及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等中心城市,這些地區經濟密集,人口集中,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糧食產業基地。兩大平原不僅受松花江、嫩江、烏蘇里江和黑龍江洪水的威脅,同時受區域內的雙陽河、烏裕爾河、梧桐河、撓力河、倭肯河和穆棱河等主要支流洪澇的威脅,內外水同時遭遇,極易發生澇災。
嫩江主要防洪保護區位于尼爾基水庫以下,包括齊齊哈爾、大慶、大慶油田和松嫩平原的農田。嫩江干流防洪任務由尼爾基水庫加堤防承擔,同時考慮內蒙古自治區的文得根、畢拉河口水庫對嫩江干流洪水的錯峰作用。
齊齊哈爾以上、齊齊哈爾以下、齊齊哈爾市的防洪標準分別為50 a、50 a、100 a一遇,嫩江干流堤防分別承擔20 a、35 a、50 a一遇的防洪任務,超出部分由尼爾基水庫承擔[3]。
松花江干流主要防洪保護區為哈爾濱、佳木斯和松嫩、三江兩大平原的廣大農田。松花江干流沒有修建水庫的條件,支流水庫對松花江干流防洪保護區的防洪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在哈爾濱以上地區開辟建設蓄滯洪區,配合堤防、水庫等工程,承擔哈爾濱等重點城市和重點地區的防洪任務,提高松花江干流的防洪能力。
松花江干流防洪任務由堤防,豐滿、白山、尼爾基等水庫和胖頭泡、月亮泡蓄滯洪區承擔。
哈爾濱是松花江干流最重要的防洪保護區,防洪標準為200 a一遇,松花江(哈爾濱斷面)發生200 a一遇洪水時,天然洪峰流量為22 000 m3/s,30 d洪量約420億 m3。
哈爾濱斷面安全泄量控制在17 900 m3/s,30 d下泄洪量控制在370億m3左右,需要上游水庫和蓄滯洪區進行攔蓄,尼爾基、豐滿、白山水庫約攔蓄30~40億m3,月亮泡、胖頭泡蓄滯洪區約滯洪30~50億m3。
加大防洪工程建設力度,通過大江大河堤防建設、控制性骨干水庫建設、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及農田除澇工程建設,形成完善的防洪減災體系,有效應對洪澇災害威脅,實現江河安瀾,人民安居樂業。
抗旱能力顯著增強,加強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優化配置水源,加強水情旱情監測,形成抗旱減災體系,集中力量加強防洪抗旱薄弱環節建設,全面增強防洪抗洪減災能力,最大程度減輕洪澇干旱災害損失。
整體綜合防洪除澇能力提高,全省大部分地區一般洪澇基本不受損失,能夠防御建國以來的流域最大洪澇,對經濟社會秩序不造成嚴重影響,遇超標準洪水有應急對策。具體如下:
1)以重要城市和糧食生產基地為重要保護對象,完成大江大河、主要支流及重要中小河流治理,完成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基本完成防洪主要控制性工程的建設,建成較為完善的“嫩、松、黑、烏大江大河為主干線,中小河流為網”的防洪減災工程體系。
2)大江大河干流堤防達到20~50 a一遇防洪標準,哈爾濱達到200 a一遇防洪標準,大慶、齊齊哈爾、牡丹江、伊春、佳木斯等五座城市達到100 a一遇防洪標準。
3)中等城市及城鎮達到30~50 a一遇防洪標準,主要支流及重要中小河流達到10~30 a一遇防洪標準。
4)界河界湖的河岸沖刷得到有效控制。兩大平原重點澇區排澇標準達到5~10 a一遇。
5)完善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健全洪水管理、抗旱調度、應急管理等制度,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和突發公共事件能力。
建成完善的洪水預警預報和指揮調度系統,形成健全的洪水管理、應急管理等制度,應對氣候變化和突發公共事件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大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全面提升,建立起完善的防洪防災減災體系。發生標準以內的洪澇災害時,防洪保護區內生產生活秩序基本不受影響;發生超標準洪澇災害時,有預案和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能夠防御一般性旱災,遇特大旱災能將損失減到最低水平。
[1]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中水東北勘測設計有限公司.松花江流域防洪規劃報告[R].長春: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中水東北勘測設計有限公司,2005.
[2]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黑龍江省現代水利發展規劃綱要[R].哈爾濱: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2009.
[3]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黑龍江省現代水利發展戰略規劃[R].哈爾濱: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