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飛
(鐵嶺市水土保持技術服務部,遼寧鐵嶺112000)
客觀來講,同環境保護法、森林法以及土地法、水法等相關法律相比,水土保持法所受到的關注和重視顯然太少。這是由于現行的法律在制定的過程中并沒有立足于科學發展觀,同時也沒有深刻認識到人與自然關系的處理問題,從它的立法宗旨來看,高度確定的顯然不夠。由此就與經過修改的土地法、森林法以及水法等一些環境法律之間拉開了差距,在實施的過程中不具備權威性,所能發揮的效力也是有限的。
從對水土資源的保持上來說,水土保持法的力度會大大低于針對性更強的水土資源保護的法律,同時會在一些內容上出現重疊或者單純的補充。
從目前的立法活動的目的來看,更加注重從經濟的視角來采取水利措施減輕水利災害。這種立足于發展要求的環境立法事實上是帶有很大的局限性的[1]。
關于執法主體的問題舉個例子來說明。在某鄉的水管站曾經接到過這樣的舉報,內容是有人在穿過該鄉的河流的沿岸開辦了一個采砂場。由于相應的水土保持方案計劃的缺失,使得該地區出現了嚴重的水土流失的現象。
經過有關人員的核查后認為這件事情屬實,就責令相對人盡快的停止目前違法的生產活動并擬定出一份詳細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但是相對人對這一處分并沒有做出積極的回應甚至是置之不理的。因而,該鄉的水管站就將此案向上級進行移交,但是仍然沒有有效的督促相對人停止生產、上交水保方案。
在這樣的情況下,市一級的水保站在規定的期限內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法院最終因為行政主體不具有合法性而判定市水保局作出的判定是無效的。這是因為當時處罰決定書的下發是以水監辦公室的名義,但事實上應當以水利局的名義。
應當說,在水土保持法以及相應的實施條例中已經指出,在縣級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中,水土保持行政執法的主體是相關的主管部門或者專門設立的水土保持機構。而并沒有明確指出隸屬于這些部門下設機構的水保監管機構是否屬于執法主體,因此,必須要出臺一部與之相配的地方性法律規范對執法主體在作出明確的規范和界定。
在水土保持執法工作中,罰款是一項重要的收費。但是事實上,在水土保持法中,并沒有對水土保持的收費問題作出具體的規定。僅僅是在實施條例中提出了破壞水保設施的應當進行補償這一條。但是條例規范的法律效力是無法與明文的法律相提并論的。
另外,所謂的水土保持相關費用也沒有作出明確的界定。亂收費亂罰款是一個嚴重的現象[2]。此外,目前的水保法還存在著管理對象和責任分配不明確、與其他法律出現分歧以及存在著一些行政干預等方面的問題。
水土保持和法制觀念的強化對象,包括廣大的企事業生產單位和普通百姓,同時也包括相關的執法人員。尤其是要進行決策的領導機構和相關干部,要及時的更新和堅定的樹立自己的水土保持法制意識,形成不同層級政府之間的互相約束與監督。
若想做好水土保持的執法工作,應當注重對執法責任的層層劃分和下放,保證每一個部門和每一個執法人員都相對應的承擔一定的執法責任。在對工作人員落實年度考核或者等級評定、獎懲晉升等激勵措施時,自身責任的完成和落實情況應當是評定一個人工作是否出色的重要依據。讓這種實績性的考核制度得到有力的落實。
對于目前的水保執法工作行政主體來說,他們主要使用的權利有能力罰和財產罰。比如說對一些不合法的開采行為及時的制止并采取一些措施進行及時的補救、罰款等。但是這些權利的行使需要向上級部門報批,水行政主管部門沒有權利采取強制性的措施要求違法單位或者個人停止違法行為。它接受政府的領導,就免不了會受到行政干預。我們的立法工作就要針對這一點不斷進行完善,給予執法主體一些強制性的權利,保證其執法能力能夠得到有力的落實。
要為做好執法人員的執法培訓工作訂立相應的制度,使其的運作不斷的規范化。要定期邀請相關部門的水土保持專家和法律部門的專家對執法人員進行培訓。
培訓的內容及包括上崗資格的培訓,同時也包括在崗實際工作內容的培訓。讓執法人員的執法能力與業務素養得到不斷的提升,樹立水保執法工作的良好形象。
首先要對管理對象作出更為明確的規定。在水保法中,只有丘陵、山區和一些干旱的風沙區等被納入到了執法范圍中,而事實上,平原以及城市等的水土保持工作也刻不容緩。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看,平原和丘陵的界限并不是十分分明的。而對于平原和城市來說,優良的發展條件使得他們的被開發程度要遠遠高于山區和風沙區等。土地的占用、植被的破壞等使得這些地區的水土保持工作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3]。要在法律中明確的強調什么是水土保持設施,即能夠發揮防治水土流失災害的一切設施。在法律中明確相應的執法主體和法律責任。
在進行水土保持法的執法工作過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障公正、體現民意、增大透明度,如此才能夠真正地實現依法行政。對于一些數量較大的費用征收項目要及時的開展聽證會,讓民眾廣泛的參與到水土保持的執法工作中來,提高自己的自覺性。而每一級的執法部門都應當努力實現政務工作的公開,讓民眾明確自己的執法依據、相關的政策規定、以及不同情況下的罰款收費要求等,讓民眾更好的行使自己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回訪制度的建立也能夠實現民眾與執法機關之間的良心反饋,讓執法機構能夠更加及時準確的掌握民意,體現民情。
綜上所述,水保工作中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有關部門應當對自己的執法工作進行不斷的反思,政府要不斷修正水保工作執法相關的政策,而立法機關也應當注重對水保法實際使用和落實情況的不斷總結,以及時的調整水保法中不適應實際發展情況的地方或者補救暴露出來的問題,不斷完善執法工作,共同保護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1]王禮先,孫保平,余新曉.中國水利百科全書.水土保持分冊[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27-35.
[2]王綱勝.分布式時變增益水文模型理論與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3]黃秉維.確切地估計森林的作用[J].地理知識,2010(01):1-3.